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7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2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断层泥中石英碎砾表面形貌在水溶液的作用下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显然这种变化与溶蚀作用时间的长短及物化条件有关。因此,断层泥中石英碎砾表面显微溶蚀结构就反映了断层形成后至今所经历时间的相对长短。而断层活动时期是坝区活动性评价重要指标。在大型的地质工程中,查明断层的活动性对于工程稳定性评价尤为重要。对大渡河金川水电站坝区的断层泥中石英碎砾SEM结构特征研究分析表明,该区断层最新活动时期主要集中在新近纪末期,中-晚更新世有过微弱活动,晚更新世以来已无活动性。因此,该区未来地震地质灾害频度相对较低,比较适合大型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对经济建设和国民安全有严重危害,我国多山地丘陵,滑坡灾害是危害大、发育广,研究滑坡灾害的发育和防治意义重大。文章研究滑坡灾害的特征及类型,并分析影响灾害发生的多种因素,最后总结梳理出治理、预防的方案。本次研究对滑坡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预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ARM的毫米波天线自动对准平台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毫米波中继通信设备中,为提高对准精度,缩短对准时间,满足快速反应的要求,并结合毫米波波瓣窄,方向性强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毫米波天线自动对准平台系统的设计方案。在天线对准过程中,将复杂的的空间搜索转换成两个简单的水平和垂直搜索,简化了搜索控制算法。采用基于ARM的32位微处理器LPC2294进行控制,用步进电机驱动平台和毫米波设备转动,实现毫米波通信设备的快速准确对准。毫米波中继通信设备在国内还处于研发改进阶段,所以该对准平台系统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四川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与震害特点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构造带上。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测量发现,汶川8.0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发生在龙门山构造带中的北川—映秀断裂之映秀南西—平武南坝石坎子段,彭县—灌县断裂的都江堰向峨—安县桑枣段也同时发生了同震地表破裂。北川—映秀断裂上的地表破裂长约220 km,表现为逆冲–右旋走滑运动特征,最大同震位错在6 m左右,水平与垂直位错量大致相当,与先期的研究成果一致;彭县—灌县断裂上的同震地表破裂长约100 km,表现为右旋–逆冲运动特征,最大垂直位错在2 m左右,水平与垂直位错量之比为1∶1~1∶3。地震地表破裂的空间分布及同震位错特征表明,汶川8.0级地震系北川—映秀断裂的逆冲–右旋运动所导致,并同时牵动了彭县—灌县断裂发生同震地表破裂。地震灾害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地震波导致的强地面运动破坏、地震地表破裂带直接撕裂、地震导致的次生地质灾害(如崩塌和滑坡等)摧毁或掩埋建(构)筑物和堰塞湖等。根据地震考察资料并参考InSAR和强震仪记录,勾绘的该次地震等震线长轴方向沿龙门山构造带呈N40°~50°E方向延伸,出现了3个XI度的破坏区,具单侧多点瞬间破裂的典型特征,导致了四川北部、甘肃和陕西南部地区灾害较正常地震衰减破坏的显著加重。  相似文献   
5.
DBTOOL是管理和维护VAX—DBMS网状数据库的通用的集成化软件工具,该工具在完成国家地震局七五重点项目“四川综合地震数据库系统”中起了重大作用。本文讨论集成化软件的一般特点和实现技术,介绍了DBTOOL的功能、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烈度图和灾区调查点烈度的判定方法,重点讨论了烈度V度、Ⅵ度、Ⅶ度区调查点烈度判定的合理性,得出了该烈度图中部分地区烈度偏高的结论,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利于烈度图更好、更合理地指导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了设计实现北川地震遗址导览与安全监控系统,主要基于RFID技术,设计了包括智能化现场导览管理,地震危险区域参观人员的安全监控,以及后台软件平台管理,完成了对遗址区域内人员的全过程动态监管,实现了基于RFID技术的地震遗址参观管理模块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地震监测台站采用cdma2000 1x系统传输监测数据具有灵活、机动特性,在一定强度信号地区传输稳定。通过介绍cdma2000 1x通信系统物理层部分关键技术,建立相应的系统仿真模型,模拟信号在多径衰落时不同信噪比情况下传输地震监测数据。通过对不同信噪比的传输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地震监测台站使用cdma2000 1x通信系统传输数据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为今后使用cdma2000 1x系统传输地震数据优化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利用汶川地震获得的地震动记录及峰值加速度数据和收集整理的近3 000个崩滑点数据,对汶川地震诱发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得到如下认识:(1)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诱发崩滑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正相关性,随峰值加速度增加,地震滑坡灾害也逐渐严重。(2) 在龙门山震区存在0.2 g的峰值加速度分界线,大于此值时,地震滑坡灾害比较严重。(3) 整个区域峰值加速度的下限为0.05~0.07 g,小于此值时,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很小。(4) 不同地质区域对应斜坡临界加速度有所不同,一般在0.05~0.15 g之间变化,平均为0.1 g,说明震区斜坡承受地震的水平较差;峰值加速度超过局部场地斜坡临界加速度后,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增加。得到的峰值加速度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表明利用地震动参数研究地震滑坡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依据峰值加速度与地震滑坡的对应关系,可以对震后滑坡灾害作快速评估,也可以将其应用到地震滑坡灾害预测/区划工作中,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形成很好的衔接。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计算机绘制地质构造图及各种分布图的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