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5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311篇
电工技术   33篇
综合类   690篇
化学工业   509篇
金属工艺   30篇
机械仪表   45篇
建筑科学   1732篇
矿业工程   136篇
能源动力   119篇
轻工业   115篇
水利工程   217篇
石油天然气   27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4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0篇
冶金工业   84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3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重构土壤材料配比的土壤改良和苜蓿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部露天矿区土地生态修复中表土稀缺和土壤贫瘠难题,从充分利用矿区当地常见的原材料出 发,利用风沙土、红黏土、煤矸石、玉米秸秆及腐植酸为原料,按照不同配比混合后进行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配比下 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优选适宜于该地区的重构土壤配比。 结果表明:利用风沙土、 红黏土、煤矸石、玉米秸秆及腐植酸重构土壤具有可行性;不同重构土壤配比均可显著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加土壤 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而促进紫花苜蓿生长,但不同配比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与纯风沙土(CK)相比,不同 重构土壤配比下紫花苜蓿生物量、根长、根直径和根表面积分别提高了 19. 05% ~ 624. 76%、17. 99% ~ 131. 80%、 17. 72% ~ 239. 20%和 33. 01% ~ 650. 45%。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生物量与基质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活性存在协 同效应。 综合来看,风沙土与红黏土按 1 ∶2 复配,同时添加 15%煤矸石、5%玉米秸秆及 0. 05%腐植酸,土壤重构效果 最佳。 该研究为矿区土壤重构及降低土地生态修复成本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通过评析深圳市一条典型步行街的功能、空间、设施和景观四方面的规划设计,深入探讨场所依赖理论在街道设计中的运用,并从人的需求角度提出设计优化策略,以期提升街道品质,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普通平面钢闸门需要高大排架柱这个问题,以某大型拦河水闸为例,分析了大型平面钢闸门的新型升降技术,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闸门在不同工况下受到最大启闭力时进行荷载优化分析,对比分析了闸门采用新型升降技术和采用普通的启闭技术时的位移和应力值。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升降技术的位移和应力在各工况下都要小于普通的启闭技术,采用普通启闭技术的最大位移和应力主要分布在排架上,不利于闸室整体稳定性和抗震,采用新型升降技术的最大位移和应力主要分布在闸墩上,受力布局合理,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5.
如今,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水利资源,对河道进行污水治理和景观设计的案例越来越多。文章通过分析和总结,可以发现,设计师将传统的园林美学理论方法灵活地运用于其中,并结合现状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现代滨河景观设计呈现出生态性、公共服务性、历史文化性、主题多样性这几大特点。  相似文献   
6.
以吉林省的宗教寮房建筑为重点,从风景资源、特色民宿、开发政策三个方面研究了吉林省寮房民宿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8.
为分析干湿循环对土遗址力学性状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以遗址粉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可分层取样试验装置开展长达15个月的干湿循环测试工作。在完成一定次数的干湿循环后,分别取样进行低应力条件下三轴排水剪切试验,并对部分土样进行相关微观试验。三轴排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与初始土样相比,1次干湿循环土样的应变软化特征显著增强,但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继续增加,其应变软化性整体上呈减弱趋势;同时,黏聚力c、变形模量E0也都呈现出1次循环后明显增大随后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因此,在土遗址浅层破坏修复工程中,建议采用干湿循环稳定后低应力水平下的力学参数进行相关计算。结合压汞试验结果,认为造成上述土体强度及变形参数随干湿循环次数非单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第1次干湿循环后土样团粒内孔隙体积减小,而循环后期团粒内、颗粒间及颗粒内孔隙体积增大。同时,遗址粉土力学特性的干湿循环效应主要受粉土中黏粒"三维网架"的均匀收缩和局部破坏所控制,与黏土的干湿循环作用机制存在本质差异。研究可为土遗址预防性保护及加固提供技术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