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6篇
轻工业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热塑性长丝包覆碳纤维束和热压法制备单向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测试了试样的拉伸和冲击性能,研究了长丝包覆在树脂浸润过程中缩短流程的作用。同时,采用了多向包覆法制备了聚酯/芳纶长丝包覆碳纤维束并得到单向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覆芳纶进一步提高了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和碳纤维增强聚酯复合材料相比,芳纶/碳纤维增强聚酯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增加了22.8%和49.5%,冲击强度增加了65.8%和45.6%。  相似文献   
2.
利用混杂原理将增强体纤维与基体成分相同的纤维混合针刺,再与基体树脂膜层压复合。通过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讨论了新的复合方式及层压工艺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的复合方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特别是混杂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且混杂复合工艺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大于传统复合工艺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芳纶和碳纤维(CF)为经、纬向纱,采用小样织机制备了不同经纬密度的芳纶/CF混杂平纹织物;以环氧树脂为基体,采用真空辅助树脂转移成形方法制备芳纶/CF混杂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简称复合材料);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经向纱(简称经纱)、纬向纱(简称纬纱)的纤维种类分别相同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随经向密度增大而增大;以芳纶为经纱时,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和拉伸模量随着经纱的密度增大而减小,而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着经纱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以CF为经纱时,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随着经纱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均高于以芳纶为经纱时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缠绕法制备了芳纶长丝包覆碳纤维束,利用真空辅助树脂转移成型法制备了包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了复合材料的轴向压缩性能,研究了长丝缠绕方式、包覆密度和碳纤维束的数量对试样压缩强度及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芳纶包覆能够提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随着芳纶长丝包覆密度的增加,压缩强度逐渐增加;相比较单向缠绕包覆方式,芳纶长丝双向缠绕包覆能够进一步提升复合材料的轴向压缩强度;增强纤维束的数量会影响纤维屈曲状态,进而使得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通过接触角测量仪测试KBM-403偶联剂处理前后秸秆表面的亲水性,并利用扫描电镜观测秸秆表面形貌,用X光电子能谱对秸秆改性前后元素种类和含量进行表征。采用热压成型法制备了小麦秸秆/聚丙烯(PP)复合材料,研究浓度为1%、4%、7%、10%的KBM-403偶联剂处理小麦秸秆后,对于秸秆/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偶联剂处理后,秸秆表面疏水性增强,观测到表面形成薄膜。随着偶联剂浓度的增加,秸秆/PP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偶联剂的浓度为1%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分别为6.69 Mpa、12.74Mpa。当偶联剂浓度为4%时,其冲击强度达到最大为19.65KJ/m2。  相似文献   
6.
在较小接受距离6 cm和高相对湿度90 %下,通过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纳米纤维功能化商用聚氨酯疏水吸油复合海绵。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复合海绵的吸油性能。结果表明,由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的作用,PVDFHFP纳米纤维与聚氨酯在界面处有部分溶解混合,从而达到较强结合力。功能化后复合海绵具备疏水特性和优良吸油能力;吸油能力分别为:橄榄油30.8 g/g、润滑油25.2 g/g、二甲基硅油16.8 g/g、正己烷26.4 g/g;同时,该海绵具备优异的重复使用性,连续使用50次,吸油量仍能保持原有的97.2 %。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炭化温度对碳纳米纤维电极性能的影响,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线性酚醛树脂(PAN/PF)纳米纤维,然后经不同温度炭化处理得到不同结构与性能的碳纳米纤维,并制备成电极材料。对碳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孔结构、石墨化程度和元素含量,以及碳纳米纤维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PAN/PF碳纳米纤维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分级多孔结构、良好的纤维连通以及优异的石墨化程度;当炭化温度为1 000 ℃时,碳纳米纤维的比表面积达到1 468 m2/g,总孔体积为0.89 cm3/g,相应电极的比电容达到395 F/g;当炭化温度为1 200 ℃时,碳纳米纤维的导电性能最佳,电导率为8.23 S/cm,其制备的电极材料具有最高的比电容保持率,为63%。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对苯撑苯并噁唑纤维(PBO)长丝缠绕增强碳纤维(CF)束,并通过真空辅助树脂转移成型法制备了环氧树脂/PBO-CF复合材料。采用三点弯曲试验法对包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进行了测试,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的弯曲破坏模式,研究了包覆纤维对材料压缩破坏过程和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包覆可以提升CF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其中单向、双向旋转缠绕方式可分别提高20%、36%;三点弯曲的破坏都是在压缩面产生的,纤维包覆复合材料的破坏过程是由于一束纤维的整体压缩屈曲造成了破坏,而非单根纤维的屈曲破坏;PBO-CF和环氧树脂的界面性能较差,阻碍了长丝缠绕增强纤维束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聚苯硫醚(PPS)的氧化机理,详细介绍了国内外PPS树脂及其纤维的抗氧化改性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主要的两种抗氧化改性方法即表面成膜法和直接添加法,通常是将抗氧剂或纳米粒子或抗氧剂/纳米粒子复配物与PPS共混并熔融纺丝得到抗氧化PPS纤维及其制品。指出利用层状纳米粒子改善PPS的抗氧化性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抗氧基团接枝到层状纳米粒子上,利用二者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改善PPS的抗氧化性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同时应进一步探究层状纳米粒子对PPS的抗氧化机理以进一步提高PPS及其纤维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在不改变碳纤维/聚丙烯(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前提下,降低复合材料中PP含量以减轻环境降解压力,通过在碳纤维/PP复合材料树脂体系中掺杂可降解的聚乳酸(PLA)形成共混树脂体系,并经热压成型制备碳纤维增强共混树脂复合材料。探究了PLA、PP共混体系质量比对复合材料冲击、弯曲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树脂体系中PLA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都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拉伸强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PLA质量分数为60%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最高,分别为21.8 kJ/m2和112.5 MPa,拉伸强度为37.2 MPa,复合材料的综合物理力学性能最优,与未添加PLA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