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3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160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475篇
化学工业   2522篇
金属工艺   45篇
机械仪表   33篇
建筑科学   142篇
矿业工程   165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1128篇
水利工程   44篇
石油天然气   1142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659篇
冶金工业   52篇
原子能技术   71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303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影响PAM效果的因素,针对PAM现有流程中存在的溶解浓度波动大、溶解时间短、混合不均匀、剪切力影响等问题,采取改变加量频次、通过增加高位槽来增加缓冲时间,改变PAM进入中心筒的方式来降低剪切力,根据负荷及时调整PAM用量等措施改善PAM助沉效果,流程改造后PAM发挥出了最大助沉作用,一次盐水浊度由150 ppm降至70~90 ppm,进一步提升了一次澄清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聚丙烯酰胺驱油剂的耐温抗盐性能,采用分子结构设计思路,从高分子的一级、二级结构入手对 聚合物结构进行设计,对高分子的高级结构、分子链聚集状态进行分析整合,以AM、AMPS为主要单体,引入自 制的疏水单体和枝化单体合成了一种无规微支化微交联缔合聚合物,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AM与AMPS物 质的量比、支化单体加量、疏水单体加量、pH值和引发温度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并研究了该聚合物的耐温抗盐 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聚合物黏度影响的主次关系为:支化单体加量>疏水单体加量>AM/AMPS配比 >体系pH值>引发温度。当AM、AMPS物质的量比为5∶1,支化单体加量为0.5‰,疏水单体加量为1‰,体系 pH值为7,引发温度为2 ℃时合成聚合物溶液具有最高的黏度。合成的无规微支化微交联缔合聚合物具有较高 的特性黏数(2868 mL/g)、更低的不溶物含量(0.12%)、更高的聚合物黏度、更优异的热稳定性能,在矿化度40 000 mg/L、95 ℃高温老化180 d 后,质量浓度为1500 mg/L 的聚合物溶液黏度为12.8 mPa·s,黏度保留率可达到 85%以上。老化后无规微支化微交联缔合聚合物溶液仍可满足驱油剂对驱油黏度要求,聚合物溶液在地层具有 较优异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许瑞雪  程凤茹  马静  邓玉凤  赵俭波 《化工进展》2022,41(12):6549-6556
采用亲水性气相二氧化硅N20和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H30复配表面活性剂制备O/W/O型双重乳液,以此为模板,聚合中间相,挥发内相制备聚丙烯酰胺(PAM)多孔微球,并用于染料分子亚甲基蓝的吸附。结果表明:乳液显微镜照片显示水油比对双重乳液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当水油比(O1/W)/O2为(1/2)/2时,可得到稳定的双重乳液;扫描电镜(SEM)照片显示PAM多孔微球基本呈球形,但粒径不均匀,球体表面粗糙,内部为空心结构;激光粒度仪(DLS)结果表明PAM微球平均粒径为356nm,多分散系数(PDI)为0.718,比表面积为230m2/g,粒径分布宽;在吸附温度35℃、吸附时间5min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为98.89%,最大吸附率超过99%,在吸附速率和吸附率上均优于传统PAM吸附剂,本研究为染料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秦志伟  叶博  刘玲 《食品工业科技》2022,43(19):340-348
本文采用QuEChERS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技术建立同时检测丙烯酰胺(AA)、亚硝胺(NAs)和杂环胺(HAAs)含量的方法,用于分析热加工肉制品中产生的胺类物质。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出的三类成分20种胺类物质在相应浓度范围内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1),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1.6 ng/g和0.03~4.8 ng/g,日内回收率介于66.3%~116.5%之间,日内精密度介于0.78%~9.0%之间。每个胺类物的5×LOQ加标水平计算的日间精度范围为3.4%~9.4%。该方法应用于煎烤的四种肉制品中AA、NAs和HAAs的分析,共检测出9种胺类物质,浓度范围为0.03~31.26 ng/g。  相似文献   
5.
