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介入手术治疗下颌骨动静脉畸形伴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7例下颌骨动静脉畸形伴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8~13岁,平均(10.6±1.7)岁;均以不同程度出血为症状就诊。3例经动静脉途径栓塞治疗,4例单纯动脉途径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聚乙烯醇(PVA)颗粒和弹簧圈。术后随访9~18个月。结果 介入治疗后7例出血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无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均未复发出血,仅1例出现口腔感染,对症治疗后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急症介入治疗下颌骨动静脉畸形出血疗效确切,技术安全可行,可达到迅速止血和挽救生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1)
目的:对颌间牵引疗法治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64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行小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观察组行颌间牵引疗法,对照组术后不行颌间牵引疗法。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外观、咬合关系复位良好率以及并发症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骨粉碎性骨折行小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后行颌间牵引治疗,整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2):113-114
目的:研究采用血管化平行折叠腓骨瓣重建下颌骨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用本院于2014年收治的10例肿瘤术后骨缺损患者,患者采用血管化平行折叠腓骨瓣重建下颌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对颌面部外观满意,口齿清晰,吞咽正常。90%患者行义齿修复后,其义齿和剩余留牙咬合和咀嚼功能基本正常。术后半年经复查,患者的移植腓骨愈合情况良好。结论:对肿瘤术后骨缺损患者采用血管化平行折叠腓骨瓣重建下颌骨的方式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发展,为义齿修复手术提供充足的骨量,颌面部外观良好,在临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不同下颌骨结构对应力分布的影响问题,基于面型与下颌骨结构的关系,选择3类面型(尖型、方型和圆型)的下颌骨,建立3维有限元模型。比较分析了3类面型下颌骨的位移、应力及肌肉力分布规律和差异。结果发现,不同面型所对应的下颌骨具有一定的构型特征。圆型的前后径距显著低于方型和尖型,但其对位移、应力分布和肌肉力等的影响不显著。方型面型下颌骨的升支高度明显高于圆型和尖型,其位移、应力和肌肉力均显著低于圆型和尖型。说明不同下颌骨结构对应力分布的影响是存在的,但不同的结构差异,其影响是不同的。因此,为了使有限元结果更合理和具有可比性,对临床有更明确的指导作用,深人细致地研究不同构型下颌骨对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建立下颌骨有限元模型的量化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医学图像处理方法在人体复杂结构组织器官分割中的不足,提出复用低层特征信息的Mask R-CNN网络。该网络可对特定组织器官识别时同时进行分割,为了提高包含较多细节信息的低层特征层的利用率,将低层的特征信息添加到高层的特征中,使低层与高层特性优劣互补,将原始图像首次长宽压缩两次后的特征层定义为C1层,而后分别通过复用C1层和复用依次卷积的C1层这两种方法实现。并将主干网络进行了精简,以加快网络的训练速度,降低识别和分割的时间。以下颌骨作为应用对象,自建包含1?064张下颌骨CT图片的数据集,按9∶1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进行训练,使得复用依次卷积C1层的Mask R-CNN网络的训练损失降至2.8%,验证损失降至6.6%,表明该网络在下颌骨的识别和分割上具有很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例1,男,47岁.患者下颌肿胀逐渐增大15年,伴生长迅速4年于2010年1月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并收入院.体检:下颌可见一20 cm×12 cm椭圆形巨大肿块,质地较硬,边界清楚,肿瘤上缘可见大小不等溃疡面.  相似文献   
7.
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后或下颌骨外伤后,均可造成下颌骨的缺损,从而导致语言和咀嚼功能障碍。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的手术是目前最主流、最先进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能最大限度恢复下颌骨的外形和功能,同时该手术比较复杂。为提高游离腓骨瓣和下颌骨缺损的匹配程度,采用定制化修复钛板设计和制造方法。通过采集分析病人CT数据,利用可视化和CAD技术设计出符合病人生理结构的修复体模型。利用快速原型技术制造出树脂模型用于手术指导,通过临床研究,该方法可节省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一例利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下颌骨缺损修复手术失败的病人,利用快速成型技术辅助成功的进行了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全景齿科成像技术在上、下颌骨埋伏牙矫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上、下颌骨埋伏牙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检查,并用Dentascan软件包及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表面遮盖成像(SSD)重建图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牙体断面及三维立体图像,从而获得埋伏牙的牙体形态、唇腭侧位置、开窗的位置、萌出方向、切口方向及与其邻牙关系。结果 50例患者中,上、下颌骨埋伏牙共计65颗。阻生埋伏牙38例,38颗牙;多生埋伏牙12例,27颗牙。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准确地显示上、下颌骨埋伏牙的数量和牙冠、牙根形态、唇腭侧位置、埋伏牙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解剖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全景齿科成像对埋伏牙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可作为埋伏牙外科处理和正畸治疗前的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