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29篇
  免费   2239篇
  国内免费   1080篇
电工技术   2244篇
技术理论   7篇
综合类   1938篇
化学工业   876篇
金属工艺   186篇
机械仪表   897篇
建筑科学   3522篇
矿业工程   884篇
能源动力   537篇
轻工业   363篇
水利工程   2161篇
石油天然气   376篇
武器工业   291篇
无线电   2688篇
一般工业技术   888篇
冶金工业   461篇
原子能技术   82篇
自动化技术   214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379篇
  2022年   659篇
  2021年   803篇
  2020年   792篇
  2019年   565篇
  2018年   412篇
  2017年   538篇
  2016年   551篇
  2015年   634篇
  2014年   1308篇
  2013年   1087篇
  2012年   1265篇
  2011年   1376篇
  2010年   1108篇
  2009年   1115篇
  2008年   987篇
  2007年   1221篇
  2006年   1114篇
  2005年   881篇
  2004年   711篇
  2003年   638篇
  2002年   486篇
  2001年   444篇
  2000年   372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ability to trap precise quantities of cells or particles into confined areas has numerous applications for biological purposes. In particular, single cell trapping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because it permits the study of heterogeneity in a population, while trapping larger groups of cells have been used to form aggregates. Among several methods, the use of microwell offers a simple platform to capture cells or particles using hydrodynamic forces. This review examines the use of microwells in both static and microfluidic environmen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fluidic geometric arrays for trapp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of microwells and compares the trapping and release techniques used in both static and microfluidics‐integrated microwells. Finally, we will summarize novel microfluidic geometric arrays used to capture cells or particles through hydrodynamic trapping.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一种生态多孔纤维棉(EPFC)的生物挂膜性能,并将其应用于脱氮反应器中,考察不同DO水平与装置设计(填充率、孔密度)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EPFC是一种良好的生物挂膜材料。DO含量对反应器脱氮效果影响显著,在ρ(DO)=10~11 mg/L、HRT=5 d时NH4+-N去除率最高97.41%;TN去除率在ρ(DO)=9~10 mg/L、HRT=4 d时最高45.52%。对装置设计进行优化后,发现反应器BR5脱氮效果最好,其填料填充率为2/3、孔密度为5.2个/cm2;优化运行条件为ρ(DO)=9~10 mg/L、HRT=5 d,NH4+-N与TN去除率分别可达98.59%和59.93%。可为EPFC进一步应用于生物脱氮工艺如生物接触氧化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等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电网调度运行的实际生产中,需要综合多个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并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电力运行信息。当前,省地县调度业务多通过调度电话或者邮件联系,同时业务系统分布在不同安全分区,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文章阐述了电网省地县调度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其具备提供数据收集、存储、自定义报表、数据加工等功能,使省地县调的纵向数据传输能力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海上油田大斜度井日益增多,而大斜度井固井质量评价对井控安全、完井射孔、后期老井开窗侧钻等关系重大。随钻声波测井工具不受井斜限制、操作简单,可获得高质量的声波数据资料。本项目将随钻声波测井技术与完井刮管作业相结合,在刮管作业的同时进行固井质量评价,并在渤海油田某区块成功运用,获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是中国的重大战略,乡村生态状况是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健康发展的基础。针对长三角城市群乡村植被生物多样性保育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需求展开研究,调研了28个乡村共256个植物群落样地,分别进行了科属种构成和生活型分析;通过群落聚类,划分出47个群落类型和8个植被型,分析了植物群落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物种生物多样性分析,并将长三角乡村植被特征与城市区域和自然区域的植被特征进行比较;最后,从物种保护、生境维护、群落保育和生态美学引导等方面提出了长三角乡村植被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构建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软件缺陷预测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研究热点问题,通常软件缺陷预测的研究工作主要关注于软件模块是否存在缺陷和软件模块存在缺陷的数量。目前软件缺陷数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缺陷数的软件模块排序。为提高软件模块排序的准确度,提出一种回环软件缺陷数量预测模型。此模型主要包括回环特征选择和缺陷预测两部分。在回环特征选择部分,将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和包裹式特征选择方法相结合,以回环的方式动态的选出最优特征,并训练学习器;陷预测部分采用反距离加权集成的方式得到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此模型相比于LRCR、GRCR、LR、MLP、GP、NBR、ZIP分别提升了10.36%、28.74%、13.51%、36.61%、25.30%、60.14%、54.72%,有助于提高软件缺陷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水环境生态空间的适应性发展研究对空间生态安全、景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景观空间活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大运河山东段的台儿庄古镇为例,在景观格局优化视角下,构建水环境生态空间适应性发展框架,提出实践研究思路及适应性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ArcGIS软件对台儿庄古镇水环境生态空间的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运河沿线与龟汪、西塘湾、庙汪的交汇区域为极高敏感区,运河沿线景观绿带区域及古镇水巷区域为高敏感区,古镇商业性建设用地及北部、东部的民居区域属于中低敏感区,基于此构建水环境生态安全体系并划分水环境生态空间管控分区;2)台儿庄古镇下垫面径流量为0.828,应适度增加透水性材料,提高水环境系统的生态循环功能;3)增加古镇空间界面中的水环境景观,提升景观空间活力。研究结果可进一步为大运河沿线的古镇聚落水环境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太湖流域是我国典型的水质缺水型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面临较大挑战。"十三五"水专项"太湖流域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技术与综合管理技术集成研究"课题梳理了太湖流域饮用水专项实施以来的课题及关键技术,针对太湖流域水源水质特征和区域供水特征,通过水源水质评估、关键技术遴选、工艺协同优化和示范工程验证,形成了针对太湖流域三类典型水源水质特征的分类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了典型和新型污染物的协同控制,以期为太湖流域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为国家饮用水安全保障战略实施提供可借鉴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东汶河城区段生态修复工程为例,结合城市河道治理对该地区的湿地水生态修复工程进行了设计,采用雨污分流、河底清淤,软质河底、地形泡、滚水堰以及河心岛的构建方法,达到了控制水位、控制流速、促进微生物和植物生长的目的,改善了湿地水质较差的问题,完善了湿地生物系统,丰富了食物链层级,解决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问题。可为类似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废弃露天矿山综合治理是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利用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对废弃露天矿山修复工作开展长期持续性的监测,是落实矿山生态修复成效监测的必要手段。为了科学评价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的进展与成果,在文献检索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生态管控、地表修复和景观格局三个方面探讨了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可支持的修复工作监测内容和数据获取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指标评价方法。最后,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对提出的评价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实地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可以为废弃露天矿山的地表修复进展、修复模式和修复成效提供快速监测数据支持,使得从宏观尺度、中观尺度分析废弃露天矿山地表修复效果具有可操作性。研究成果可以形成可供借鉴的数据分析与评价体系,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的矿山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