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0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156篇
电工技术   300篇
综合类   287篇
化学工业   889篇
金属工艺   97篇
机械仪表   237篇
建筑科学   252篇
矿业工程   57篇
能源动力   60篇
轻工业   343篇
水利工程   78篇
石油天然气   168篇
武器工业   16篇
无线电   2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4篇
冶金工业   49篇
原子能技术   18篇
自动化技术   30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歇凝结由于具有过冷水周期性进入蒸汽管并排出的特点而不同于蒸汽直接接触凝结的其他流型,该过程伴随汽液界面瞬时热质传递和强湍流。文中主要从典型周期内凝结汽液界面演变过程、压力振荡以及热量传递三个方面进行回顾和评述,就间歇凝结的时空演变而言,可大致分为5个典型阶段,即汽泡增长、汽泡破裂、过冷水被吸入蒸汽管、管内凝结以及蒸汽再次喷出。在压力振荡方面,间歇凝结压力瞬变从负峰值开始后进行正弦波动,并具有低频高振幅的特性。目前,关于汽液界面瞬时传热方面的研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与之相关的界面传热系数大多通过简化模型获得。此外,在展望部分还对微通道条件下间歇凝结在电器元件高效散热领域的最新应用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提高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干扰机的瞬时带宽、处理能力和灵活性等性能。方法:结合DRFM原理与信道化接收技术,提出了高性能宽带DRFM干扰机信号处理模块的设计方案,并据此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器件和高性能ADC、DAC设计硬件平台,完成相应的软件设计。结果:对硬件平台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实验表明其瞬时带宽可达4 GHz,信号最大存储深度约为200 ms,最小转发延迟约为600 ns。结论:该原型机可实现对新体制雷达的有效干扰。  相似文献   
5.
2019年10月23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北京组织有关专家对蔚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同完成的"万吨级橡胶促进剂MBT、MBTS微化工连续流生产技术开发"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针对橡胶促进剂2-巯基苯并噻唑(MBT)和2,2'-二硫代二苯并噻唑(MBTS)的关键生产环节,基于微混合、微萃取和微反应原理创制了微化工连续流工艺和生产装置,取得3方面技术创新:一是建成了国际首套基于微混合强化的连续流生产MBT万吨级工业化装置,提出了多段精确控温反应的新工艺,产能达22kt/a,反应时间从8h降至3.5h,与传统间歇反应相比,设备体积减小67%,建设成本减少50%以上,MBT综合收率从90%提高至95%,能耗降低60%;二是开发了国际首套MBT微分散萃取连续精制装置与工艺,通过甲苯萃取分离MBT碱溶物中的副产物苯并噻唑,解决了体系的乳化问题,苯并噻唑萃取率大于99%,设备体积仅相当于传统设备的10%;三是开发了国际首套万吨级MBTS微反应连续合成装置与技术,提出了过氧化氢混酸多段氧化工艺,建成了12kt/a工业示范装置,MBTS收率大于98%,与原工艺相比,装置体积缩小至1/25,废水排放量减少67%,废水化学需氧量减少60%。  相似文献   
6.
针对分散的空调器提出一种优化的间歇运行模式来实现既节能又舒适的目标。首先,通过瞬态CFD模拟分析空调器在间歇运行模式下室内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回归分析得到温度函数。基于温度变化曲线,提出空调器优化的间歇运行模式为18min开启与8min的关停的循环模型。该运行模式下的空调器能耗比厂商设定的间歇模式下的能耗减少了11%。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量并分析引入气相前后D类颗粒间歇卸料过程中示踪颗粒的流动状态、压力分布和颗粒流率,发现床体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不仅随时间变化,还受到气速(正负压差)的影响。据此将卸料过程按时间分为3个阶段:初始蓄压(PS)阶段、稳定卸料(SD)阶段和非满管流(PP)阶段;并给出各卸料阶段不同正、负压差和重力条件下的气固流动特性。在时间较长、流场较为稳定的SD阶段,发现卸料口颗粒阻力是影响颗粒流率的关键参数,通过修正De Jong公式、Beverloo公式,依次建立卸料口颗粒阻力、D类颗粒卸料流率预测模型,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有望为引入气相调控D类颗粒卸料流率的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单因素实验分析方法,研究了工艺参数对聚己内酯(PCL)/聚乳酸(PLA)共混材料结晶行为的影响,并通过间歇微发泡实验,研究结晶对共混材料微发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CL/PLA共混材料的结晶度和晶体尺寸随着结晶温度及结晶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PCL/PLA共混物微发泡过程中,晶粒能够诱导泡孔成核,且泡孔的长大过程受到晶体的限制,使得微发泡泡孔数目增多,泡孔密度增大,泡孔尺寸更为均匀,改善了PCL/PLA共混物的发泡性能。  相似文献   
9.
由于纳米银焊膏优异的导热性和导电性,使其在第三代半导体封装中受到了极大关注,其中,焊点的长期服役可靠性问题一直是封装领域的研究热点。提出焊点动态电阻在线监测方法,建立相应实时监测系统,将电阻转换为电阻率,研究电阻率在烧结和通电热老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对上述两个过程的焊点显微组织演变进行分析,建立电阻率变化规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焊点电阻率逐步下降,且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保温时间较短,焊点内未形成有效互连,电阻率极高;第二阶段,纳米银颗粒之间开始形成烧结颈,电阻率大幅下降;第三阶段,烧结颈长大,且焊点内有机物挥发完全,电阻率进一步下降。在通电热老化过程中,电阻率变化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温度升高,材料电阻率随温度上升;第二阶段,焊点在高温下发生致密化行为,使电阻率下降;第三阶段,致密化过程基本结束,电阻率保持稳定;第四阶段,在电迁移效应影响下,银原子由阴极向阳极迁移,导致阴极附近出现裂纹,电阻率大幅上升直至焊点断路失效。  相似文献   
10.
涪陵页岩气田大部分气井已进入低压开采阶段,采取间歇生产模式,采气时率低。从"储层特征、人员管理、测试与设备、采气工艺"四方面着手,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对"气井产气能力低"多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间歇生产日均产气量与采气时率的关联度最高,其次为增压开采日均产气量。分析气井间歇生产和增压开采特征,优化间歇生产及增压开采制度,气井产量贡献率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