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45篇
  免费   1142篇
  国内免费   1030篇
电工技术   468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2676篇
化学工业   1239篇
金属工艺   98篇
机械仪表   335篇
建筑科学   7293篇
矿业工程   1987篇
能源动力   293篇
轻工业   523篇
水利工程   2008篇
石油天然气   12114篇
武器工业   24篇
无线电   7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13篇
冶金工业   244篇
原子能技术   304篇
自动化技术   86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54篇
  2022年   507篇
  2021年   459篇
  2020年   630篇
  2019年   676篇
  2018年   313篇
  2017年   418篇
  2016年   541篇
  2015年   750篇
  2014年   1578篇
  2013年   1556篇
  2012年   1609篇
  2011年   1962篇
  2010年   1633篇
  2009年   2031篇
  2008年   3457篇
  2007年   1238篇
  2006年   1100篇
  2005年   1307篇
  2004年   1140篇
  2003年   1047篇
  2002年   897篇
  2001年   835篇
  2000年   814篇
  1999年   809篇
  1998年   808篇
  1997年   676篇
  1996年   635篇
  1995年   588篇
  1994年   567篇
  1993年   373篇
  1992年   369篇
  1991年   331篇
  1990年   330篇
  1989年   28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波  韦青云 《西部探矿工程》2021,(2):138-140,144
陷落柱是赵庄矿生产中最常见的地质问题,为了给陷落柱灾害的预测与治理提供地质依据,矿方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矿区陷落柱发育情况进行了查找、圈定,取得了良好的解释成果。  相似文献   
2.
周清庄油田存在地层产状陡、砂体厚度薄、油层埋藏深等特征,导致水平井在油层钻进过程中,极易造成井眼轨迹出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开展了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研究。通过分析该地区邻井钻遇储集层的实际情况,结合录井曲线中的钻时、气测以及测井曲线中的自然伽马、电阻率等参数对周清庄地区沙三3储集层的标志层以及储集层内部进行精细划分,在纵向上建立储集层与标志层在岩性、电性上的响应特征模型,并以该模型指导水平井钻进,即首先把钻遇的标志层与模型中的标志层进行分析对比确保着陆于油层,其次运用“蛙泳法”计算地层动态倾角,为确保水平段始终处于目的层内及时调整井眼轨迹,最终达到提高储集层钻遇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谭晓惠  卢军  张攀  孙磊 《核动力工程》2021,42(6):109-113
为了方便快捷地确定核电厂管线上设备的地震载荷,基于弹簧-质量模型、管线与安装于管线上的刚性设备的关系,提出了评估管线对设备的地震加速度响应放大系数的方法,以及该评估方法在确定设备抗震鉴定地震输入方面的应用方法,并通过有限元模型对该评估方法和应用予以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在确定管线上设备抗震鉴定地震输入方面提供了易于操作又不至于太过保守而降低经济性的可行的应用办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油藏开采进一步深入,开发难度越来越大.裂缝性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沿储层微裂缝方向快速突进,油井暴性水淹,导致开发效果变差.常规井间地震解释中,解释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细小的不连续反射轴会被平滑掉,出现小断层、微裂缝遗漏等现象.结合相干体解释技术,减少解释人员的主观判断干预和经验因素,更客观、合理地对微裂缝及小断层位置进行刻画.以中国长庆油田某地区井间地震勘探实例为基础,结合常规地震反射剖面和地震相干技术,进行小断层、微裂缝综合解释,提高断层的解释精度,并结合吸水剖面验证其真实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包裹体PVTx数值模拟是恢复油藏古温压的重要手段。由于无法精确地确定油包裹体的组成,以及油包裹体成分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可逆的次生变化,现有方法恢复的古温压存在不确定性。一般而言,与油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成分相对简单,且遭受次生蚀变影响的概率较低。因此,尝试将伴生的盐水包裹体作为独立的地质压力计在塔里木盆地顺南地区SN1井进行了应用研究。包裹体岩相学研究显示,SN1井高角度裂缝充填的方解石中,发育大量遭受过次生蚀变的含沥青烃包裹体及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包裹体古温压恢复显示,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呈现异常高的均一温度(超过170℃),均一压力波动范围大,且存在异常高压(39.1 MPa起,甚至超过165.8 MPa)。上述现象可能与热流体活动和原油充注后所经历的裂解增压过程有关。基于盐水包裹体均一压力的最低值,结合该地区埋藏史和热演化史分析,推测热液活动时间为海西期。上述认识与该地区NE向走滑断裂活动具有较好的时空匹配关系。综上所述,油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作为独立的地质压力计,可以用来恢复油藏古温压的演化轨迹,并限定古流体活动的时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蕴含丰富的致密砂岩气资源,近期利用高精度三维资料开展侏罗系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勘探取得突出成效。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具有横向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因此提高河道砂体的边界识别及其含气性预测精度是致密气地震勘探的关键。通过开展AVO特征低频保护的“六分法”(分类、分频、分时、分域、分步和分区)高保真叠前去噪、近地表Q补偿和OVT域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攻关,形成了一套针对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气藏的“双高”(高保真、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技术,并创新应用“双亮点”属性及多波、多分量砂体含气性地震预测等解释技术,提高了含气砂体预测精度。该技术系列在川中沙溪庙组致密气预测应用成果显著,地震数据频带得到了拓宽,低频信息更加丰富,资料信噪比明显提升,河道边界及其含气性预测的精度大幅提高,钻井成功率超过83%,应用成果有力地支撑了该地区沙溪庙组致密气的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7.
