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6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48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17篇
矿业工程   2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1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翁盛槟  陈晶晶  周建强  林晓亮 《表面技术》2021,50(5):216-223, 252
目的 从微观角度实现对微机电系统中微器件局部接触区域弹塑性演化过程和原子迁移演变规律的探寻.方法 运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法,基于EAM和Morse混合势函数,对硬质金刚石探头与软质金属铜基底展开纳米压痕接触特性研究.结果 纳米压痕中位错环构型生成与演变有规可循,位错环在受载荷影响时,有着4个演变阶段,即位错环萌芽期→生长期→繁衍期→维持期.当载荷达到一定程度时,压痕中铜基质内密排六方结构的HCP容易与附近类似结构发生关联耦合效应,产生刃型位错和形成螺旋式位错结构,随后以脱落方式构成棱柱形位错结构,并向基底底部发射.另外,整个纳米压痕中,铜基质亚表面损伤最为严重,探头与基底接触区域两侧的位错环迁移处应力较集中.结论 纳米接触中铜基质内位错环出现与演变过程,是衡量局部接触塑性变形强弱程度的重要依据和非接触区域损伤程度的内在表现.此次研究结果对细观尺度接触变形行为有着深层次认识,也对纳尺度设计出优异摩擦学性能的微结构有着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碳化物粉末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成功制备了(Ti0.25Zr0.25Nb0.25Ta0.25)C高熵陶瓷(HECs),系统研究了HECs的微观结构演变、力学性能和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单相HECs的形成温度为1 800 ℃,低于已报道的HECs烧结温度。1 900 ℃烧结的陶瓷晶粒细小,平均晶粒尺寸约7.5 μm,元素分布均匀,相对密度高达99.2%。1 800 ℃和1 900 ℃烧结的HECs的室温显微硬度值分别为30.9 GPa和33.2 GPa,断裂韧性值分别为(4.6±0.24) MPa·m1/2和(4.5±0.31) MPa·m1/2,高于大多数已报道的HECs。原位高温纳米压痕试验结果表明,HECs的硬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达到500 ℃时,1 800 ℃和1 900 ℃烧结的陶瓷硬度分别下降到21.9 GPa和22.2 GPa,具有突出的高温稳定性。此外,HECs在温度低于500 ℃时无明显氧化,当温度超过650 ℃时会发生明显氧化,氧化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黄波  陈晶晶 《煤矿机械》2015,36(7):268-270
利用Fluent中的Mixture模型研究了悬浮液密度场的分布;利用CFD-EDEM单向场耦合的方法分析了煤颗粒的运动特性。结果表明:悬浮液密度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增加;煤颗粒在与自身密度接近的分选层进行分选;同一密度粒度较大的煤颗粒由于轴向速度较大,容易产生矸中带煤现象;粒度较小的煤颗粒单位质量受到的流体曳力变化较大,使分选的随机性增加;粒度较大的煤颗粒分选主要受压力梯度力影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当前国内MTBE的生产工艺原理、生产特点和基本的工艺流程,说明了副反应的产生和规避方法,着重阐述了MTBE合成生产技术和应用的最新进展,对各种工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比较不同合成工艺的各自优势,分析了MTBE的发展前景和制约因素,并针对目前MTBE的使用情况以及我国现状和相应可能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惠州蓄能水电厂顶盖和水导轴承油盆盖油雾严重的问题,从水导轴承油雾形成机理及油雾泄漏路径分析原因,通过对水导油盆盖密封结构的改造和加装防油雾装置等措施,彻底解决了水导轴承油雾的难题,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为其他电站水导轴承油雾治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聚丙烯纤维(PP纤维)、耐碱玻璃纤维(BX纤维)、钢纤维(GX纤维)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电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在前期掺量优选试验基础上,采用卧式离心工艺成型了规格为φ190×12×M×BY的UHPC电杆,并进行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纤维种类对UHPC折压比的影响从高到底依次为:GX纤维、BX纤维、PP纤维;三种纤维均可提高UHPC的耐久性,但效果不显著;三种纤维对UHPC电杆力学性能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GX纤维、BX纤维、PP纤维;三种纤维UHPC电杆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考虑电杆外观和经济性,可使用PP纤维和BX纤维生产UHPC电杆。  相似文献   
7.
