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综合评估县域乡村地域系统韧性水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厘清现实、探析未来发展过程中潜藏的风险与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综合乡村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系统韧性,评估2020年安徽省61个县级单元的乡村韧性水平,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定量探析。结果表明:(1)安徽省乡村韧性水平整体不高,高值区分布在安徽省中部和皖南地区,低值区集聚在西南部。(2)安徽省县域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韧性水平空间分异明显,且高值区与低值区具有空间集聚的特征。(3)医疗卫生机构数、农林水事物支出占比、人均农用机械总动力和人均金融贷款余额对安徽省县域乡村韧性水平影响显著。科学认知乡村韧性及其影响因素,可为乡村振兴精准施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开放平台大数据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的POI数据,使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合肥市主城区三个时间节点的商业空间分布和集聚特征进行解读,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寻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商业空间整体呈现多中心化、组团化、网络化、协同化以及扁平化的特征,各类商业空间业态的热点区域分布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差异性。(2)商业空间整体集聚水平呈上升趋势,各类业态的集聚水平与热点区域的分布特征之间具有较高的解释性。(3)功能多样性、交通可达性、公共设施、配套设施、区位以及集聚水平等因素是影响商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餐饮服务类、体育休闲类服务与生活服务类业态协同效应较强,对城市商业空间布局的解释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建设发展日渐升温,迫切需要一种系统、合理以及适合小城镇特点的确定土地开发强度的方法。文章基于GIS平台,分析影响小城镇土地开发强度的因子,构建小城镇土地开发强度的基准模型。依据生态原则、美学原则、文化原则修正基准模型,根据建筑密度分区、建筑高度分区、城镇功能分区去构建修正模型。并且以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土地用地性质和区域建设意向为基准,构建土地开发强度的扩展模型。研究发现,修正模型比较基准模型降低了鲁坦河两侧的开发强度,同时提高了老城区部分地区的开发区强度,对部分地区进行了整体性控制,避免了零碎化。修正模型的构建更有利于源潭镇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南北大道两侧景观的塑造,同时更符合源潭镇现实情况。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小城镇土地开发强度分区模型构建,以期为类似地区的土地利用健康发展以及城乡规划的制定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合肥市五期土地利用数据,从扩张特征和影响因素两个维度分析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阶段性、集聚性、方向性等时空特征与内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1980 ~ 2020 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过程呈现“低速-中速-高速”三个阶段;空间集聚程度呈现“先增后减”,城市建设用地边界形状趋于规整;扩张方向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主要扩张方向为西和西南。2)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用地来源具有集中性,主要由耕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入;扩张弹性系数整体呈现“先增后减”,2000 ~ 2010 年阶段扩张合理性较弱。3)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决定性因素,人口数量是扩张的主导因素,产业结构是扩张的内在影响因素,科教创新是扩张的重要促进因素,政府行为是对建设用地扩张具有直接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