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泥砂浆中加入剑麻纤维,研究了不同长度的剑麻纤维在不同纤维密集度(1~6根/cm~3)下对水泥砂浆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压折比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技术,分析了剑麻纤维对水泥砂浆的增强增韧的作用机理。试验研究表明,剑麻纤维密集度的变化对水泥砂浆的抗压和抗折强度的影响更大;较短的8 mm剑麻纤维对抗压强度提升较大,而较长的12 mm、16 mm剑麻纤维对抗折强度提升最大;抗压强度的临界纤维密集度为3根/cm~3,大于此纤维密度时抗压强度降低;纤维密集度为1~3根/cm~3时对抗折强度提升较大;随着剑麻纤维密集度的增大,压折比呈减小趋势;水泥水化产物在剑麻纤维表面形成一层较为致密的水泥水化产物薄膜,使纤维与基体之间粘结紧密且能有效传递应力。  相似文献   
2.
按照钢纤维0、0.5%、1%、1.5%的体积掺量和聚丙烯纤维0.1%、0.2%、0.3%的体积掺量制作混杂纤维混凝土试件,进行四水平全面对比弯拉试验,以研究不同纤维类型和掺量对于混凝土弯拉强度的影响,并分析纤维的混杂效应.当体积掺量为钢纤维1.0%、聚丙烯纤维0.2%,弯拉强度提高了32.2%;当体积掺量为钢纤维1.0%聚丙烯纤维0.1%,弯拉强度提高了31.7%.混杂效应分析表明,存在正混杂效应和负混杂效应,当体积掺量为钢纤维0.5%、聚丙烯纤维0.1%,取得最优正混杂效应;最大负混杂效应则出现在总纤维掺量最大的试验组.  相似文献   
3.
采用粉煤灰等量替代水泥进行改性,研究了不同粉煤灰掺量、不同骨料粒径对透水混凝土孔隙、透水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从微观层面揭示粉煤灰对透水混凝土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当粉煤灰掺量为20%时,透水混凝土渗透性能满足工程要求,其60d抗压强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5.
分析了钢纤维和有机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机理及研究方法,回顾总结了目前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结合武汉水果湖大厦工程实例,运用有限元软件对带箱形转换层短肢剪力墙高层结构进行反应谱分析,研究该结构形式振型的特点,提出对箱形转换层、短肢剪力墙设计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混凝土防渗墙材料的配合比设计,采取全面试验设计方法,取钠基膨润土掺量、粉煤灰掺量2个因素各4个掺量水平,辅以减水剂改善混凝土的物理及力学性能,制备混凝土试件并进行物理、力学及耐久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的掺入对混凝土的抗渗强度无积极影响,但可以降低混凝土防渗墙的成本;膨润土掺量为20 kg/m^(3)时,混凝土防渗墙的抗压强度达20.89 MPa,抗渗强度达到0.85 MPa。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方法(自来水、饱和石灰水、1%氢氧化钠溶液),不同处理时间(12、24、36 h)对稻壳进行预处理,以45%稻壳体积替换率替代等体积工程砂制备稻壳砂浆试块。对改性稻壳砂浆试块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渗性能、导热系数等宏观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采用电镜扫描揭示其改性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与原状稻壳砂浆相比,采用自来水浸泡和饱和石灰水浸泡处理工艺制作稻壳砂浆试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明显提高;改性稻壳砂浆的抗渗能力大幅提高;改性稻壳砂浆导热性能略有升高,但远远低于水泥砂浆的导热系数;采用饱和石灰水处理24 h所得到稻壳砂浆试块性能最优,为推动稻壳应用于建筑复合材料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混凝土中加入不同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形成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通过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弯曲韧性试验、早期收缩抗裂试验,并与素混凝土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来确定不同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对于混凝土各个力学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的聚丙烯纤维掺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在役桥梁进行静载试验,并对应变、剪应力、挠度进行分析处理,对该桥梁给出了准确的技术状况评定,从而为该桥梁的正常运营及改造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