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95篇
  免费   5031篇
  国内免费   3203篇
电工技术   5418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4205篇
化学工业   2145篇
金属工艺   4497篇
机械仪表   4114篇
建筑科学   7774篇
矿业工程   4097篇
能源动力   1254篇
轻工业   883篇
水利工程   4464篇
石油天然气   1450篇
武器工业   333篇
无线电   3175篇
一般工业技术   4287篇
冶金工业   1964篇
原子能技术   557篇
自动化技术   7110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684篇
  2022年   1326篇
  2021年   1744篇
  2020年   1784篇
  2019年   1253篇
  2018年   1183篇
  2017年   1603篇
  2016年   1819篇
  2015年   2134篇
  2014年   3594篇
  2013年   3273篇
  2012年   4528篇
  2011年   4588篇
  2010年   3050篇
  2009年   3011篇
  2008年   2712篇
  2007年   3185篇
  2006年   2870篇
  2005年   2415篇
  2004年   2056篇
  2003年   1774篇
  2002年   1391篇
  2001年   1102篇
  2000年   964篇
  1999年   764篇
  1998年   566篇
  1997年   476篇
  1996年   359篇
  1995年   320篇
  1994年   265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5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分形几何理论,考虑微凸体因应变硬化而造成弹塑性变形阶段硬度随变形量变化而变化,建立结合面第一、第二弹塑性变形阶段单次加载刚度分形模型。推导出在计入硬度变化的情况下,单个微凸体在弹塑性变形阶段法向接触刚度与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式,进而得出结合面在弹塑性变形阶段法向接触刚度与接触面积、接触载荷之间量纲为一的关系式,并通过仿真分析得出相关参数对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考虑硬度变化时,结合面量纲一法向接触刚度的值与法向实际接触载荷、实际接触面积之间存在关系;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随着分形维数D的增大而增大;分形维数一定时,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随表面长度尺度参数G值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随着原油品质的下降,在炼油过程中造成的腐蚀问题,受到广泛重视,腐蚀监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炼油装置中的均匀腐蚀情况可以通过电阻探针监控法和电感探针监控法来进行监控,点腐蚀情况可以通过线性极化探针监测法和电化学噪声监控技术来进行监控,应力腐蚀情况可以通过氢通量测量技术和线性极化探针监控法来进行监控。基于这些腐蚀监控技术,建立腐蚀监控系统,用于全面监控炼油装置的腐蚀情况,基本实现了对炼油装置腐蚀情况的连续监测,以便及时给出应对措施,可有效预防腐蚀的发生,减少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3.
Fully dense ceramics with retarded grain growth can be attained effectively at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s using a high-pressure sintering method. However, there is a paucity of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densification mechanism, grain growth process, grain boundary characterization, and residual stress. Using a strong, reliable die made from a carbon-fiber-reinforced carbon (Cf/C) composite for spark plasma sintering, two kinds of commercially pure α-Al2O3 powders, with average particle sizes of 220 nm and 3 μm, were sintered at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s and under high pressures of up to 200 MPa. The sintering densifica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starting threshold temperature of grain growth (Tsg) were determined by the applied pressure and the surface energy relative to grain size, as they were both observed to increase with grain size and to decrease with applied pressure. Densification with limited grain coarsening occurred under an applied pressure of 200 MPa at 1050 °C for the 220 nm Al2O3 powder and 1400 °C for the 3 μm Al2O3 powder. The grain boundary energy, residual stress, and dislocation density of the ceramics sintered under high pressure and low temperatur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samples sintered without additional pressure. Plastic deformation occurring at the contact area of the adjacent particles was proved to be the dominant mechanism for sintering under high pressure, and a mathematical model based on the plasticity mechanics and close packing of equal sphere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the predicted relative density of an Al2O3 compact can reach ~80 % via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mechanism, which fits well with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The densification kinetic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the sintering parameters, i.e., the holding temperature, dwell time, and applied pressure. Diffusion, grain boundary sliding, and dislocation motion were assistant mechanisms in the final stage of sintering, as indicated by the stress exponent and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During the sintering of the 220 nm alumina at 1125 °C and 100 MPa, the deformation tends to increase defects and vacancies generation, both of which accelerate lattice diffusion and thus enhance grain growth.  相似文献   
4.
基于流体体积法和k-ε湍流模型对液化天然气单液滴在气流中的变形破碎情况进行模拟研究。研究不同We对液滴形态和破碎模式的影响,分析液滴形态变化过程中速度、加速度和阻力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研究不同流场下液滴变形破碎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的We下,液滴呈现出不同的破碎模式,液滴发生剪切破碎的临界We为80左右,同一We下不同直径的液滴临界破碎时间有所不同;随着气液相对速度的We的增大,液滴的无量纲变形时间先递减后趋向于平缓;液滴变形破碎过程中,速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加速度和阻力系数随着时间的延长先增后减;与普通流场相比,带挡板的流场中液滴变形破碎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5.
