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6篇
  免费   755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57篇
化学工业   1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6485篇
轻工业   47篇
水利工程   22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68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392篇
  2022年   414篇
  2021年   450篇
  2020年   500篇
  2019年   403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523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365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景园林美学》是华南理工大学重点建设的本科生通识课程,也是建筑学院的本科生专业选修课、硕士生和博士生专业选修课。基于二十余年的教学实践,面对专业背景多领域、教育水平多层次、学习目标多需求的学生,提出差异化联动式的教学模式具有必要性与必然性。客观上要求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评估等角度全面分析,依据“维度细分”和“贯通融合”相统一的课程教学理念,探索线上线下课程混合的差异化联动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漕运功能发展鼎盛,激发了沿线聚落活力,促生出一批具有独特地域人文特征的运河城镇。以山东临清古城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地图判读法、系统分析法,通过分析古籍文献,对比历史舆图,借助ArcGIS地图配准,剖析古城山水形胜特征,挖掘人居环境营建智慧。研究表明:受区域水系变迁、运河漕运变化和城市功能完善等因素影响,古城的城址变迁可以概括为雏形、前运河、后运河三个时期,古城形态演进可总结为集镇粮仓并列、县治砖城建设、土城扩筑完形三个阶段;古城营建智慧以水安全维系为前提,融合了自然、社会、人文、经济、技术等要素,结合了古代营城思想与生态意识、田园思想和造园理念,体现在城市生长建设过程,并通过法天象地的度地择址、因势利导的水系梳理、礼乐并重的城池营建和诗情画意的筑景营境4个方面加以表征。  相似文献   
3.
何倩  杜春兰  孙琳珺 《园林》2022,(1):110-117
重庆城池山地特征明显,人工构筑的城门与凭水而兴的码头形成了一体化的空间关系。《渝城图》是一幅记录清末重庆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的地图,展现了大量重庆城外河街的生产、生活场景。深入研究《渝城图》,以图中12组"城门—码头空间"为研究样本,在分析画面场景要素的基础上,通过纵向联系空间、横向延伸空间两个维度研究城门—码头的空间形态,总结晚清重庆城门—码头具有环境耦合山水、要素丰富多元、形态开放外溢、功能高度复合、意象独特鲜明的景观空间特征。意在深入理解古代重庆城门—码头营建思想,以期丰富古代重庆城池空间研究并对当下重庆滨河空间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潘莹  白芮  施瑛 《中国园林》2021,37(11):33
地形地貌条件是决定人类对地表景观开发的关键因 素,以土地开发时序为主要脉络是探究聚落形成机制的关键。 基于涠洲岛地形地貌,通过多次田野调查、文献查阅、历史卫 星地图收集等研究方法,以土地开发为时间轴线,总结归纳 出受涠洲岛地形地貌影响下的聚落景观特征:1)土地开发历 程围绕该岛各个地貌单元展开,聚落选址与各地貌单元关系紧 密;2)南、北聚落分布高程与坡度值的不同,导致人口承载 力存在差异,在移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呈现聚落斑块北大南 小、聚落密度北低南高的景观差异;3)具有抵御风灾的多层 级防灾景观特征;4)海岛资源限制下,利用特有的石材建造 民居景观。通过涠洲岛这一小型热带海岛聚落景观的研究,试 图挖掘小型海岛的开发历史,在中国建设以岛屿为“海洋第二 经济带”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浙江省美丽乡村精品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得出美丽乡村精品线既是一条融居住生活、农业生产、休闲旅游、生态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风景带,也是一条链接沿线各类要素、促进区域联动发展的产业带。以义乌市"多彩华溪"美丽乡村精品线为例,从人居环境、农业产业、休闲旅游3个系统,规划和实施2个层面总结精品线实践经验,为美丽乡村精品线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庄勋桐 《中国园林》2021,37(11):121
泉州“生态连绵带”规划建设作为一种新的生态网 络空间形式出现,虽然已经在生态空间连续、居民日常可达、 功能构成复合、景观形式优美、经济效益显著等方面取得一定 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较多可以优化提升的空间。为更好地开展 “生态连绵带”项目实施,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并运用AHP 分析法和李克特量表双重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已完成的若干泉 州“生态连绵带”示范项目加以评估,确定出示范项目中规划 建设效果最佳的项目,再从其生态保护修复、园林景观营造、 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历史文化展示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和难点重点 进行研究分析,为泉州“生态连绵带”后续规划建设提供理论 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战略的提出需要一种生态筑底、协同整合的基础设施作为区域联动发展、动态演变的框架。通过梳理景观基础设施理论,挖掘其与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的整合潜力,利用"千层饼"模式分析生态过程,结合耦合法统筹系统、要素、场地间的"互适性",探讨跨尺度、多层次的发展策略。提出依托景观基础设施规划思想,以区域水管理为纽带组织蓝绿系统协同骨架,以复合水乡单元替代单一功能分区,构建多中心水乡簇群为基础的"产城""三生"融合的"新江南水乡"发展模式,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实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水环境生态空间的适应性发展研究对空间生态安全、景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景观空间活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大运河山东段的台儿庄古镇为例,在景观格局优化视角下,构建水环境生态空间适应性发展框架,提出实践研究思路及适应性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ArcGIS软件对台儿庄古镇水环境生态空间的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运河沿线与龟汪、西塘湾、庙汪的交汇区域为极高敏感区,运河沿线景观绿带区域及古镇水巷区域为高敏感区,古镇商业性建设用地及北部、东部的民居区域属于中低敏感区,基于此构建水环境生态安全体系并划分水环境生态空间管控分区;2)台儿庄古镇下垫面径流量为0.828,应适度增加透水性材料,提高水环境系统的生态循环功能;3)增加古镇空间界面中的水环境景观,提升景观空间活力。研究结果可进一步为大运河沿线的古镇聚落水环境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其使用会受到公园自身及其所处城市空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用手机大数据,通过对城市个体活动轨迹的识别,提取人们到访城市公园的交通出行方式,从而探寻公园出行的时空差异性。同时,通过对网络开源数据的获取,将公园的城市区位、周边环境、业态布局、自身条件和交通可达性等特征进行量化处理,并构建一组线性回归模型来确定影响公园使用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时间上,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公园使用特征有较大差异;空间上,城市建成环境较完善地区的城市公园使用频率较高。通过回归模型,发现城市区位对公园使用的影响最大,而公园周边的交通设施并不会对公园使用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优化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与维护管理。  相似文献   
10.
王阳  李知然  洪晓苇 《中国园林》2021,37(1):99-104
家庭分配花园是由政府分配、家庭租赁来进行农作、园艺活动的独立小块城市绿地。德国家庭分配花园建设成熟,日常可用于耕种休闲、家庭聚会等,是当前城市中农产品、景观花卉等个性化种植的主要场所,是缓解城市居住分异的家庭纽带,具有阻止城市建设用地无序蔓延、确保城市绿地完整连续的规划作用。借鉴德国经验,建议中国应重视城市绿地服务于生产、生活、生态的复合型功能,在城市绿地系统中设置可用于家庭种植的绿地类型;以此关注城市家庭除居住以外的自存空间需求,探寻城市绿地家庭使用与公共使用的平衡;明确部分城市绿地的使用主体,增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