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8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2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物发酵牛骨粗胶原蛋白制备胶原多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筛选的安全无毒高产胶原蛋白酶的蜡状芽孢杆菌用于牛骨粗胶原蛋白发酵制备牛骨胶原多肽,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能显著提高牛骨粗胶原蛋白溶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以水解度和胶原多肽的含量为指标,针对影响发酵的五因素(接种量、pH、牛骨粗胶原蛋白的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较优化的参数范围的基础上,经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pH值6.0,牛骨粗胶原蛋白添加量30.0 g/L,发酵温度27℃,发酵时间42 h,同时获得最大胶原多肽含量的实验值为5.54±0.09 mg/mL。  相似文献   
2.
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lreus)污染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帼萍  袁志明 《食品科学》2007,28(3):357-361
蜡状芽孢杆菌是常见的食品污染菌,在工业化社会中正成为日益重要的食物病原菌。它能产生一种呕吐毒素和多种肠毒素,主要引发呕吐和腹泻型食物中毒。与蜡状芽孢杆菌同属的苏云金杆菌也能产生类似的肠毒素,近来发现它可能与食品中毒有关。我国应当加强对蜡状芽孢杆菌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白腐乳中蜡状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白腐乳中分离到1株杆菌LX,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生物技术鉴定,该菌株被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采用BCET-RPLA试剂盒对菌株培养液进行了肠毒素检测,结果表明厌氧培养时产肠毒素检测为阴性,而好氧培养时菌株产肠毒素检测为弱阳性.研究表明在白腐乳的生产与保藏中,应注意蜡状芽孢杆菌的存在及其对食用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混合菌利用制酒废水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成都某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了2株絮凝剂产生茵,初步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膜璞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ifaciens).利用制酒废水替代成本较高的传统培养基对这两株菌的混合菌(HXJ-1)的最佳产絮条件和絮凝剂的最佳絮凝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了HXJ-1的最佳产絮务件:废水COD为12 000 mg/L,C/N值为20:1,相对接种量为10%(体积分数,菌体浓度为1×108个/L),初始pH值为3.6(制酒废水自然pH),摇床转速为120r/min,培养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发酵24 h所产生的絮凝剂XJBF-1)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平均为89.50%.以浓度为l g/L的高岭土悬浊液(93 mL)为试验对象,得出了XJBF-1的最佳絮凝条件,即:絮凝体系的pH值为7;絮凝剂用量为2 mL;以l%的CaCl2为助凝剂,其投量为5mL.  相似文献   
5.
以黑曲霉、蜡状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物理诱变及紫外物理诱变和紫外亚硝酸复合诱变的方法,选育培养出产木聚糖酶酶活较高的菌株。经过紫外诱变后黑曲霉菌株所产酶酶活为17.3716U/ml;经过复合诱变后黑曲霉菌株所产酶酶活为15.2144U/ml。经过紫外诱变后枯草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菌株所产木聚糖酶酶活分别为16.1328U/ml和13.7200U/ml。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纯菌种对产氢的影响,从污水厂活性污泥中分离了纯的产氢菌种XN12,根据16S rDNA序列和DnaJ基因序列、细胞形态、生理生化数据等多项鉴定分析,该菌种被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为了研究该纯菌的产氢性能,实验以葡萄糖为底物,在不同pH值条件下观察其产气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以每摩尔葡萄糖计,该菌在中性条件下获得最大产氢量为1.6 mol.对反应的液相产物的检验结果表明:该菌为丁酸发酵菌,通过丙酮酸代谢途径产出氢气.  相似文献   
7.
蜡状芽孢杆菌 (Bacilluscereus)S - 1菌株具有强烈的广谱抗真菌活性。本文作者报道该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方法。该菌株的发酵液经酸化沉淀、有机溶剂萃取、SephadesG1 0 0和DEAE52纤维素层析等步骤后 ,所得样品经硅胶薄层层析显色为单点 ,表明抗菌物质得到纯化  相似文献   
8.
用一株蜡状芽孢杆菌新菌株ZJB-07112 (Bacillus cereus ZJB-07112)发酵生产酰胺酶,经超声波细胞破碎、High Q阴离子色谱、Phenyl-Sepharose疏水色谱等步骤获得了凝胶电泳均一的酰胺酶。用12.5% SDS-PAGE测得该酶的分子量约为60.6 kD。其N端氨基酸序列为ATIRPDDKAI。该酶水解反应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别为7.5和35 ℃。在pH 7.5条件下,该酶在50 ℃以上容易失活,60 ℃保温30 min后,仅保留10.8%的酶活。除了Hg+ 、Ag+等重金属离子和尿素外,其他金属离子和EDTA对该酶的活性影响不大。以丙烯酰胺为底物时,该酶的Km和Vmax值分别为2.64 mmol·L-1和0.6 μmol·min-1·ml-1。  相似文献   
9.
以分离筛选到的1株产PHB的蜡状芽孢杆菌13及其经紫外诱变获得的高产菌13(3)为出发菌株,再进行紫外和亚硝酸双因子诱变,筛选到了稳定高产菌株13-2,其PHB产量比野生型菌株13增加了82.63%,比高产菌株13(3)增加了48.01%。设计正交试验。确定突变株13-2培养的最佳发酵条件是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p H值为7.5,发酵温度为37℃,发酵周期为16h。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发酵产蛋白酶的能力,对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最适C源及其添加量、最适N源及其添加量、温度、种龄、摇床转速、装液量、pH、时间、接种量等条件对菌株产蛋白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从9个影响因素中筛选3个主要影响因素,即蛋白胨添加量、温度和装液量;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分析,最终确定蜡状芽孢杆菌发酵产酶条件的最优条件为:蛋白胨添加量7.9g/L,温度26.7℃,装液量56.4mL。优化后,蛋白酶活力达到753.67U/mL,比初始蛋白酶活力(249.50U/mL)提高了2.0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