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99篇
  免费   6490篇
  国内免费   1809篇
电工技术   3820篇
综合类   4230篇
化学工业   30813篇
金属工艺   2211篇
机械仪表   4792篇
建筑科学   8082篇
矿业工程   3897篇
能源动力   1417篇
轻工业   4936篇
水利工程   3318篇
石油天然气   3231篇
武器工业   634篇
无线电   475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52篇
冶金工业   2279篇
原子能技术   675篇
自动化技术   2953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162篇
  2022年   1224篇
  2021年   1424篇
  2020年   1919篇
  2019年   2354篇
  2018年   1014篇
  2017年   1425篇
  2016年   1629篇
  2015年   2324篇
  2014年   5360篇
  2013年   3808篇
  2012年   4885篇
  2011年   4669篇
  2010年   4094篇
  2009年   4200篇
  2008年   5650篇
  2007年   4457篇
  2006年   3527篇
  2005年   4128篇
  2004年   3588篇
  2003年   2737篇
  2002年   2315篇
  2001年   2182篇
  2000年   2102篇
  1999年   1857篇
  1998年   1826篇
  1997年   1566篇
  1996年   1483篇
  1995年   1386篇
  1994年   1293篇
  1993年   1115篇
  1992年   1095篇
  1991年   898篇
  1990年   875篇
  1989年   783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掌握高Al2O3条件下(w(Al2O3)为15%以上)高炉渣系的熔化特性,利用差式扫描量热仪分析了不同w(MgO)/w(Al2O3)、碱度(R)以及w(Al2O3)对高铝高炉渣的熔化温度及熔化热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炉渣熔化开始温度为1 248~1 291 ℃、熔化结束温度为1 432~1 485 ℃、熔化热为137~211 J/g;当w(Al2O3)=15%、高w(MgO)/w(Al2O3)时,发生了共晶逆反应,导致高炉炉渣熔化开始温度逐渐降低,但由于高炉炉渣的液相线温度基本未变,所以炉渣熔化结束温度基本未发生改变;w(Al2O3)为20%时,随着w(MgO)/w(Al2O3)的增加,炉渣中易生成熔点较高的镁铝尖晶石,导致高炉炉渣熔化开始温度逐渐增大,与此同时,炉渣液相线温度逐渐降低,导致炉渣熔化结束温度逐渐降低;随着碱度R的增加,高炉炉渣中生成了具有高熔点的化合物、炉渣的液相线温度升高,使得高炉炉渣的熔化开始温度逐渐增加、炉渣熔化结束温度逐渐升高;随着w(Al2O3)的增加,发生了共晶逆反应,故炉渣的熔化开始温度逐渐降低,而随着w(Al2O3)的增加,炉渣中键能较大的Al—O键增多,需要在更高温度下才能实现炉渣的最终熔化,即熔化结束温度逐渐增加;随着w(MgO)/w(Al2O3)、R以及w(Al2O3)的增加,炉渣熔化热逐渐增多。分析认为,随着R的增加,炉渣中有高熔点化合物的生成,熔化热增加;随着炉渣中w(Al2O3)的增加,炉渣中Al—O键增多,解聚破坏熔渣结构消耗的热量增多;而随着w(MgO)/w(Al2O3)增加,高熔点化合物的生成或熔化开始温度降低,造成熔化热增加。  相似文献   
2.
