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煤矿巷道开挖出的迎头面形状不规则,且由于个别地点较危险,地质人员无法进行近距离的量测,因而难以对迎头面进行准确的编录。迎头面摄影测量方法的研究正是为了当开挖过程中遇到特殊的地质构造时,能够采用影像地质编录方法准确快速地完成地质编录。本文着重研究了拍摄巷道迎头面立体像对时使用的特殊控制手段,使其能够满足模型定向定位的需要,并研究了此种方式下立体像对的处理方法,使其能够满足影像地质编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3.
煤矿井下地质编录是煤矿的一项基础性技术工作,而影像地质编录技术是一项实用的新技术。按照现有影像地质编录方法需要在拍摄部位布设足够数量的控制点,但掘进工作面附近环境复杂难以布设控制点,为了能够在掘进工作面使用摄影测量手段顺利地进行影像地质编录工作,提出了一种新的近景摄影测量控制方法,利用巷道指向激光与铅垂线进行掘进工作面影像的绝对定向。模拟试验和现场试验表明,该方法是一种适合煤矿巷道掘进工作面影像地质编录的绝对定向方法,点位精度可控制在1 cm以内。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生物生态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际效果,构建了一种新型生态滤池,分析了系统对有机物、营养物、颗粒物去除效果的季节特征。结果表明,系统全年对污水中COD、TN、NH3-N、TP、SS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09%、39.35%、69.95%、44.08%、91.10%。除冬季外,系统出水SS含量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B排放标准;春季末与夏秋季,系统出水COD达到GB 18918-2002的二级排放标准。组合系统中,相对于生态滤池,厌氧反应器的贡献对COD、TP、SS的去除较大,对NH3-N的去除较小,对TN的去除略大。研究可为生态滤池的优化设计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针对地质编录中部分属性数据必须通过现场采集获取的问题,研究并开发了影像地质编录野外信息采集系统。系统集成摄影测量、图像处理和GIS等技术,以PDA为采集设备,实现了工程地质数据的现场数字化、可视化采集与管理,且采集的数据可与现有摄影地质编录系统数据无缝衔接。试验证明,应用该系统可快速、方便地获得准确的编录信息,提高了基于影像的工程地质编录的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为地质编录野外信息采集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6.
7.
针对传统上用剖面线或等值线表达沉陷信息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GIS支持下的矿区地表变形三维可视化预计方法,利用CASS进行沉陷区地表数据采集,探索了在CASS中进行数据预处理的方法与过程,并基于概率积分法开发了开采沉陷预计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矿区地貌特征的沉陷预计,克服了传统预计系统不能表达矿区塌陷地表的不足,并实现了沉陷预计模块与GIS的结合,充分利用了GIS在地学领域的优势,提高了沉陷表达效果和预计效率,有助于开采沉陷方面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对农村污水处理的效果,采用快速排泥法对MBBR一体化设备进行中试。结果表明,设备启动16 d后处理效果稳定,挂膜完成。在进水体积流量10 m~3/d,水力停留时间8 h、气水体积比3:1、硝化液回流体积比150%的设计工况下,设备对COD、NH_3-N、TP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40%、82.55%、81.08%和44.64%。设备对NH_3-N的去除率随着气水比的增大而增大,而对TN的去除率先增大而后减小,在气水体积比为5:1时去除率为佳,NH_3-N、TN的去除效率分别可达82.55%和46.59%;随着硝化液回流比的增大,设备对TN的去除率先增大而后减小,在回流体积比为200%时,TN的去除率可达56.07%。研究结果可为MBBR的工程推广应用提供数据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由于尺寸小、使用量大、处置不当以及在环境中难以被彻底降解等特性而在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近年来,海洋和淡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成为日益关注的全球热点问题。研究这种新型污染物的首要问题是将微塑料从复杂的环境介质中分离鉴定出来。目前已有各种微塑料检测分析流程,但为使不同研究结果间具有可比性,亟需统一、标准的微塑料分离提取和鉴别定量方法。在系统综述常见且可靠的分离提取步骤(如密度分离、筛分、过滤、消解)、鉴别定性方法(如热分析和光谱分析)、统计定量方法(如目检统计、荧光分析和热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微塑料检测分析方法的研究展望。结合光谱分析的染色荧光法在快速、准确地评估环境中微塑料污染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铜绿微囊藻水华自然衰亡和水华堆积区藻快速衰亡对CH_4释放的影响,构建了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铜绿微囊藻自然衰亡和快速衰亡过程中水环境因子和CH_4、CO_2气体释放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密度铜绿微囊藻衰亡中水环境因子和产气的变化遵循相似的时间模式,且衰亡对CH_4和CO_2的产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自然衰亡和快速衰亡的CH_4累积释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2.80倍37.72倍,CO_2累积释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5.36倍和4.03倍。自然衰亡与快速衰亡的总碳(C)释放量差异不大,但快速衰亡释放的气体组分中CH_4的占比是自然衰亡的1.86倍。相关性分析表明,溶解性有机碳(DOC)是铜绿微囊藻衰亡中影响CH_4和CO_2释放的主导因子,且DOC中的芳香蛋白类物质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是CH_4和CO_2产生的主要底物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