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对2,3,6-三甲基苯酚(TMP)的气-液-液纯氧常压三相氧化反应与传质过程进行了研究。该反应为液膜传质控制的快速反应,氧气消耗速率对原料TMP为1级。在液膜控制条件下探讨了水相体积分数(ε)、搅拌转速(n)、搅拌桨直径(d)和通气量(V)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在ε达到0.58后产生相变,相变后液相体积传质系数随ε变化趋势发生改变,液相体积传质系数(kL(O2)a)随n、d、V的增加而增大。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对kL(O2)a的影响,得到了液相体积传质系数的量纲一关联式,根据关联式计算得到的液相体积传质系数值与实验值接近,平均相对偏差为4.53%,表明关联式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地下含水层水-热耦合数学模型,对不同抽灌井间距、回灌井间距以及天然水力坡度条件下的抽水井温度变化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抽灌井间距小于120 m时,抽灌井间距对热贯通的影响程度相差很大;回灌井间距对热贯通的影响相对较弱;存在天然水力坡度时,正确的布井方式更加有利于抽水井水温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杨伟涛  龙华宝  石冠男  王友 《制冷》2012,31(2):72-76
通过建立地下含水层水-热耦合数学模型,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热负荷变化以及热负荷不变两种情况下抽水量对抽灌井设计间距的影响问题,为寻求合适的抽灌井设计间距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受外磁场、温度场、化学反应、机械振动等因素的影响,永磁电机在运输或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可逆退磁.论文以样机为例,通过有限元的计算和分析,给出了电机退磁电流的计算方法,仿真结果可以以图表或图形等多种方式给出,直观、简洁、易于理解.另外论文还介绍了一种退磁电流的测试方法,结合磁场的有限元分析对永磁电机的退磁电流进行分析,通过验证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非常吻合.为了保证电机在生命周期内的正常运转,在电机设计时应保证永磁体在最严酷的工作环境中各部分的最大去磁工作点应高于拐点位置.  相似文献   
6.
用TG和DSC研究了RDX基微孔可燃材料的热行为,用非等温DSC研究了其放热反应动力学,用Kissinger和Ozawa方法计算了可燃材料的动力学参数;基于Kissinger方法,研究了组分间的相容性;采用耐热和吸湿试验进行了微孔可燃材料的耐热性和吸湿性评价.结果表明,可燃材料的分解被看作是两步反应:第一阶段是吸热熔融反应,无质量损失,第二阶段是放热反应,有质量损失;用Kissinger和Ozawa方法得到的活化能相近,可燃材料的活化能均低于纯RDX的分解活化能;黏结剂PMMA、CA与固体填料RDX相容性好,相容性等级为1级;热爆炸临界温度与RDX相近.新型微孔可燃材料的其他性能优于传统可燃材料.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引信定距精度的因素,利用试验数据,对连发射击时引信定距精度变差的原因作了定性分析,对武器系统的使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引信自毁时间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某小口径舰炮引信在射击中出现的自毁时间偏短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分析结果作了验证,指出了设计离心自毁机构实现引信自毁功能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ARM的热敏电阻温度计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PI串行接口和MC14489管理芯片来构成智能化仪器仪表的显示驱动电路可使系统的性能价格比获得大幅度的提高。根据热敏电阻的物理特性并结合嵌入式单片机的功能特点,介绍了一种基于ARM7 LPC2142微控制器为核心,利用其内部自带的A/D转换器和SPI串行接口来控制LED显示驱动器MC14489进行温度实时显示的智能热敏电阻温度计的设计。主要从硬件设计、软件调试两个方面做了详细阐述。并利用设计的电路对 10~150℃范围内的温度进行了测量,达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固体核径迹技术起源于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并随着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的发展而日趋成熟。但是固体核径迹一直以来只是作为一种探测手段来研究带电粒子的性质,后来在核孔膜方面也有所发展。应用固体核径迹的原理来研究材料表面的一些绝缘和光学性质,通过实验取得了一些结果和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