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7篇
  免费   842篇
  国内免费   509篇
电工技术   41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829篇
化学工业   273篇
金属工艺   549篇
机械仪表   437篇
建筑科学   3384篇
矿业工程   1179篇
能源动力   183篇
轻工业   87篇
水利工程   850篇
石油天然气   269篇
武器工业   37篇
无线电   6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13篇
冶金工业   201篇
原子能技术   27篇
自动化技术   149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813篇
  2013年   634篇
  2012年   936篇
  2011年   887篇
  2010年   750篇
  2009年   727篇
  2008年   662篇
  2007年   734篇
  2006年   575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369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分析锚固方式对锚杆承载特征的影响程度,便于巷道锚杆支护设计选型,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的方法,对比了全锚锚固和端部锚固条件下锚杆轴向力与剪应力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锚杆承载分布特征与锚固条件、预应力、锚杆直径和围岩强度等密切相关;锚杆轴向力沿锚固段呈现单向递减趋势,锚杆剪应力沿锚固段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主要分布于锚固段400 mm范围内;在受岩层离层错动影响时,轴向力是约束围岩破坏的主导因素,剪力中性点呈现逐步向外侧转移的趋势,相较于端部锚固,全长锚固后锚杆对围岩变形和破坏敏感度更高,应力承载范围集中在离层破坏区域,应力峰值明显降低,应力分布更均匀平缓。研究结果可知:全长锚固可明显提升围岩-支护系统整体强度和刚度,在巷道支护初期就采用全长锚固支护方式,更具有支护主动性,可以更充分利用锚杆强度性能,及时消除围岩应力集中,技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介绍穿越航道海底管道常用的防落锚保护方式及一种新型柔性防护垫,并对比这些保护方式的应用特点。针对某项目实例,提出单一及组合防锚保护方式,并对此开展落锚撞击物理试验。基于试验数据和设计规范,评估落锚对海底管道强度的影响,并根据校核结论给出海底管道最优防护方案,为工程设计及海上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柔性车间布局过程中常忽略工艺与布局相互影响的问题,并提高柔性车间布局的鲁棒性,提出多工艺路线和车间布局联合优化模型。该模型以总体物流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同时考虑车间布局与多工艺路线规划以提高整体的优化效果,其中根据产量决定各产品加工工序序列在总体规划中的影响程度,并将出入库物流与换模物流纳入总体物流成本中,以进一步提高优化结果的准确性。提出多决策变量优化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优化求解。为保证算法的搜索效率和种群多样性,在提出种群分散度和种群休整策略的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思维分别对路径规划与布局方案两个决策变量的解进行同时搜索,以确保总体优化效果最佳。通过实例将联合优化与工艺和布局分开优化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联合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配电自动化终端优化布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重要度排序的终端优化布局方法。首先以等年值综合费用为目标函数,供电可靠性和投入产出比为双重约束建立了配电自动化终端优化布局模型。然后通过分析配电自动化终端对供电可靠性提升的影响,给出各个节点的“二遥”及“三遥”终端安装重要度定义及计算公式。最后采用枚举法确定最优终端安装数量,基于节点终端安装重要度排序确定终端的最优安装位置。该方法考虑了已布局节点对剩余节点终端安装重要度的影响,能够在降低计算量的同时兼顾布局合理性。运用所提方法RBTS-BUS2系统及扩充模型进行终端优化布局并与智能优化算法的布局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煤矿井下巷道掘进作业中锚杆支护环节存在的人工操作频繁、支护效率低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煤矿钻锚机器人。主要设计了钻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选用罗克韦尔Compact Logix系列MicroLogix 1100控制器,融合多传感器技术,通过工业以太环网EtherNet实现机器人本地遥控控制和远程人机交互控制。