李晓璇  卿东生  刘匀  谢强 《高电压技术》2021,47(10):3650-3656
为研究特高压换流站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的抗震性能,以某特高压换流站550 kV交流滤波器的进线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类型支架对GIL外壳的约束作用、GIL内部三支柱绝缘子与GIL外壳不同类型连接以及GIL内部导体接头处的滑移等,建立由内导体、三支柱绝缘子、外壳以及支架组成的GIL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在三向地震动输入情况下进行时程响应分析,研究GIL-支架体系的地震响应特征及抗震薄弱位置.结果 表明:不同高度处活动支架沿管道轴向的平均加速度放大系数均超过2;八度罕遇地震作用下,GIL内部导体接头处位移超出48 mm限值且外壳平均应力峰值响应超出容许应力值;在九度罕遇地震作用下,GIL内导体平均应力响应超出容许应力值.GIL的抗震薄弱位置为竖向转角处的内导体接头及外壳.在设计时,应重点关注活动支架的动力放大作用,控制GIL内导体接头的位移和外壳的应力响应.  相似文献   
8.
目前渤海湾盆地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油藏模型、油水系统及面临的开发问题十分复杂,严重制约了油田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一套基于地震反演和沉积微相约束的建模方法,结合渤海湾盆地SZ36-1油田地质资料,以地震合成记录为桥梁,构建了基于相控“硬约束”和地震反演“软约束”的孔隙度模型。可信度分析认为该方法优势体现在:①基于双控的地质模型消除了硬约束的“痕迹”,与岩相砂体发育趋势相吻合,且具有一定的井间预测功能,模型更符合地质认识;②模型具有较高精度的同时降低了地震约束建模的局限性。后验井平均符合率达92.51%,说明地震约束建模技术能够降低地质模型的不确定性,可信度较高。基于地震约束地质模型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微地震地面实时监测时,代表压裂主要信息的有效信号能量弱,常淹没在噪声中,这将直接影响微地震事件的识别和震源定位的效果,因此,采用准确、快速的方法从微地震数据中自动识别有效信号尤为关键.文中采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循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综合微地震有效信号的能量特征、频谱特征、统计特征等属性来进行模型训练,并加入ReLU激活函数和L2正则化的损失函数来进行模型参数调优.将文中训练好的模型应用到实际微地震数据的结果表明,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识别效果良好,充分压制了噪声,优化了数据成像.  相似文献   
10.
四十年前,地壳中的横波分裂现象首次在天然地震中得到证实,并引入到勘探地震领域。回顾了横波分裂研究的发展历史,重点阐述横波分裂的由来、原理及其在裂缝性油气藏描述中的应用。横波在裂缝介质中传播时,必然会分裂为一个快波和一个慢波,该现象被称为横波分裂。通常快波的偏振方向平行于裂缝走向而慢波的偏振方向垂直于裂缝走向,快、慢横波时差与裂缝密度(或强度)成正比。记录和分析裂缝油气藏中存在的横波分裂现象可以更好地描述裂缝的走向和密度。另外,通过多分量地震资料分析得到的相关横波分裂频变特性可以为研究裂缝尺度、流体类型及分布等提供重要信息。多年研究表明,地壳中广泛存在横波分裂现象,并且近地表(地下1200m内)比深部地层存在更强的横波分裂现象。由此并结合横波资料的品质等问题,使横波分裂在勘探地震中的应用仍然受到限制。主要表现为:应用对象选择上必须慎重,即近地表要相对简单;裂缝储层相对较厚,同时需要采集横波VSP资料进行标定。总之,数据品质、近地表和储层条件是影响横波分裂实际应用效果的3个关键因素。只有当横波资料的品质(包括转换横波)和采集成本与纵波可比时,横波分裂的应用潜力才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