丙烯酰胺(PAM)作为矿物加工领域的一种外加剂,在不同工艺环节中具备不同的用途。本文分别介绍了PAM作为浓缩絮凝剂、选择性絮凝剂、过滤助滤剂以及其他用途药剂在矿物加工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PAM具有不同用途特点,据此提出了药剂混用技术、PAM改性技术、改性PAM+药剂混用技术和PAM降解技术等,同时总结了PAM作用机理研究现状和相关研究方法,新的检测手段将不断完善PAM的作用机理。针对PAM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策略,高效的药剂配置、自动添加技术以及正确的加药顺序等都是PAM精细化使用的有效手段。通过总结和梳理PAM在矿物加工领域的多种应用和策略,不仅对PAM的研究方向有重要意义,还对矿物加工技术的发展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是新近引入我国的一种高蛋白作物,其醇溶蛋白的含量较高(12 g/100 g),极具开发潜力。该研究首先从脱脂藜麦粉中提取醇溶蛋白,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分子质量与亚基构成,然后分析其氨基酸组成、抗氧化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结果表明,藜麦醇溶蛋白分子质量约为9.74 kDa,其中富含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其必需氨基酸总和为20.36 g/100 g,显著高于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推荐值。藜麦醇溶蛋白有较强的还原力,对Fe2+具有很强的络合能力,质量浓度为0.3 mg/mL时,其络合率达到83.60%。藜麦醇溶蛋白对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较强(89.60%);具有一定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清除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能力]和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具有较好的乳化性(943.32 m2/g)和乳化稳定性(54.68%)。综上,藜麦醇溶蛋白具有合理的氨基酸组成、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和乳化性能,更兼资源丰富,有...  相似文献   
7.
丙烯酰胺(PAM)作为一种高效絮凝剂被广泛应用于矿井水处理过程中,PAM残留物丙烯酰胺(AM)单体存在于矿井水处理环节中,而AM已被国家癌症中心列为ⅡA类致癌物。为揭示PAM残留物AM在矿井水处理中的迁移规律,对10个矿区的矿井水处理环节进行了检测分析,并通过混凝沉淀与过滤实验研究了PAM投加量、分子量、水解度、矿井水pH值和含盐量等因素对AM质量浓度和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调研的10个矿区的矿井水处理中,有80%的澄清(沉淀)池出水AM质量浓度>0.0005 mg/L,在0.0017~0.0875 mg/L,有60%的过滤出水AM质量浓度﹥0.0005 mg/L,在0.0011~0.0767 mg/L,过滤过程对AM的去除率在12.3%~99.1%,矿井水常规处理难以保证AM质量浓度满足饮用水标准,回用于饮用水需考虑PAM选型和投加量的优化,或采用反渗透等膜技术处理;在试验条件下(PAM投加量0.5~2.5 mg/L、分子量500万~1800万、水解度5%~30%、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80 mg/L),AM质量浓度在沉淀与过滤2个处理环节均随各因素水平的增加而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过滤过程对AM的去除率在30.0%~58.3%,当PAM投加量为1.0 mg/L、分子量为1200万、水解度为22%,原水pH值为7、电导率为2000μS/cm时,沉淀和过滤出水AM质量浓度最低,实验中最低值分别为0.0026和0.0012 mg/L。  相似文献   
8.
9.
为解决渤海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注采井间形成的低效和无效循环,需对窜流通道进行治理,而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具有初始粘度较低、成胶强度大、封堵效果好和耐酸耐碱等优点,并且在陆地油田大孔道或特高渗透条带治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开展空间尺寸对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成胶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和机理探索,结果表明,化学反应空间环境对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成胶效果存在较大影响,成胶环境空间尺寸愈大,成胶效果愈好。为确保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各组成在岩心孔隙内发生交联反应,需在以磨口瓶为成胶环境和粘度为评价指标所取得配方基础上适当提高各组分质量分数。此外,在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注入岩心前后注入适量前置和顶替段塞将有助于促进各组分间的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10.
周梦舟  丁城  关亚飞  吴茜 《食品科学》2018,39(3):123-128
对原花青素对丙烯酰胺形成-消除动力学的影响进行研究。在荔枝原花青素(litchi pericarp procyanidin,LPPC)和莲房原花青素(lotus seedpod procyanidin,LSPC)对丙烯酰胺最大抑制率添加条件的基础上,分别采用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Logistic-Fermi动力学模型和Logistic-指数动力学模型描述丙烯酰胺的形成-消除动力学过程,最终优化选择Logistic-指数动力学模型为描述对象。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原花青素对丙烯酰胺形成过程具有显著性影响,且LSPC的作用大于LPPC,在反应后期,两种原花青素对丙烯酰胺抑制均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