针对前期规划不当,大宝山露天矿877 m平台高陡边坡局部存在难以采用预裂爆破技术进行处理的情况,决定采用高低孔爆破处理技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首先分析了高低孔的相对内涵,并对高低孔孔深计算公式进行了简单推导,然后通过公式计算得到了高低孔的孔深。在施工阶段,为了确保低孔的实施效果,两排低孔分区域使用同段别毫秒延时雷管,晚于高孔起爆。实践表明,处理后的平台平整度良好,坡面较为稳定,对高陡边坡采用高低孔爆破处理具有可行性,效果较好,可为类似边坡处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弗雷格的预设理论、罗素的预设观点和斯特劳森的预设思想,追溯了预设理论的哲学渊源,分析了语言学研究预设的视角,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预设触发语和预设的投射问题。  相似文献   
9.
黄波  徐宏祥  陈晶晶  朱子祺 《煤炭学报》2019,44(4):1216-1223
重介质旋流器广泛应用于煤炭分选,分选过程十分复杂,试验测试研究重介质旋流器内部流场和颗粒运动特性费时费力,成本较高。随着数值计算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旋流器内部的多相流流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与离散分析方法(DEM)耦合技术对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为重介质旋流器的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用Fluent软件研究了旋流器内部悬浮液速度场、密度场、压力梯度场和黏度场,用EDEM软件研究了旋流分选过程中的煤粒运动行为及分选效果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悬浮液压力分布和压力梯度分布径向基本对称,溢流口和底流口处压力值最低。器壁沿径向形成了压力梯度,差值逐渐增大,空气柱边界处压力梯度最大;不同尺度的煤粒在旋流器内部的停留时间不同,相同密度的煤粒,粒度越小,停留时间越长。溢流中排出煤粒在旋流器中的停留时间明显长于从底流口排出的煤粒。溢流口排出的煤粒,密度越大,停留时间越长,底流口排出的煤粒,密度越大,停留时间越短。不同的旋流器结构参数对分选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其中溢流管直径的影响最为显著,溢流管直径超过500 mm时,不能形成完整的空气柱,无法分选。溢流管直径为300 mm时,分选效果较好;溢流管插入深度显著影响分选精度,插入深度为160 mm时,分选密度增大,细小高密度的煤颗粒将错配进入溢流,溢流管插入深度为320~800 mm时,分选密度接近悬浮液密度,分选指标E_p=0. 084~0. 100,分选效果较好。底流口直径对旋流器选精度影响较大,当底流口直径为272和306 mm时,分选密度与悬浮液密度接近,E_p值小于0.1,分选效果较好。圆柱段长度对于分选密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5个地区的荸荠种杨梅为对象,采用感官评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产地荸荠种杨梅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差异。感官评价结合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于仙居的荸荠杨梅具有优秀的感官品质。在5个荸荠种杨梅中共检测到挥发性风味成分89种,包括醛类14种、醇类11种、酯类17种、萜烯类14种及其它酮类、酸类、芳香烃类等物质33种。样品间的风味物质含量和种类存在差异,分别为仙居杨梅(886.06μg/100 g,70种)、余姚杨梅(1 038.12μg/100 g,73种)、瑞丽杨梅(1 313.90μg/100 g,62种)、苏州杨梅(166.45μg/100 g,54种)以及恩施杨梅(985.42μg/100 g,70种)。其中,挥发性物质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是己醛、3-壬烯醇、反式石竹烯、葎草烯、异香橙烯环氧化物等。结合因子分析结果,瑞丽杨梅的品质得分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