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4篇
  免费   489篇
  国内免费   218篇
电工技术   74篇
综合类   535篇
化学工业   624篇
金属工艺   155篇
机械仪表   83篇
建筑科学   1594篇
矿业工程   276篇
能源动力   55篇
轻工业   122篇
水利工程   451篇
石油天然气   63篇
武器工业   15篇
无线电   1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7篇
冶金工业   134篇
原子能技术   27篇
自动化技术   26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 colum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hosphogypsum (PG) on the saline- alkalinity, and aggregate stability of bauxite residu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increasing leaching time, the concentrations of saline-alkali ions decreased while the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in bauxite residue leachate; compared with CK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pH, electric conductivity (EC), 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 (ESP), sodium absorption ratio (SAR), and exchangeable Na+ content of bauxite residue were reduced following PG treatment; average particle sizes in aggregates following CK and PG treatments were determined to be 155 and 193 nm, respectively. SR-μCT test results also confirmed that bauxite residue following PG treatment acquired larger aggregates and larger pore diameter.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G treat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modulate the saline-alkalinity, and simultaneously enhance aggregate stability of bauxite residue, which provides a facile approach to reclaim bauxite residue disposal areas.  相似文献   
2.
针对红岭铅锌矿分级充填骨料来源不足、地表废石堆积污染环境的情况,提出将该矿选厂产生的全尾砂和地表废石作为充填骨料的联合胶结充填方案。分别测试了全尾砂和地表废石的物理化学性质,验证了碎石和全尾砂作为联合充填骨料的可行性。通过充填配比试验,分析了不同配比全尾砂废石充填体强度特性,得出了最佳充填配比。结果表明,充填试块的强度随灰砂比减小而减小,随养护龄期增加呈增大趋势,随充填料浆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大,最佳配比为: 胶结充填灰砂比1∶8、普通充填灰砂比1∶12,全尾砂∶废石配比4∶6,质量浓度78%。根据研究结果,在红岭铅锌矿进行了全尾砂废石充填技术工业应用,证实该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配制了不同人工砂取代率、石粉含量、粉煤灰含量的混凝土, 对比了每组混凝土的坍落度, 研究了3 d、28 d龄期混凝土的抗压性能。结果表明: 最优配比的人工砂取代率、石粉含量和粉煤灰含量分别为10%、3%和5%, 此时28 d抗压强度为40.1 MPa, 满足30 MPa的混凝土设计强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卫星激光通信粗跟踪系统的跟踪稳定精度指标要求高的特点,建立了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直接驱动的粗跟踪系统模型并进行了跟踪稳定误差分析。在采用传统PID控制策略存在跟踪误差较大、动态性能较差等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粗跟踪系统的改进型前馈复合控制策略。从理论上分析了前馈复合控制策略提高了粗跟踪系统的动态性能,为降低跟踪稳定误差提供了改善方案。地面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控制策略相比,改进型复合控制策略极大地降低了系统的动态跟踪误差,动态跟踪误差由606μrad降低至13μrad(1δ)。进一步的在轨实验也验证了改进型复合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总体指标满足了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的极高精度要求。本文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对其他高性能跟踪伺服系统设计也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特细砂混凝土在嘉陵江流域的马回、东西关、桐子壕等水电站建设中的应用情况 ,分析了特细砂混凝土的特性和配合比等特点 ,并闸明了在施工中使用特细砂混凝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绿色再生混凝土利用途径与评定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春平  廖亮 《山西建筑》2004,30(22):83-84
就再生混凝土骨料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建立了一套与现行评价天然骨料标准相一致的评定方法 ,具有工程实际意义 ,为将来实际应用作好了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简述D>0.06mm泥沙的粒析沉降特性及其粒径偏粗的原因。继之对悬沙中粒径大于0.06mm的粒析级配组成机理,及级配组成不同对标准粒径Db与粒析粒径DL关系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在以上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Db与DL的比较试验,得出了粗、中、细型悬沙的Db~DL关系和对DL的改正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镁法海绵钛生产工艺中大型无隔板镁电解槽的实际节能情况为例,探讨了在镁电解生产中的非生产耗电、生产耗电、漏电等因素造成的能量浪费,阐述了生产中粗镁直流电耗、电流效率、工作电压3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影响电解槽工作电压的有关因素及降低电解槽工作电压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含沙水流的频繁发生是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产生高强度侵蚀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1967—1989年的系列泥沙资料和面雨量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8个流域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根据其不同的变化趋势,将研究区所有流域分成了两类。第一种类型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随时间逐渐减小;第二种类型高含沙水流随时间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从汛期降雨量(6—9月)及人类活动(包括人为的减沙活动和人为增沙活动)两个方面对高含沙水流随时间变化趋势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种类型主要受到同期汛期降雨量的减少以及各种水利水保措施减沙量从上世纪60一80年代逐渐增大的影响;第二种类型的流域在上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的减小主要是因为上世纪60、70年代大量修建的淤地坝在70年代发挥了显著的拦减泥沙的作用;但到了80年代以后,新建淤地坝很少。原有淤地坝已大部失效,另外人为的增沙活动,如修路、开矿、建窑等活动在80年代以后显著增加,上述因素促使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在80年代初期以后呈随时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用碳化养护电弧熔炉钢渣制备集料和混凝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电弧熔炉(electric arc furnace,EAF)钢渣和石灰混和制成球状集料,置于密闭容器当中,并通入100%的CO2气体进行碳化,在0.506 6MPa保持2h.通过质量法测定添加质量分数为11.94%石灰的EAF钢渣(下同)集料CO2的吸收率为5%,通过红外光谱(infrared,IR)分析测定CO2的吸收率为13.88%.用碳化的钢渣集料制备混凝土再进行碳化养护,同时利用碎石和河砂为集料制备碳化混凝土作为参比样.用质量法测定2种混凝土的碳化率分别为21.14%和10.57%;用IR法的为13.81%和16.97%.碳化后电弧熔炉钢渣集料内生长着大量簇生的犬牙状碳酸钙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