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保钻井液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及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引起了环境问题,能源危机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关注的话题,而是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环保钻井液技术的使用提出了严格要求,由于受到我国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限制,当前环保钻井液技术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必须重视环保钻井液技术在石油工业的应用,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基于此,文章从多个角度就环保钻井液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及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苏州中海世家,临金鸡湖而建,与人文底蕴丰厚的李公堤一路之隔,民田滋润,湖水潋滟,整体建筑风格秉承自然主义精神,与周围景色完美融合,古语说上善若水,此处正是临水独居,在水一方的诗意栖居之地。在楼盘的空间设计和内装修中,设计者在大尺度的空间中运用收放自如的设计手法,丰富的设计语汇,精彩多变的视觉感受准确传达了建筑自身的内涵和深沉的寂静之美。走进中海世家,整个居住空间高大通透,设计者保持了建筑自身的空间线条,利  相似文献   
3.
煤矿动载扰动易诱发巷道冲击破坏,为研究动载对煤层巷道冲击矿压的影响,运用FLAC2D中的动态模块,研究分析了不同动载强度下震动波在巷道顶板传播的速度、位移变化规律及震动波引发的巷道顶、底板和左、右帮移动速度和位移的变化规律,并对规律进行分析和解释,为预防冲击矿压提出了技术措施。研究表明:震动波在巷道顶板中传播时,随着传播距离增大,震动引起的顶板岩层质点速度和位移呈递减趋势,但在接近巷道时会有一定程度增大;传播距离相同时,动载强度越大,震动引起的顶板岩层质点速度和位移越大;动力扰动发生在巷道上方一侧,巷道顶板和靠近动力扰动一侧的巷帮比巷道底板和另一侧的巷帮更易发生冲击破坏。  相似文献   
4.
斜坡加速度动力响应特性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斜坡为原型,采用水平层状上硬下软和上软下硬2种岩性组合概念模型,设计并完成比例1:100的大型振动台试验。在满足相似律的条件下,通过输入不同地震波类型、频率、激振方向和振幅,系统地研究模型斜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以输入加速度峰值0.3g为例,分析不同岩性组合模型斜坡在单向天然地震波作用下的同向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速度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响应都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总体上,高程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在水平向地震波作用下,斜坡的动力响应主要出现在斜坡的中上段,而在同等强度的激振力作用下,竖直向加速度最大放大倍数仅相当于水平向加速度最大放大倍数的1/2左右,且动力响应较强部位主要出现在斜坡的中下段。不同岩性组合结构对加速度响应规律的影响也因激振方向不同而异,在水平向地震波作用下,上硬下软组合斜坡总体上要比上软下硬组合斜坡对加速度的放大程度大,在竖直向地震波作用下则相反。通过对比坡面不同高程处的加速度傅里叶谱表明,在地震波从下往上传播过程中,上硬下软斜坡对起放大作用的频段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竖直向激振条件下对2种岩性组合斜坡加速度起放大作用的卓越频率比水平向激振条件下的卓越频率大得多。  相似文献   
5.
案例描述 1.创设问题情境,确定活动主题 三垟湿地作为温州生态园,被明确定位为城市的“绿肾”。随着生态园建设的深入开展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垟人也越来越重视生产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三垟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变,特别是宪三的水质有了明显好转,可污染最严重的黄屿村却变化不大。(展示宪三和黄屿河水的图片)  相似文献   
6.
运动规律是动画学习和创作的重要基础,当数字艺术成为社会的主流,促使动画无纸化将成为必然,运动规律的无纸化教学也将随着CG技术发展而成为逐渐成熟完善的一种新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斜坡地震响应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5·12”汶川大地震不仅诱发了数以万计的崩滑灾害,这些灾害还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动力学特征。为了研究和探索强震诱发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利用振动台物理模拟试验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强震作用下地震力作用方向、坡体结构、坡体形态特征等因素对斜坡变形破坏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强震诱发斜坡失稳破坏的主要模式和过程。研究发现:地震过程中所产生的强大惯性力是导致斜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强大的水平地震惯性力,首先在斜坡坡顶产生走向垂直于地震力作用方向的竖向拉裂缝,同时带动裂缝外侧变形体沿水平方向运动,产生近水平或外倾的拉剪结构面(滑动面),最后沿此面整体失稳破坏。强震作用下,坡体中岩性及岩性组合特征、岩体中控制性结构面组合特征是影响斜坡变形破坏模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液化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MM103)、聚碳酸酯二醇(PCDL)、环己烷二甲醇(CHDM)为主要原料,水和二氯一氟乙烷为发泡剂,三乙胺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系列聚碳酸酯型形状记忆聚氨酯泡沫(SMPUF)。通过密度测试、压缩性能测试、显微镜测试、差示扫描量热测试、形状记忆性能测试,研究了发泡剂配合比对泡沫性能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去离子水∶二氯一氟乙烷的用量摩尔配合比为4∶0条件下,形状记忆聚氨酯泡沫的密度为143kg/m~3,膨胀率74%,压缩强度0.42MPa,形状恢复率为100%,形状恢复时间为30s,并具有较好的孔结构和热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低温水热条件下,通过一步法合成了尺寸可控的二氧化铈纳米粒子.采用XRD和SEM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在三乙烯四胺(C6H18 N4)存在的条件下,通过水热法在80℃加热48h即可直接合成出二氧化铈纳米粒子,而无需将产物在高温下处理.SEM图显示,在80℃反应48h得到的二氧化铈为球形纳米颗粒,其平均粒径约为13nm.实验发现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可以很容易地控制二氧化铈纳米粒子的粒径,其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于整个反应过程可以在低温下完成,因而此合成方法具备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以液化MDI和聚碳酸酯二醇(PCDL)为主要原料,水为发泡剂,三乙胺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系列聚碳酸酯型形状记忆聚氨酯泡沫(SMPUF)。通过密度测试、压缩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测试和形状记忆性能测试,研究了水用量对泡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MPUF的形状恢复率和形状固定率最高达100%,形状恢复所需时间最短为9 s;随着水用量的增加,SMPUF的密度越来越小,压缩强度先增加后降低,Tm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