卢春光  张国磊  成国光  苗红生  张旭 《钢铁》2022,57(12):88-96
 以西宁特钢EAF→LF→VD→IC工艺路线生产GCr15SiMn轴承钢为研究背景,采用矿物解离分析仪、夹杂物自动分析系统、化学分析及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检测手段与热力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铸锭中大尺寸TiN夹杂物的析出机理,分析了冶炼阶段钢液中钛含量增加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工艺。通过对轴承钢中残余钛、氮含量的热力学计算,发现大尺寸TiN主要是在凝固过程中析出和长大,降低冶炼过程中钛含量是控制TiN生成的主要途径。对原工艺冶炼过程钛含量变化进行分析,钢液中钛增量主要发生在EAF出钢→LF结束阶段,其中52%钛增量来自于炉渣。为了避免炉渣中钛进入钢液,借助于七元炉渣CaO-SiO2-MgO-FeO-Al2O3-MnO-TiO2与钢液之间平衡的钛分配比(LTi)模型,计算了铝含量和炉渣中CaO含量对LTi 的影响,预测了最佳的平衡炉渣成分。结果表明,适当降低铝含量和炉渣中CaO含量可以提高渣-钢之间的钛分配比,降低钢液的钛含量;当铝质量分数为0.015%~0.025%、CaO质量分数为50%~55%时,其他炉渣组元的最佳成分(质量分数)为18%~24% Al2O3和12%~17% SiO2。此外,定量描述了不同LTi条件下EAF下渣量与LF终点钛含量的关系。最后,采用“低炉渣碱度、低铝含量以及严格控制电炉下渣量”的改进措施进行了优化试验,优化后冶炼终点钛质量分数可控制在小于0.002 0%,铸锭TiN平均数密度可由原工艺的2.09个/mm2降低至0.73个/mm2,且TiN尺寸几乎都小于10 μm。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炼钢企业长流程多工序的生产特点,基于现有各个机组相对孤立的生产信息数据,从炼钢开始通过物料信息流模型的建立,实现物料全流程制造过程跟踪与追溯,同时串接各个机组的生产实绩情况,组建全制造过程物料信息流,为钢铁企业工业大数据的分析挖掘奠定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
徐亮  李涛  马永强  王宇  柯洪鹏 《特殊钢》2022,43(6):46-49
采用金相显微镜分析了30 t EAF-LF-VD-Φ200 mm电极-Φ360 mm ESR锭-120 mm×120 mm锻坯-Φ50 mm轧材的冶炼和加工工艺对不锈轴承钢9Cr18共晶碳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模铸电极浇注温度由1500~1510℃降至1485~1495℃,电渣重熔熔速由4.5 kg/min降至3.5 kg/min,增强电渣重熔冷却条件,可以有效减少冶炼过程中的共晶碳化物原始形成。采用锻透力强、大变形开坯,可使大颗粒碳化物破碎、减小颗粒尺寸,降低碳化物条带和网状聚集程度,能够有效改善不锈轴承钢共晶碳化物评级,减小碳化物颗粒尺寸。  相似文献   
5.
采用20 t电弧炉-AOD-LF-铸锭的生产工艺制备316L不锈钢,并通过LF钙处理与底吹氩的方法降低钢中夹杂物含量。其中喂钙量通过经验参数与热力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运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LF钙处理比例系数(实际喂Ca量/理论喂Ca量)1.65和2.95及喂Ca后软吹时间对钢锭中非金属夹杂物组成、分布及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钙处理比例系数约为2.95,钙处理后钢液中夹杂物主要为铝酸钙类化合物和硅酸盐类化合物;延长软吹时间对于大尺寸夹杂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在0~25 min,随着软吹时间的延长,钢锭中夹杂物的数量减少,平均尺寸减小,最优的软吹时间为20 min。  相似文献   
6.
丁琴  陶明  李响 《黄金科学技术》2022,30(2):243-253
混凝土是巷道支护过程中的重要建筑材料,然而混凝土在巷道施工中常常出现质量问题,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需要对其进行修补。地聚合物混凝土凝结时间快,早期强度高,界面结合能力强,耐高温性和抗冻性强,耐腐蚀性良好,具有用作修补材料的潜力。以粉煤灰和矿粉为原料,Na2SiO3溶液和NaOH为碱激发剂制备地聚合物胶砂,研究不同的碱激发剂模数(1.0、1.2、1.4)和掺量(10%、15%、20%)对不同龄期胶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碱激发剂模数为1.2,碱掺量为15%时,胶砂强度达到最大值。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胶比(0.45、0.50、0.55)、粉煤灰掺量(30%、50%、70%)和砂率(30%、35%、40%)对不同龄期地聚合物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对抗压强度影响最为显著,水胶比次之,而砂率对强度发展几乎没有影响。最优的配合比为水胶比为0.50,粉煤灰掺量为50%,砂率为35%。  相似文献   
7.
对在本刊发表的论文《HFETR材料辐照精细中子注量率谱研究》(作者向玉新,刘红倩,刘水清,王皓,马立勇,2017年38卷第1期,页码为10~12,DOI:10.13832/j.jnpe.2017.01.0010)印刷版进行勘误。  相似文献   
8.
富月  陈威 《自动化学报》2022,48(8):1931-1939
在传统线性二次跟踪控制方法的基础上, 针对一类具有强耦合特性的离散时间线性多变量系统, 提出了一种具有解耦性能的最优跟踪控制方法. 首先为实现解耦, 将耦合项作为可测干扰, 基于零和博弈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性能指标; 然后针对该性能指标, 利用极小值原理设计最优跟踪控制器, 通过适当加权矩阵的选择, 同步实现解耦和跟踪; 最后进行仿真实验, 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在最优性能等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钢结构生产中,不同的工序会采用不同的焊接方法和坡口形式。本研究将按照生产工序对常用的坡口形式焊缝填充量进行说明,并提出改进方案和经济最优的坡口尺寸。通过组合焊缝、不同板厚焊缝选择、坡口尺寸优化等方法,可以大大减少焊接填充量,提升焊接效率,有效降低成本,缩短焊接时间。焊缝填充量与焊缝截面积相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