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17篇
  免费   5267篇
  国内免费   3494篇
电工技术   3560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9275篇
化学工业   11697篇
金属工艺   3336篇
机械仪表   3978篇
建筑科学   31702篇
矿业工程   5609篇
能源动力   1132篇
轻工业   9966篇
水利工程   4865篇
石油天然气   4856篇
武器工业   608篇
无线电   544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809篇
冶金工业   2715篇
原子能技术   440篇
自动化技术   7388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891篇
  2022年   1964篇
  2021年   2189篇
  2020年   2647篇
  2019年   3083篇
  2018年   1338篇
  2017年   2193篇
  2016年   2564篇
  2015年   3709篇
  2014年   7235篇
  2013年   5447篇
  2012年   6127篇
  2011年   6314篇
  2010年   5739篇
  2009年   6021篇
  2008年   6954篇
  2007年   6180篇
  2006年   5156篇
  2005年   5621篇
  2004年   4598篇
  2003年   4204篇
  2002年   3485篇
  2001年   2991篇
  2000年   2657篇
  1999年   1949篇
  1998年   1786篇
  1997年   1557篇
  1996年   1550篇
  1995年   1175篇
  1994年   1067篇
  1993年   854篇
  1992年   824篇
  1991年   761篇
  1990年   611篇
  1989年   586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0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现场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等截面桩及变截面桩单桩竖向承载力测试实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弹性变形阶段,竖向荷载-沉降曲线呈线性变化趋势,等截面桩比变截面桩桩身沉降较小;塑性屈服阶段,等截面桩与变截面桩单桩承载力几乎一致。变截面位置对桩侧摩阻力沿深度的分布有一定影响,最大侧摩阻力位置根据变截面的位置而变化。变截面桩的平均侧摩阻力较等截面桩的平均侧摩阻力大,变截面桩侧摩阻力效果较等截面桩更有优势。在相同承载力条件下,变截面桩所耗费的材料较等截面少,对于竖向承载特性,变截面桩与等截面桩表现基本一致,因此使用变截面桩能节约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2.
海上风电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与大力发展。我国将海上风电提升至解决能源危机、减缓气候变化、调整能源结构的国家战略高度,到203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安装平台不足将是我国海上风电场无法如期建成投产的主要障碍。对自升自航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系列高端装备及其设计制造的三大技术难题——腿站立作业易“失稳”、大平台大跨距大倾覆力矩自升易“失控”、高空吊装巨型叶片逾百螺栓精准定位易“失准”,以及焊缝缺陷修复和局部裂纹损伤的激光锻造修复再制造进行了介绍,研制的具有不同规格的系列装备在中国、英国、丹麦、德国等国家的著名海上风电场建设应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基于湛江某桩基工程的实际, 利用自制的模型箱装置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不同桩长、桩径的9 组模型桩在不同休止龄期的承载性状进行研究, 分别测定模型桩应变、沉降, 同时对模型桩的桩周土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以便测定其抗剪强度, 探寻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与单桩时效性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桩长、桩径的模型桩极限承载力及桩周土的抗剪强度和触变强度比率随着休止龄期的增加均表现出增长的趋势, 且前期增长快, 后期增长慢; 模型桩极限承载力增长幅度与桩周土强度恢复幅度呈正相关, 土体的触变性越强, 单桩的时效性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王海宁  池卓哲 《包装工程》2021,42(12):84-90, 97
目的 为了更科学地研究和检验可穿戴产品的适合性,提出一种适合性检验方法,能够精确保留现实环境中的产品佩戴关系,并能将现实与虚拟的适合性检验研究相结合,得到合理的适合性检验结果.方法 以虚拟现实眼镜的适合性检验为例,通过高精度的三维测量技术将现实环境中的人、产品以及人—产品佩戴关系转化为三维虚拟信息,并以人—产品佩戴三维模型为参考基准对齐人和产品的虚拟模型,得到保留现实佩戴关系的人—产品佩戴模型组,再应用偏差分析法得出人—机佩戴区域的可视化适合性结果和统计数据,结合主观评价方法进一步分析产品的适合性.结论 虚实结合的产品适合性检验方法可在虚拟环境中高精度地保留现实环境中的人—产品佩戴关系,并能得到可视化的适合性检验结果,为检验和指导产品的适合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研彪  陈强  张利 《机械工程学报》2021,57(23):220-231
