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12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46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11篇
水利工程   390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刘慧 《中国食品》2020,(8):158-158
4月8日-22日,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长江办")组织江苏、上海、浙江渔政及公安、海事等执法力量,联合开展2020年春季长江口水域非法捕捞清理整治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维护长江口水域生态安全。4月7日下午,长江办组织召开三省(市)农业农村厅(委)以及交通部上海海事局、公安部长江航运公安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集中动员部署会。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驱动下,长江口的沉积物来源、输运和河床冲淤正在经历持续性调整。为了探索近40年长江口沉积物输运和海底冲淤时空变化趋势,基于1980—2020年长江口海底沉积物粒度和水下地形数据,采用沉积物粒径趋势模型和多种空间分辨率网格统计分析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支沉积物总体向河道中下部汇聚,南支则在南、北港分流处靠近崇明岛区域形成沉积中心,该结果与基于2012—2020年地形计算的冲淤变化基本相符,沉积中心具有较大的淤积幅度。多年统计结果表明:1980—2003年为高强度输沙时期,整个河口区处于淤积状态,沉积物粒径变细但整体变幅较小;2003—2012年河流输沙量快速降低背景下,2009年前河口区整体依然处于淤积状态,粒径变化不显著;2009—2012年是由淤积转为冲刷的过渡期,口外区域首先出现了小范围侵蚀和沉积物粗化现象;2012—2020年,河口区整体出现大面积侵蚀和粒径粗化现象,粒径与侵蚀变化间呈显著相关。研究发现,高分辨统计网格可以更有效地捕捉到小范围地貌由淤转冲的信号。总体而言,近40年来,长江口已经由显著淤积转为局部侵蚀,未来可能面临持续性的海岸侵蚀灾害。  相似文献   
4.
盐度锋作为长江口重要物理现象,对潮流、物质输移及沉降过程都有着重要影响。该文应用MIKE21软件建立了长江口二维水动力及盐度输运模型,探究深水航道及横沙东滩圈围工程对长江口枯季南北槽及北港盐度锋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南北槽盐度锋均呈双锋面结构,且主锋面(盐度梯度最大)均位于第一锋面处;但北港盐度锋呈单锋面结构。深水航道工程单独作用时,南北槽主锋面强度降低并向上游移动,南槽第二锋面基本消失,北槽第二锋面略有增强;北港锋面强度升高且向上游移动。横沙东滩圈围工程单独作用时,盐度锋的变化与深水航道工程单独作用时整体类似,且南北槽及北港主锋面变化程度更为显著,但南北槽第二锋面变化微弱。两工程共同作用时,南北槽盐度锋主要受深水航道工程控制,横沙东滩圈围工程会削弱南北槽主锋面强度;北港盐度锋主要受横沙东滩圈围工程控制,深水航道工程会削弱北港锋面强度。  相似文献   
5.
韩涛 《人民长江》2022,53(5):47-52
为了解长江口新成陆区域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对上海市横沙东滩71个采样点土壤中8种重金属(铜、铬、镍、锌、铅、镉、砷、汞)的含量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并结合蒙特卡洛模拟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锌、铬、镍、铅、铜、砷、镉、汞,其平均值均低于上海市土壤背景值。铬、镍、锌、铅、汞服从对数正态分布,铜、镉、砷既不服从正态分布也非对数正态分布。(2) 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因子高低顺序为汞>镉>砷>镍>铅>铜>铬>锌,8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36.80~150.96,处于轻微至中等生态风险水平,且以轻微生态风险水平为主(概率为93.34%)。ERL/ERM法评价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时常发生生态风险的概率极小(<0.72%),镉、铅、锌、铜、汞、铬、砷很少或者无负面生态风险,而镍则偶尔发生生态风险(概率为95.04%)。8种重金属总体发生生态风险的等级和频率均较低,但部分重金属(如汞、镍)须予以一定关注。  相似文献   
6.
近20 a来受长江入海泥沙锐减的影响,长江口滩槽系统发生相应冲淤调整,河势稳定面临新的挑战。选取长江口南支河段白茆沙和扁担沙滩槽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97~2015年冲淤演变过程和主要特征。结果表明:白茆沙总体上冲刷萎缩,沙尾冲蚀消失,固沙潜堤工程的实施使得冲刷态势得到控制,但南北水道分流格局呈单向发展,南水道冲刷南靠,威胁太仓港岸线稳定;扁担沙处于自然演变状态,沙体局部出现切滩,沙尾不断下移并挤压新桥通道,影响南支总体河势稳定。基于此,提出了稳定白茆沙汊道分流格局,遏制扁担沙切滩和稳定新桥通道的河势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7.
河口最大浑浊带常位于入海河口的盐水与淡水交汇处,含沙量显著高于其上游和下游,最大浑浊带在河口地貌发育、三角洲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随着长江口入海泥沙持续减少,河口最大浑浊带也产生相应变化。基于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水文调查及历史资料,研究泥沙来源持续减少所导致的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含沙量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流域来沙持续减少是河口最大浑浊带含沙量下降的主导因素;河口最大浑浊带含沙量下降滞后于流域来沙减少;最大浑浊带表层含沙量减少幅度高于底层含沙量;泥沙再悬浮过程和河口纵向环流有利于稳定最大浑浊带底部的高含沙量,从而延缓河口最大浑浊带含沙量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8.
近期长江口北港冲淤变化与微地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7月11-18日和10月29-31日以多波束测深系统和浅地层剖面仪等先进现场测量仪器对长江口北港河槽进行走航测量,结合人类活动强干扰下的海图水深数据及河槽表层沉积物资料探讨近期长江口北港河槽冲淤变化与微地貌特征。结果表明:在流域来水量变化不明显,来沙量锐减的情况下,近年来长江口河口段中上游河槽整体上处于微冲刷环境,而青草沙水库工程的实施导致北港中段河槽的冲刷程度更甚且冲刷态势向下延伸。2002-2012年北港泥沙净冲刷量为6.54亿m3,平均每年冲刷0.65亿m3。在其冲刷环境的影响下,近期北港河槽底床上除发育平滑床底外,还广泛发育冲沟和凹坑等侵蚀性微地貌,而河槽受到冲刷将导致底沙推移质运动增强,同样有利于沙波微地貌的发育。沙波主要分布在河槽沉积物为细砂的北港中上段底床的大部分区域和拦门沙河段的局部区域。  相似文献   
9.
鉴于长江口水流流速垂向分布偏离对数分布的情况很多,采用分形理论研究J型、C型和S型流速剖面,发现J型流速分布呈直线型,而C型和S型流速并非常维形分维,呈1阶累计和变维分形垂线分布,进而通过对比不同拟合函数式的拟合效果,验证了三次函数式为C型和S型流速拟合的最佳公式。  相似文献   
10.
1958—2010年,长江口南港河段河槽断面形态呈“U”型和“W”型交替变化。基于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模拟了1958,1973,1997和2010年长江口地形条件下的水动力变化,进而分析了地形变化对潮波传递和潮流运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南港河段水动力与地形变化密切相关。自1958年以来,南港河段潮差逐渐减小,潮波变形逐渐加剧;潮流与瑞丰沙发展变化联系紧密;1997年,瑞丰沙范围最大时,南港流速平面上呈复式分布,长兴水道为涨潮占优,其他年份,落潮占优,南港主槽始终为落潮占优;南港落潮分流比自1958至1973年明显降低,1973年后趋于稳定,为50%左右,随地形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