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3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以氧化锌和硫化钠为原料,采用固液化学反应,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制备纳米硫化锌.实验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0 ℃,Na2S浓度2.0 mol/L,反应时间2 h,反应前超声分散15 min.对最佳条件下得到的纳米硫化锌颗粒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热重-微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颗粒为结晶完全的闪锌矿,平均粒度为50 nm,且颗粒在400~4 000 cm-1具有红外透光性,在纯氧气氛围中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作用下氧化锌反应合成制备纳米硫化锌的结晶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超声波作用下,利用氧化锌粉和硫化钠溶液反应制备纳米硫化锌.进一步研究氧化锌与硫化钠反应制备纳米硫化锌的结晶过程.结果表明,原料的形貌对产物的形貌基本没有影响,纳米硫化锌颗粒为结晶良好的立方体闪锌矿;透射电镜分析晶体的生长过程表明,晶体呈棱柱体形,遵从碱性溶液中晶体极性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节真空度来改变反应体系的含氧量.从而控制反应过程的锌氧比例,制备四脚状纳米氧化锌晶须.考察了温度、真空度、反应时间对产物形貌和粒度的影响.在反应温度为860-900℃时,以金属锌为原料.空气为氧源制得了形貌规整,长径比较大的四脚状纳米氧化锌晶须.  相似文献   
4.
光源色温对脑波节律及学习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试3种不同色温、3种照度下学生脑电图α波、β波指数的变化,观察光照对人体生理节律的影响。实验发现,不同色温、光照强度下的脑波指数变化率差异存在显著性。其兴奋度及敏感性随光源色温、照度值增加,大体呈正相关关系。学习效率随光源色温、照度值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关系。推测原因似与高色温、高照度状态下更易出现疲劳,低色温、低照度状态下可能对大脑存在“唤醒”作用,以及大脑功能分区、光源光谱组成有关。实验结果显示教室光环境的选择,应考虑学生学习的长期性、高负荷等特点,考虑“时间累积”效应的综合影响,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城市夜景照明规划的控制性与生长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城市夜景照明规划及建设现状的分析,针对城市夜景照明规划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探讨如何使城市夜景照明规划具备应对城市快速生长及城市空间格局更新的适应能力;以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商圈的夜景照明实践探索为例,以夜景照明规划的控制性为切入点,探讨城市照明规划和建设的控制性、延续性和生长性;探讨可持续的城市夜景照明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6.
超顺磁性Fe3O4纳米颗粒的制备及修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章  李洁  丘克强  曾恒志 《功能材料》2007,38(8):1279-1281,1286
利用2-吡咯烷酮和乙酰丙酮铁为原料制备出Fe3O4磁性纳米粒子,选择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H2C3H6Si(OC2H5)3)对磁性材料进行了表面修饰.经XRD、TEM、VSM、FT-IR测试结果表明,制备出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粒径均一(8~10nm)、结晶度高、磁响应较强;通过控制反应回流时间,可以改变粒子的大小;经表面改性以后,-OH、-NH、-NH2、-C-O、-C-OH等多种功能基团负载到磁性Fe3O4纳米粒子表面,增强了微球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在超声波作用下,利用氧化锌粉和硫化钠溶液反应制备纳米硫化锌,对该方法制备纳米ZnS颗粒的粒度变化机制开展研究.结果表明,ZnS粒度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及液固比的增加逐渐增大;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随Na2S摩尔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随超声波的加入,颗粒粒度显著变小,并且能够达到纳米量级;没有超声波作用所形成的ZnS颗粒只能达到微米量级.  相似文献   
8.
通过重庆市建筑节能示范中心的设计实践,发掘适应重庆当地气候的建筑节能技术,为今后重庆地区的生态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试3种不同色温、3种照度下学生脑电图α波、β波指数的变化,观察光照对人体生理节律的影响。实验发现,不同色温、光照强度下的脑波指数变化率差异存在显著性。其兴奋度及敏感性随光源色温、照度值增加,大体呈正相关关系。学习效率随光源色温、照度值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关系。推测原因似与高色温、高照度状态下更易出现疲劳,低色温、低照度状态下可能对大脑存在"唤醒"作用,以及大脑功能分区、光源光谱组成有关。实验结果显示教室光环境的选择,应考虑学生学习的长期性、高负荷等特点,考虑"时间累积"效应的综合影响,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