对钻锚机器人控制系统进行硬件选型配置和软件设计,实现钻锚机器人自动控制。为煤矿井下钻锚设备智能化研究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因车间布局不合理导致的设备之间物流混乱、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优化数学模型及采用基于多目标的改进候鸟算法可有效地解决此问题。在经典候鸟算法的基础上,优化了编码解码过程,引入修复优化算子处理不可行解,同时改进了种群更新方式,增强了算法全局搜索以及局部搜索的能力,并将所有非支配解进行排序,以得到最优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多目标的改进候鸟算法明显优于线性多目标候鸟算法以及粒子群算法,最终布局方案最小成本函数分别优化了38.79%、37.63%,综合相关度函数分别优化了3.22%、3.45%,改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现有压缩机用板弹簧刚度小、使用数量多,因此设计了一种盘簧。采用有限元法(FEM)对比了盘簧和柔性板弹簧的刚度,并从8种不同臂形的盘簧中确定了3种性能较优的臂形;分析了弹簧组的9种布置方式,发现将盘簧放置在两等厚柔性板弹簧之间时支撑性能较好;采用响应面目标优化法对弹簧组间距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径向刚度增大了37.5%;对优化后的弹簧组刚度进行了实验测试,并将其与FEM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张典 《古建园林技术》2022,(162):125-128
“三宫殿三所殿”[1] 为紫禁城外西路的一组建筑 , 为东西向的三宫殿和南北向的三所殿整体形成 L 型建筑区域。本文在对三宫殿三所殿区域保护修缮所得测绘数据的基础上,结合遗迹考证以及文献、图像资料,对该区域始建至今的建筑布局与功用进行了考证。明永乐朝时该区域为仁寿宫;嘉靖朝兴建慈宁宫,该区域彼时为慈宁宫附宫区建筑。清初三宫三所殿建筑布局及其功能袭明旧制;清雍正末年,康熙继位之初,兴建寿康宫,并对该区域建筑布局和形制进行更改,直至清末该区域作为寿康宫附属建筑,为太后妃居所。中华民国至 2018 年工程管理处开始对该区域进行保护修缮之前,该区域的建筑布局仍未做大的改变,先后被作为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和文物修复厂使用。  相似文献   
9.
长距离输水隧洞等线路工程建设将不可避免地穿越活动断裂带,引发隧洞结构变形失稳风险。可靠的结构安全监测方案是有效监控隧洞结构安全状态、评价抗错断措施适应性的必要手段,目前还少有与隧洞穿越活动断裂带结构安全监测体系相关的研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过活动断裂带隧洞结构安全监测的“五适应”设置原则,即:与现行规范或技术标准相适应、与活动断裂带活动特征相适应、与隧洞结构变形规律和破坏特征相适应、与抗断措施相适应、与隧洞开挖施工方法相适应。然后,以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为对象,根据断裂带蠕滑作用下的隧洞结构变形破坏规律,开展了基于“五适应”设置原则的安全监测体系和布置设计研究。研究认为香炉山隧洞在穿越丽江-剑川断裂时,应以围岩变形、接缝开合度等为主要监测项目,以接缝剪切压缩量和混凝土压应变等为基本监测内容,以影响带-主断带的交汇区域为重点关注区域,以位错计、错缝计、应变计和压力计为监测仪器,并明确了与监测对象同步实施的布置时机。由此建立隧洞穿越活动断裂带的结构安全监测体系,为隧洞过活动断裂带的安全监测布置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数据规模庞大,由数据进行驱动的应用分析场景日益增多.如何快速、高效地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提取出用以分析决策的信息,给数据库系统带来重大挑战.同时,现代商业分析决策对分析数据的实时性要求数据库系统能够同时快速处理ACID事务和复杂的分析查询.然而,传统的数据分区粒度太粗,且不能适应动态变化的复杂分析负载;传统的数据布局单一,不能应对现代大量增加的混合事务分析应用场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智能数据分区与布局”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它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抽取工作负载的有效特征,设计最佳的分区策略来避免扫描大量不相关的数据,指导布局结构设计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工作负载.首先介绍了智能数据分区与布局的相关背景知识,然后对智能数据分区与布局技术的研究动机、发展趋势、关键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后,对智能数据分区与布局技术的研究前景做出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