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
采用沉淀法,以水溶液为反应体系,无机物(硫酸氧钛和氢氧化钠)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模板剂,制备出锐钛型介孔纳米二氧化钛粉体。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优选出最佳工艺。采用比表面仪、原子力显微镜(AFM)、高分辨场发射透射电镜等仪器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得到了具有较高热稳定性,比表面积为121 m2·g-1,晶粒尺寸为12 nm,介孔平均孔径为10 nm,粉体粒径<100 nm等特征的锐钛型介孔纳米二氧化钛粉体。 相似文献
3.
以H_2SiO_3、CaCO_3、TiO_2、Nd_2O_3和Al_2O_3为原料,通过固相法合成的榍石固溶体,对合成榍石固溶体进行PCT粉末浸泡实验和~(60)Co源辐照试验,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原子吸收光谱(AAS)、荧光光谱(FS)、激光拉曼光谱(LRS)分析等手段,研究榍石固溶体的化学稳定性和抗γ射线辐照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pH值为5~9的水溶液中掺钕榍石固溶体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辐照累计剂量为5.76×10~5 Cy的~(60)Co源辐照没有造成榍石固溶体晶格的的辐射损伤,榍石固溶体具有良好的抗γ射线辐照稳定性;在90℃、pH值为7的浸泡条件下,榍石固溶体的Ca~(2+)、Ti~4和Nd~(3+)的42 d归一化浸出率分别为6.32×10~(-3)、3.9×10~(-5)、5.38×10~(-3)g/(m~2·d). 相似文献
4.
砂堆雪崩幂律分布现象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组织临界性的提出者Per Bak认为,处于临界状态砂堆雪崩呈现幂律分布,可作为广延耗散动力系统自组织临界性存在的证据。采用真实砂堆试验和元胞自动机砂堆模拟两种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处于亚临界状态的砂堆,在向临界状态演化的过程中,砂堆在亚临界状态发生众多小规模的雪崩,越接近临界状态,系统的波动越强,大规模的雪崩也时而发生,因此在从亚临界状态向临界状态演化的过程之中,大规模雪崩的发生次数少,小规模雪崩发生的次数多,雪崩发生的规模也呈现幂律分布,并认为这种情况更具普适性。 相似文献
5.
强地震荷载作用下P波(纵波)对土体的作用不可忽略,然而传统采用单向振动分析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动力特性的方法往往忽略了纵波对土体动力稳定性的影响。为研究高应力条件下尾粉砂的动力特性,采用双向激振循环荷载模拟地震荷载,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围压、动剪应力比、固结应力比下的双向振动三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等压和偏压固结时饱和尾粉砂试样均存在转折累积塑性变形εtp,且在等压和偏压固结时转折累积塑性变形εtp的值与其对应的振次随着动应力幅值的增大呈相反的线性关系;围压对尾粉砂累积孔压增长曲线的形态具有显著的影响,围压相同时,动剪应力比、固结应力比的改变对累积孔压的增长曲线形态影响不大;随着围压的增大,在等压和偏压固结条件下尾粉砂的累积孔压增长曲线主要有两种发展模式,分别为3和4个发展阶段。同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尾粉砂在高应力条件下考虑多因素时的累积孔压增长模型,并得到等压固结和偏压固结时该模型的两种表现形式。该成果对地震荷载作用下尾矿坝体的动力稳定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计算机角色动画序列生成和具有关键帧模型特征中间模型设计中的光滑要求,提出了一种同时于适用于平面曲线形状和空间曲线形状在不同局部变形插值后的整体优化重构方法,并对开或闭曲线形状调配有统一的算法形式。该算法根据最小二乘原理,应用曲线形状的向量坐标和与夹角、边长相关的比例函数建立了具有稳定惟一解的形状重构优化方程。通过对不同比例函数和曲线数据的实验,得到了调配曲线的周长和面积的变化特性。在算法处理框架中,给出了避免产生自交或挤压变形的非线性局部插值算法、空间曲线渐变算法、三维曲面拼接算法和实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中间帧形状有自然光滑的过渡,在算法的简易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一种低噪声大动态范围跨阻放大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CMOS反相器结构跨阻放大器,提出了一种低噪声大动态范围跨阻放大器电路结构。对电路进行跨阻分析和噪声分析,从而指导电路设计。采用XFAB 0.6μm CMOS工艺提供的PDK,在Cadence SpectreS环境下进行电路设计、版图设计、仿真验证等。测试结果表明,该电路静态功耗为112 mW,最大跨阻增益为91.2 kΩ,带宽为146.7 MHz(-端)及168.4 MHz(+端),波形失真小。该电路已经运用到光接收机中,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用微波等离子体技术合成长余辉发光材料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法(MWPM)和高温固相法(HTSSM)合成长余辉发光材料SrAl2O4:Eu,Dy,重点比较了微波等离子体制备技术相对于传统工艺在主要参数条件上的差异及对产物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合适工艺条件下两者合成的产物均为单斜晶系的SrAl2O4,且前者的相组成纯度更高;粒度分析结果证明微波等离子体法合成粉体的粒度较小,且粒径分布更窄;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两种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其位置和形状相差不大,峰值波长均分别位于375nm和520nm处,但微波等离子体法的谱强度更高。研究表明微波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高效、简便、易于重复和控制的高品质长余辉发光材料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生理pH下,采用光谱法、电化学、化学热力学和粘度法等方法,利用中性红作分子探针,研究了刚果红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方式,获得了结合比、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函数值.结果表明,刚果红与DNA之间以嵌插方式发生作用.刚果红与DNA之间的结合比为n(CR):n(DNA)=1:1,结合常数为K25℃θ4.50×103L/mol.25 ℃时,△rHmθ7.04×104J/mol,△rSmθ305.88 J/(mol·K),△rGmθ-2.08×104J/mol.刚果红与DNA之间的作用为熵驱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进以硅胶为载体的联吡啶钌对氧的响应灵敏度,采用了掺杂镧离子的硅胶做载体来固定敏感物质[Ru(bpy)3]Cl2,发现掺杂镧后样品对氧的响应倍数(I0/I)从4.6倍增大到14.4倍,响应曲线符合Stern-Volmer方程;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响应时间约10 s。该实验结果为发展氧传感器敏感物质的固定方法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