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1篇
电工技术   111篇
综合类   46篇
化学工业   95篇
金属工艺   36篇
机械仪表   32篇
建筑科学   95篇
矿业工程   60篇
能源动力   16篇
轻工业   37篇
水利工程   23篇
石油天然气   46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5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7篇
冶金工业   33篇
原子能技术   22篇
自动化技术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浩  殷亚飞  金旺林 《矿产勘查》2022,13(12):1811-1817
2021年7月20日郑州城市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地铁被淹、严重内涝、城市路面在洪水中长期浸泡,导致局部地段塌陷严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要对塌陷区进行有效治理,关键是了解塌陷区的位置、埋深、规模、围岩状况、应力状态等要素,本次研究主要利用先进的物探技术手段——高密度电法,对河南工业大学地铁站附近塌陷区进行勘测,对异常塌陷位置进行精确定位,为后期塌陷区处理提供必要的依据,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塌陷区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力系统的复杂化,电力系统中长期动态过程频率电压稳定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愈加明显。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潮流计算的中长期准稳态时域仿真方法。该方法在传统时域仿真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准稳态思想和潮流计算模块,再进一步针对效率问题提出自适应变步长仿真策略和多时步预测辅助方法。所提方法的算法主体部分和潮流计算部分分别在Mathematica科学计算软件和BPA潮流计算功能模块中实现,通过自定义数据接口进行数据对接。通过在Nordic32标准算例系统和某大区电网实际算例系统中对该方法进行验证,表明该方法显著降低实现成本,并提高了仿真计算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刀具剩余寿命预测对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一种改进的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BiGRU)的铣刀剩余寿命预测混合模型.借助评分函数能对误差进行不同程度的惩罚,在均方误差函数的基础上引入评分函数,构造了一种基于均方误差和评分函数(MSE-Score)的调和平均(Harmonic Mean-MSE-Score,HM-MSE-Score)损失函数;利用卷积层和池化层代替BiGRUs处理后的全连接层,设计了1DCNN-BiGRUs-CP混合模型,实现铣刀剩余寿命预测.结合铣刀磨损实验,验证了该预测混合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快的运行速度,研究结果能为数控加工过程中铣刀剩余寿命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海洋工程与陆地工程相比面临着高温、高湿、高盐雾、强腐蚀、太阳辐照强烈、台风频发、海水冲刷等特殊的海洋环境气候特征.项目针对海洋气候特征、建筑功能和海岛防御需求,通过研发海工混凝土及其关键材料、岛礁适应型多功能墙体材料及制品,研究功能性防护建筑材料技术和应用,建立岛礁复杂气候条件下典型功能材料环境适应性评价技术等,研制出具有安全、节能、抗海洋环境侵蚀、高耐久性、雷达波吸收与保护等功能的新型建筑功能材料,满足了岛礁设施在建筑使用寿命、建筑功能、水下工程防污防腐等方面的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5.
与其他企业相比,化工企业的特点表现为危险源多,危险性高,员工素质要求高,因此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当前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安全生产要点。  相似文献   
6.
考虑桥梁挠度中的温度效应和长期挠度成分将会一定程度影响到桥梁的安全评估,提出基于经验小波变换(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简称EWT)结合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 independt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FastICA)方法对温度效应和长期挠度进行分离。首先,利用经验小波变换分离出日温差效应;其次,考虑年温差效应与长期挠度频率相近难以分离,因此运用经验小波变换自定间隔把傅里叶频谱上年温差和长期挠度部分划分成多个区间,并在每个区间内构造相应的小波滤波器,将单通道的挠度信号转化成无虚假模态的一系列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简称IMF);然后,把多通道的IMF矩阵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PCA)降维;最后,将降维后的信号采用FastICA处理,实现桥梁挠度年温差和长期挠度的分离。数值仿真结果以及桥梁实测数据研究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分离挠度监测信号中的温度效应和长期挠度,且分离效率高。  相似文献   
7.
肖意  周颖  吴浩  潘鹏  王涛 《建筑结构学报》2021,42(7):194-202
建筑抗震韧性是指建筑结构在设定水准地震作用后维持和迅速恢复使用功能的能力。建立系统化的抗震韧性评价方法是建设抗震韧性建筑乃至韧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从2012年起提出和发展了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方法,形成了多本韧性评价标准或指南。中国GB/T 38591—2020《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于2020年3月31日发布,将于2021年2月1日起实行。为了对比GB/T 38591—2020与国际相关标准所评定的建筑抗震韧性水平,介绍了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方法的发展和基本流程,说明并比较了各标准计算韧性指标的不同策略,包括建筑修复费用、建筑修复时间和人员伤亡。采用算例说明了修复策略、次序和工人数量对建筑修复时间的显著影响,并对比了不同标准划定韧性建筑等级的判别标准。分析发现,GB/T 38591—2020在计算建筑修复时间、人员伤亡和判定抗震韧性等级方面与国际相关标准差别显著,且其所包含的不确信性范围小于国际相关标准。GB/T 38591—2020所评定的一星建筑的韧性水平约等同于或略高于REDi的银级建筑或USRC的4星建筑。  相似文献   
8.
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曲拉通X-114)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对水溶液中曲拉通X-114的紫外光谱产生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00~350nm范围内,曲拉通X-114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23nm,AEO-9的紫外吸光度接近于0;在水溶液中,AEO-9能减弱曲拉通X-114的紫外吸光度,降幅达3.4%;AEO-9还能显著降低曲拉通X-114的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当AEO-9的浓度从0增加到0.050mmol/L 和0.100mmol/L时,曲拉通X-114的表观cmc从0.219mmol/L分别降至0.207mmol/L和0.202mmol/L。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β-环糊精(β-CD)能有效降低AEO-9对曲拉通X-114的紫外吸光度及表观cmc的影响,在曲拉通 X-114和AEO-9复配水溶液中,按物质的量比1∶1加入β-CD,复配水溶液中曲拉通X-114的回收率从95.8%~103.3%变化至99.0%~100.1%,表明了β-CD能明显降低AEO-9对曲拉通X-114的干扰作用。红外光谱表征结果(FTIR)、核磁共振氢谱表征(1H NMR)及热重差热分析表征结果(TG-DSC)表明,曲拉通X-114进入β-CD 分子空腔并形成包结物,是阻断曲拉通X-114分子形成混合胶束以及消除AEO对曲拉通X-114的干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焦比、优化高炉燃料结构和降低生铁成本,结合高炉喷吹要求,对半焦部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既有的两种喷吹煤对比,样品半焦的燃烧性能均介于两种喷吹煤之间,但半焦之间差异明显;工业分析和半焦的表面与攀钢喷吹煤相似,但累积比表面积较大;基本上能满足高炉喷吹燃料要求,但对于部分高灰分和挥发分半焦,应当考虑混合使用或不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致密油已成为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对巴肯、鹰滩等美国典型致密油开发区域和长庆油田、新疆环玛湖区域的致密油开发地面建设模式和技术等的分析,明确了致密油开发所具有的产量递减快、油品物性差异大、采出液组分复杂等特点,及其给地面工程建设带来的建设规模确定难、集输工艺确定难和原油净化难等挑战。在总结分析北美致密油开发地面工程建设的典型做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石油致密油开发地面工程建设的技术对策,同时提出了下一步需要开展的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