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文章报道了一种基于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Mn-ZnS QDs)的室温磷光(RTP)方法检测肝素钠。荷正电的
八胺丙基寡聚硅(OA-POSS)与荷负电的半胱氨酸包裹的Mn-ZnS QDs 在水溶液中通过静电作用自组装成纳米复
合物。Mn-ZnS QDs 在电场作用下缩短了点间距离,修复了表面缺陷、有效诱导QDs 的激发与引起表面Mn2+
重排,增强了Mn2+的RTP 发射。当荷更高负电的肝素钠加入纳米复合物体系中,发生三组分竞争作用,旧的
纳米复合物分解,新的OA-POSS 与肝素钠聚集复合物形成,导致了Mn-ZnS QDs 的RTP 逐渐衰减,这种衰
减的RTP 信号被用来检测肝素钠。衰减的RTP 强度(ΔP)和肝素钠浓度在2.5 到70 μM 范围内存在着很好的线
性相关关系(R=0.991),检测限为2.0 μM,5 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9%。本文提出的方法非常适合选择性
探测复杂样品中肝素钠。 相似文献
7.
8.
纯有机长余辉发光材料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可柔性化、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防伪、信息保密、生物成像等领域。其中,基于掺杂体系的纯有机长余辉发光材料,可通过调控主客体之间的配位关系,实现长余辉时间和颜色的可调性,并可在室温下制备出性能优异的长余辉发光材料,是目前有机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的热点。本文分别从小分子基质体系、大分子基质体系、聚合物体系等方面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相关材料在信息加密与防伪、生物成像、柔性纤维薄膜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指出了目前有机掺杂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10.
《应用化工》2022,(12):2492-2496
在室温下,利用巯基丙酸(MPA)包裹Mn掺杂ZnS量子点的磷光信号,建立一种检测头孢克肟(CEF)的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0.4 mg/L量子点溶液和pH=7.4磷酸缓冲液),CEF的加入使MPA包裹的Mn掺杂ZnS量子点的室温磷光发生猝灭,磷光强度(ΔRTP)与CEF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1.224μmol/L,最低检出限0.49μmol/L,相关系数0.993,实际样品的检测回收率为93.7%24μmol/L,最低检出限0.49μmol/L,相关系数0.993,实际样品的检测回收率为93.7%101.3%。该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选择性好等,能够用于人体液中CEF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