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7篇 |
免费 | 68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237篇 |
化学工业 | 54篇 |
金属工艺 | 7篇 |
机械仪表 | 4篇 |
建筑科学 | 305篇 |
矿业工程 | 92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21篇 |
水利工程 | 18篇 |
无线电 | 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1篇 |
冶金工业 | 5篇 |
自动化技术 | 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7篇 |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64篇 |
2010年 | 59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有限元软件对某桩锚支护工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锚索预应力在各级损失下对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锚索对于控制支护结构的变形具有重要作用,应着重监测上层锚索的预应力。 相似文献
2.
3.
针对电站锅炉运行及结构特点,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云南省某火电站锅炉进行安全系统评估。从\"人、机、环境、管理\"因素综合考虑,建立电站锅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素的权重值,建立专家组对该火电站锅炉系统进行综合评判,通过整理、统计专家评价数据得到模糊评判矩阵,运用加权平均原则计算得到最终评价结果。研究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电站锅炉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比一般评价方法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以火山灰质金尾矿为原材料,通过机械力活化和复合活化工艺(将机械力活化后的金尾矿进行热活化)激发尾矿硅铝活性,采用XRD、SEM、FT-IR测试手段测试水化产物,分析了胶凝材料水化机理及其对氯离子的固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由粉磨60 min再经750℃热活化1 h的金尾矿粉组成的胶凝材料固氯效果良好,胶砂块力学性能更加优异,活性尾矿粉的掺入促进了铝酸三钙(C3A)、铁铝酸四钙(C4AF)等矿物与氯离子化学结合生成Friedel盐的能力,同时掺入复合活化金尾矿粉的试样中有更多能吸附氯离子的硅酸钙凝胶(C-S-H)和钙矾石(AFt)产物,试样密实度提高的同时其固化氯离子的能力也提升。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结构可靠性评估特点,应用未确知测度、置信度的概念,建立了基于未确知测度的工程结构可靠性评估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该模型在处理大量不确定性影响因素时丢失信息少,得到的评估结果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结构可靠性。该评价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满足工程需要,更加实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供一种适用于高烈度抗震设防区的装配结构连接方式,并为建立该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提供依据,通过6个混合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内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加载试验,对其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变形恢复能力、位移延性、能量耗散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耗能能力与整体现浇混凝土节点相当,而其延性和变形恢复能力则优于整体现浇混凝土节点,其综合抗震性能优于整体现浇混凝土节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玻璃基板上制备了用于显示器视窗保护玻璃的半透明镍膜,测定了不同溅射条件下所得镍膜的表面粗糙度、透过率及厚度,讨论了溅射气压、溅射功率、行车速度等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随溅射功率的增加而增大,控制溅射气压、溅射功率和行车速度为一定值,可以得到透过率为50%的半透镍膜。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热传导问题的精确解,假设材料的热导率和对流换热系数按相同型指数函数规律分布,基于二维固体导热微分方程,采用分离变量法,给出了2D功能梯度材料(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FGM)板在对流换热边界条件下稳态温度场的精确解,并用有限元法对其结果进行了验证.具体算例分析表明:通过改变热导率梯度变化参数、流体介质温度、对流换热系数和结构几何尺寸可以优化2D-FGM板的温度场分布.所求得的精确解可作为其他关于FGM板温度场分布近似解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9.
10.
为了消除防屈曲支撑在强震后留有残余变形的弊端,本文针对一种新型支撑构件—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对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和钢框架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的顶点位移、层间位移角、残余变形等地震响应均明显小于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和钢框架,尤其在残余变形方面,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基本消除了结构的残余变形,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