针对钛合金薄壁曲面工件磨粒流抛光后表面粗糙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磨粒流加工方法。基于SST k-ω模型、OKA冲蚀模型,流体流动颗粒追踪模型,采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对不同电场布置下的液态金属-磨粒流动力学特性开展深入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通过电场的合理布置可以控制液态金属颗粒在流场中运动;合理的电场布置可以有效提高工件表面加工均匀性,并通过仿真得出了一组冲蚀较好的试验参数。基于仿真结果开展了液态金属-磨粒流加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液态金属-磨粒流加工方法可有效提高工件表面加工的均匀性。在加工14 h后,不加电场的磨粒流加工表面不同区域的粗糙度分布不均,工件凹陷处粗糙度明显大于凸起处,各区域表面粗糙度极差达到66.1 nm。使用液态金属-磨粒流加工后的工件表面各区域粗糙度的均匀性明显提高,各区域表面粗糙度极差减小为20.3 nm,为液态金属-磨粒流加工的开展及其调控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21,(1):265-268
以毛发作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采用碘值吸附、亚甲基蓝吸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Bohem滴定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所得产品结构特征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85%磷酸为活化剂,600℃高温活化1.0 h的条件下所制备出的活性炭得率为26.20%,碘吸附值为767.08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98.00 mg/g,比表面积为338.01 m~2/g,总孔容为0.21 cm~3/g,平均孔径为2.45 nm。经Bohem滴定法结果表明毛发活性炭表面同时含有酸性官能团和碱性官能团,其总酸度为7.569 mmol/g,总碱度为1.320 mmol/g。说明以毛发为原料可以制备具有一定吸附能力的两性活性炭,这与传统以碳氧官能团为主的活性炭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针对改善某载货汽车行驶平顺性的问题,对某整车制造企业生产的某型载货汽车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对该车顺性进行提升.首先,应用ADAMS/Car建立载货汽车的刚柔耦合样机模型;其次,建立ADAMS/Car与Simulink的联合仿真模型;最后,利用MATLAB编写加速度RMS(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程序,并应用Isight/Optimization软件中的多岛遗传算法优化此联合仿真模型.以载货汽车不同车速行驶在随机级路面(C级),驾驶室座椅处加速度RMS值来评价整车平顺性的优劣.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方法设计优化后,驾驶室座椅处X向的加速度RMS值最大降低了12.84%,座椅处Z向的加速度RMS值最大降低了13.08%,座椅处综合加速度RMS值最大降低了11.46%,平顺性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单能γ射线透射法测量精度与样品微观均匀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与γ射线透射方向平行、垂直的微观分布模型,并对不同模型展开理论分析得出,与γ射线透射平行方向的微观不均匀性会导致γ射线的透射率增大,进而导致质量厚度测量结果偏低;与γ射线透射垂直方向的微观不均匀性对测量结果无影响。同时还建立了不同质量厚度分布的微观不均匀性模型,并用这些模型进行了测量精度受微观不均匀性影响的规律分析,其中模型的不均匀性状态用变异系数进行描述。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实验条件下变异系数越大对γ射线透射强度的影响越大,且γ射线透射率的相对变化量与样品变异系数之间存在线性递增关系。   相似文献   
9.
《润滑与密封》2021,(1):116-116
环境响应型水凝胶,也称为“刺激响应”或者“智能”水凝胶,因为其高的含水量、弹性、渗透性、外界刺激响应性和大的变形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软体机器人等领域。目前,大多数智能水凝胶的响应变形均凭借凝胶体内和体外渗透压的变化。然而,在这种渗透驱动机制下,凝胶材料的驱动力和响应速度间相互矛盾。要打破这个矛盾,需要从分子尺度设计并且提出一种异于传统“渗透型”水凝胶的非常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刚柔组合桨强化软锰矿浸出过程的反应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软锰矿湿法浸出过程中,采用传统搅拌桨反应器,容易出现流体“打旋”现象,导致传质效果差,进而降低反应效率。因而,本研究将刚柔组合桨应用于软锰矿的还原浸出过程,强化浸出过程的传质行为,提高锰矿浸出率。结果表明,在黄铁矿与软锰矿质量比为0.20,硫酸浓度为1.5 mol/L,液固比为10,温度为363 K下,软锰矿中锰的浸出率达到90.12%,与传统桨叶相比,锰浸出率提高5.5%。同时,研究发现浸出过程遵循核收缩模型且受表面化学反应控制,黄铁矿与软锰矿质量比、初始硫酸浓度、液固比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2679、0.4182、1.1959,反应动力学方程为1- (1-X1/3=0.96×103mFeS2/mMnO21.2679 [H2SO4]0.4182(L/S)1.1959exp(-41.75 ×103/RTt,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1.75 kJ/mol。刚柔组合桨体系下的软锰矿浸出反应表观活化能相比传统搅拌体系下的软锰矿浸出反应表观活化能的文献报道值降低4.515~20.54 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