油气处理站库集散式控制系统(DCS)是对油、气、水处理全过程、多环节、多领域,以生产过程数据实时采集及处理、智能分析、控制的工业控制系统。集散式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化和管控一体化,仅依靠传统防火墙和IT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已无法有效应对,亟需在攻防地位严重不对称、存在大量被漏洞被后门的现实环境中,建立全生命周期管控的深度防护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张凯悦  张鸿 《计算机应用》2021,41(10):3010-3016
针对已有的航运监控图像识别模型C3D里中级表征学习能力有限,有效特征的提取容易受到噪声的干扰,且特征的提取忽视了整体特征与局部特征之间关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注意力机制网络的航运监控图像识别模型。该模型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框架,首先,通过特征提取器提取图像的浅层次特征;然后,基于CNN对不同区域激活特征的不同响应强度,生成注意力信息并实现对局部判别性特征的提取;最后,使用多分支的CNN结构融合局部判别性特征和图像全局纹理特征,从而利用局部判别性特征和图像全局纹理特征的交互关系提升CNN学习中级表征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在航运图像数据集上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1.8%,相较于目前的C3D模型提高了7.2个百分点,相较于判别滤波器组卷积神经网络(DFL-CNN)模型提高了0.6个百分点。可见所提模型能够准确判断船舶的状态,可以有效应用于航运监控项目。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无法利用相位信息识别矿区大量级沉降区域地表活动信息的问题,本文采用时序振幅分析方法,对16景Sentinel-1A的振幅数据进行多时相处理,提取了2017年5月13日至2018年2月25日开采沉陷区地表后向散射系数。通过建立研究区后向散射系数分析模型,分析了开采活动过程中地表后向散射系数时序变化特征,发现地表后向散射系数由工作面外边缘至工作面中心逐渐增大,在工作面中心区域变化剧烈;通过对比分析工作面走向和倾向地表特征观测点的沉降速率与后向散射系数的关系,发现两者在开采沉陷过程中平均相关系数r大于0.8,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沉陷区地表后向散射系数能较好地分析地表动态沉降速率规律,是识别大量级沉降区域地表活动剧烈程度的指标,为矿区地表变形提供了新的分析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顶板灾害在我国煤矿灾害事故中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始终占据首位,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难题。笔者开展了顶板岩性、矿压显现特征和顶板灾害案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回采工作面顶板灾害主要表现为片帮冒顶、顶板大面积突然垮落和大面积切顶压架3种类型。系统分析了各类型顶板灾害的发生特点及致灾原因:片帮冒顶多发生于松软煤岩体,采煤方法不合理及管理不当的工作面;顶板大面积突然垮落一般为坚硬顶板大面积悬顶、瞬时垮落所致;大面积切顶压架主要发生在薄基岩浅埋深工作面或顶板累积下沉量大引起顶板在煤壁处断裂的工作面。针对我国顶板灾害监测与防治,建立了工作面顶板灾害全景监测预警技术架构,即采用微震监测系统监测远场顶板活动,采用矿压监测系统监测近场顶板运动,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监测煤壁片帮时空演化,通过监测数据系统分析,动态掌握采场围岩的活动规律和支架工况,实现顶板灾害监测预警。提出了工作面开采全过程的顶板灾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在工作面开采前确定合理采煤方法,合理工作面布置方式,科学开采参数及优化设备选型配套,这是防治顶板灾害的核心技术;在开采过程中保持支架良好的工况辅以顶板弱化技术,进而实现工作面顶板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9.
Fast, simple, accurate, and inexpensive methods for obtaining analyte concentration data are desirable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use of Fourier transform mid‐infrared (FT‐MIR)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regression, was investigated as a tool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f ethanol absorption in glycols. Calibr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simple synthetic samples containing ethanol, water, and monoethylene glycol (MEG) or diethylene glycol (DEG). The PLS models presented excellent performance,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2) close to unity and root‐mean‐square errors of cross‐validation (RMSECV) and prediction (RMSEP) lower than 2% of the calibration data ranges for both analytes (ethanol and water) in both absorbents (MEG and DEG). The monitoring technique developed has potential to be applied in absorption processes and could also be used in other large‐scale unit operations, providing information in real time and enhancing process control.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单元变形的思路,由单元守恒方程出发,建立电场中液滴变形的数值计算模型. 在此基础上,将该模型与偶极模型相耦合,提出液滴聚结的计算方法. 由所建模型及计算方法,编制数值计算程序对几种参数下液滴的变形及聚结进行模拟计算. 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对液滴变形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符较好,对液滴聚结过程的模拟与实验结果大致相符,预测的聚结时间稍低于实验值. 如果进一步提高单元阻力的模化精度及单元离散精度,所建模型会有较好的适用性. 所建模型可实现对液滴的扁平形变形的预测. 研究结果对液滴电变形的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