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3篇
水利工程   9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矿区地下水环境演化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皖北矿区恒源煤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室内模拟淋滤试验,检测淋滤液中的Na+,SO42-,F-,Fe,总溶解固体,总硬度等污染组分的质量浓度以及pH,电导率,分析研究岩样在淋滤作用下的污染组分的溶出规律以及其随淋滤量增加而衰减的拟合衰减幂数曲线。结果表明,淋滤液中pH值变化不明显,呈中性偏弱酸性,SO42-,F-,Mn等组分超标,其他重金属Cr,Cu,Pb,Cd等未检出;在淋滤试验前期,部分污染组分浓度很高,如Na+,总溶解固体和总硬度等,后期随着淋滤量的增加而呈现衰减趋势,并趋于稳定,其衰减方程基本符合幂数关系。表明在淋滤作用下岩样污染组分对地下水水质存在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下水环境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和水资源演变规律的两大驱动因素,所引起的水文效应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水循环系统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对水循环要素的影响必然导致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变化。同时,人类活动对流域水循环的影响也日益显著,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等引起的流域下垫面条件变化,进而影响流域内的产汇流机制。针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循环要素的影响机制,从水文要素时空变化检测与归因的角度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回顾,探讨了变化环境下水循环要素变化的检测与归因分析研究方法,并总结了定量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影响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未来需要重点加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要素变异的驱动机理及贡献分解研究、加强水循环要素时空变异特征的诊断以及模型评价技术和不确定性量化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以沿渡河流域为例,提出了同时考虑地形和降雨特性的汇流速度计算方法,引入半经验公式确定TOPMODEL模型中的地表径流演进速度,基于曼宁公式和连续性方程构建了降雨强度、地表坡度和汇流面积与地表径流演进速度的多元相关关系,并与采用单一平均汇流速度的TOPMODEL模型计算结果做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模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近30年中国暴雨洪水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水是当今世界最为普遍的一种自然灾害,而中国又是洪水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暴雨洪水是其中分布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洪水灾害。文章结合国内的相关研究,统计分析了近30年来我国暴雨洪水情况,阐述了暴雨洪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强调新时期防洪减灾需从标本兼治、和谐共处和洪水管理等几个方面着手,同时改变传统观念,变灾害为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降水结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利用北京地区42个雨量站1980—2012年的小时降水数据,采用降水发生率和降水贡献率两个指标,分析不同降水历时和不同降水等级的时空演变规律以及北京地区降水日变化特征。利用非参数的Mann-Kendall检验法探讨降水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地形特征和城市化发展情况,本文将研究区域经验性地划分为6个子区域,评估降水历时和降水等级的空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各历时降水发生率随降水历时的增加而呈幂指数递减趋势,贡献率则先降低后增加;(2)北京地区各等级降水发生率也随着等级提高而减小,而贡献率则呈现增加趋势;(3)1~3 h超短历时降水发生率在1990年代开始下降,而其他历时降水发生率则呈增加趋势,6 h以内短历时降水贡献率存在增加趋势,特别是4~6 h历时的降水贡献率变化更为显著;(4)小雨发生率存在下降趋势,其他等级降水发生率则呈增加趋势,大雨及以下等级的降水贡献率先降后升,而暴雨和大暴雨的降水贡献率则先升后降;(5)降水历时和降水等级的空间分布受地形特征的影响,短历时降水和暴雨及其以上等级降水贡献率的峰值一般位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边缘地带及城市区域。  相似文献   
6.
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水文模型敏感性分析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在模型构建及应用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及其与不确定性分析和参数优化之间的联系,总结敏感性分析方法的3种分类,并探讨水文模型中常用的筛选法、回归分析法、基于方差的分析方法及基于代理模型技术的分析方法等4种关键技术方法,剖析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回顾各种方法在水文模型中的研究现状,提出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的研究框架与步骤,指出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的计算效率、可靠性和参数的相关性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基于空间分布流速和固定流速的分布式单位线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将两种方法分别用于平均坡度为46%的中汤流域的10场暴雨和平均坡度为9%的干江河流域的29场暴雨径流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坡度变化较平缓的流域,基于固定流速的分布式单位线能够得到更好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逐渐成为详细查明小断层、采空区、煤层变化等的重要地质资料的主要手段,如何确定三维地震勘探的观测方位成为观测地下构造的关键因素之一.概述了三维地震勘探的基本情况,并就观测方位的选择提出疑问,进而提出优势方位的假设,并通过对比说明优势方位的可取性,最后举例从其他方面说明优势方位选择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对种植区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农业灌溉方案的科学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黄淮海流域186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的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计算该流域春(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需水量、有效降水量以及缺水量.利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检验和空间插值法对黄淮海流域春(冬)小麦和夏玉米需水量和缺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时间上,1961—2017年春(冬)小麦和夏玉米多年平均需水量和缺水量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下降,90年代初期以后上升.下降阶段,春小麦、冬小麦、夏玉米的需水量变化率分别是10.5060、-14.5235、-7.3454 mm/(10年),缺水量变化率分别是-18.6054、-12.1805、-18.2085 mm/(10年).上升阶段,春小麦、冬小麦、夏玉米的需水量变化率分别是20.0158、0.6310、7.7833 mm/(10年),缺水量变化率分别是14.1492、8.4847、6.7295 mm/(10年).②在空间上,就需水量而言,春小麦呈现自西向东逐渐递增的分布特征,冬小麦和夏玉米呈现中部较高、东西两部较低的分布特征;这3种作物的需水量变化率均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步减少的分布特征,春小麦、冬小麦、夏玉米需水量变化率范围分别是-4.44~-2.25 mm/年、-5.40~3.97 mm/年和-4.56~5.32 mm/年.就缺水量而言,春小麦由东西两端向西北部和北部递增分布,冬小麦由西向东递增分布,夏玉米由东西两端向中部递增分布;春小麦缺水量变化率呈现出由中部向东西两端递增的分布特征,冬小麦缺水量变化率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分布特征,夏玉米缺水量变化率呈现出由东西两端向中部递增的分布特征,春小麦、冬小麦、夏玉米缺水量变化率范围分别为-394.05万~9.76万m3/年、-1368.96万~934.98万m3/年和-329.25万~1030.73万m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