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46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79篇
矿业工程   8篇
轻工业   2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2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应锦  王冬 《室内设计》2019,(2):95-100
长春洞是巍宝山保存最完整的宫 观,虽占地不到两亩①,却在有限的空间中 创造出九楼十院的空间格局。本文以长春洞 空间布局序列为研究对象,从知觉体验的 连续性入手,提出了空间变化对参观者情感 的影响,论述了在建筑空间布局序列中参观 者知觉体验逐层递进的控制机制,探讨了以 “起、承、转、合”为结构,以“知觉体验”为 章法的动态空间布局设计手法,希望为道教 建筑空间与其他超越日常的精神空间的研 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引入安全意识、风险知觉和安全态度3个变量作为中介,构建矿工安全自我效能感与不安全操作行为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王庄煤矿120名矿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AMOS7.0软件,探讨安全自我效能感对不安全操作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全自我效能感与安全意识、风险知觉和安全态度呈显著正相关;安全意识、风险知觉和安全态度与不安全操作呈显著负相关;安全意识、风险知觉和安全态度是安全自我效能感与不安全操作的中介变量;情绪在安全自我效能感与安全意识、风险知觉和安全态度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4.
鞠伟  马兰 《华中建筑》2007,25(7):54-56
该文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建筑空间中由"光元素"带来的审美体验,以及构成这种审美体验的思维特征和视知觉特点,为设计人性化建筑光环境提出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梁雪  赵春梅 《建筑师》2006,(4):24-28
作为一名非商业性的建筑师。斯蒂文·霍尔的设计实践往往是对他理论思考的一种验证或是一种先锋性的实验,本文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霍尔在建筑设计思想与哲学观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以作品为例进行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6.
罗卿平 《新建筑》1990,(1):41-45
完形性组织知觉组织的最后一个基本原则为完形性组织。心理学家们研究得出:在许多刺激条件下,我们的知觉有尽可能把对象看成一个“完好”图形的趋向。如图1,我们总是把图中a看成b那样两个完好图形的结合和简单的图形,虽然其有可能是图中c的两个部分和复杂的图形。什么是“完好”的图形呢?一个“完好”的图形是匀称的、简单的和稳定的,是不可能使其再简化或再整齐的图形。康内尔大学的霍克格对此叙述的原则如下:与可供选择的知觉组织相比较,表明一个特定的知觉组织所需要的信息量愈少,那个组织被知觉到的可能性就愈大。这就说明知觉在多种  相似文献   
7.
陈一颖  李勇 《山西建筑》2007,33(34):17-19
对建筑空间中人的视知觉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例、尺度、序列、图和底的关系,光影、色彩、材质、符号等建筑空间形态要素及其表达进行了分析介绍,指出建筑师是利用空间中视知觉的规律和特点,用空间形态的语言来表达其设计思想,从而在设计当中自然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8.
景观研究的文化转向与景观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桐 《风景园林》2021,28(3):10-15
"景观"起源于地表形态研究,并作为地理学基本研究视野,经历了"区域特性""人地关系""文化史"等研究主旨的转换,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文化转向"。存在主义视角下的景观的文化认知,需要以理解性方法解析其地方情感和意义维度,以获取"知觉知识"作为新的研究范式。而几乎同时,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的"空间转向"呼应了景观研究的新视野与新方法论需求。由此,在20世纪90年代诞生了景观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基于地理学景观研究主旨历史脉络梳理,进一步厘清现象学视角下"景观"的文化现象本质;并由景观"知觉认知"的研究主旨、范式需要,阐释"景观人类学"作为交叉研究领域的研究范畴,以及未来其应用于景观研究实践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黄河中上游及丝路沿线地区大山大川自然景观及历 史发展中防御戍边的国土空间感知和认知特征,孕育并发展了 中国地景文化“形胜”观念。该区域各类人工工程营建在选 址、布局及构筑方式上,呈现出以山岳为共同视觉和精神标识 的区域集群性的营建特征,形成了“因山而成”的地景文化空 间圈层。研究基于风景观念辨析,建立从视觉-精神的知觉空 间构成到风景营建手法的分析框架,对6个地景文化空间圈层 及典型案例进行辨识,提出3点结论和思考:风景观念是在人 类长期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对山川感知、表达、营建及祭祀、游 历、附文活动中不断发展形成的;地景文化空间圈层的风景营 建手法呈现出“与山川同构”的空间营构秩序;风景观念及其 营建传统转译为空间语言,是将人类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知觉 空间和营建空间联系在一起,成为今日国土景观具有社会属性 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金江波 《包装工程》2015,36(22):30-33
目的研究新媒体艺术不同于以往艺术单纯"审美性"的美学特征。方法以新媒体技术的产生为切入点,主要围绕艺术作品本身与艺术观看者所发生的变化来讨论。结论新媒体艺术开创了与传统艺术截然不同的新面貌,也带给大众前所未有的新体验和强大冲击。依托新媒体自身的诸多优势,新媒体艺术亦呈现出很多新的美学特征,这些特征成为区分新媒体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标志。新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受技术、社会与大众这三者的逻辑关系所影响,它们之间形成的审美经验是这个时代特有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