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21篇
  免费   4080篇
  国内免费   2781篇
电工技术   2701篇
综合类   2948篇
化学工业   3081篇
金属工艺   2755篇
机械仪表   3958篇
建筑科学   514篇
矿业工程   941篇
能源动力   547篇
轻工业   871篇
水利工程   201篇
石油天然气   370篇
武器工业   409篇
无线电   760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09篇
冶金工业   486篇
原子能技术   138篇
自动化技术   1375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60篇
  2022年   817篇
  2021年   1128篇
  2020年   1211篇
  2019年   1035篇
  2018年   920篇
  2017年   1591篇
  2016年   1622篇
  2015年   2096篇
  2014年   2807篇
  2013年   2555篇
  2012年   3415篇
  2011年   3658篇
  2010年   2451篇
  2009年   2692篇
  2008年   2527篇
  2007年   2797篇
  2006年   2269篇
  2005年   1630篇
  2004年   1327篇
  2003年   1155篇
  2002年   855篇
  2001年   721篇
  2000年   592篇
  1999年   444篇
  1998年   380篇
  1997年   471篇
  1996年   251篇
  1995年   227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性是指物质分子互成镜像但无法重合的性质,手性对映体在生物体内因不同的手性识别而呈现截然不同的作用,所以手性识别在生命科学、医药、食品及材料等领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手性电化学传感器由于具有制备简单、检测快速和响应灵敏等优点而引起广泛的关注。手性识别材料是构建手性电化学传感器的基础,因此有关手性识别材料的研究在手性电化学检测中尤为重要。综述了近五年手性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多种手性识别材料的具体应用,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今后手性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做好称重式降水传感器技术装备保障工作,使观测数据更加准确,文章以DSC3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为例,依据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向收集容器注入不同水位,控制流量模拟不同雨强对称重式降水传感器进行现场校准。结果表明:校准称重式降水传感器与收集容器水位无关,不同的降水强度其误差稳定不变,校准后所得误差可作为系统误差,较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更加精准可靠。  相似文献   
3.
为抵御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虫洞攻击,提高网络性能。本文根据虫洞攻击下节点邻居数目出现的异常情况,对邻居数目超出阈值的可疑节点进行筛选,然后令其专有邻居集中的节点相互通信,记录路径跳数,将跳数超出虫洞阈值的路径标记为待测路径;借助贝叶斯信誉模型计算该待测路径上中间节点的直接信任值,并结合邻居数目、处理延时、节点能量、包转发率等信任因素对节点的间接信任值进行评判,进而获得该节点的综合信任值;通过将路径跳数与中间节点的综合信任相结合,计算待测路径的路径信任评价量,并依据受虫洞攻击节点的路径特性合理设定信任阈值,提出一种融合节点信誉度和路径跳数的虫洞攻击检测策略(wormhole attack detection strategy integrating node creditworthiness and path hops, WADS-NCPH),以检测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虫洞攻击。仿真结果表明,WADS-NCPH对虫洞攻击的检测具有显著效果,即使面对高攻击度的网络,该策略仍能有效检出虫洞攻击并移除虚假链路,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Microbiologically influenced corrosion induced by bacteria has been studied for many years. Corrosion is known to be sensitive to the presence of microalgae, such as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However, the life activity of P. tricornutum that influences the general and localized corrosion of carbon steel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The current study uses a combination of immersion tests and electrochemical experiments with a detailed 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to reveal the naturally formed corrosion products with/without the presence of P. tricornutum. The results show that samples suffer from pitting corrosion and the averaged pit depths are approximately 15 μm under a light–dark cycle condition or a 24-h constant light condition. Meanwhile, the corrosion products are mainly comprised of γ-FeOOH and Fe3O4 in a constant light condition. However, γ-FeOOH, Fe3O4, and FeCO3 are found in a light–dark cycle. This study proposes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s of the effect of P. tricornutum life activities on the 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Q235 carbon steel, to fulfill the knowledge gaps of the presence of microalgae inducing the general and pitting corrosion of carbon steel.  相似文献   
5.
6.
ABSTRACT

The state-of-the-art article presents concepts of nanobelt nanofiller, inimitable properties of derived polymeric nanocomposite, applications, and outlook on challenges to gain next generation high-performance materials. Nanobelt is a one-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d nanomaterial. Owing to minuscule size and high surface area, nanobelt possesses unique structural, optical, electronic, mechanical, and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Nanobelt exists in various forms such as carbon nanobelt, polymer nanobelt, and inorganic. These nanobelts have been used to develop polymer/nanobelt nanocomposites. Homogeneous dispersion of nanobelt in polymer matrices is desirable to enha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ymer/nanobelt nanocomposite. Consequently, innovations in design, fabr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various polymer/nanobelt nanocomposite are summarized. Applications of polymer/nanobelt nanocomposite are reviewed for Li-ion battery, supercapacitor, sensor, membrane, and biomedical arenas.  相似文献   
7.
由于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支持节点的移动性,使其面临更加复杂的安全性挑战,很难防御一些极具破坏力的攻击,比如节点复制攻击和女巫攻击等。本文提出了在移动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下一种安全高效的密钥管理方法。所提方法采用椭圆曲线密码学加密算法实现移动节点位置信息到基站的安全上传,以及基于密钥哈希的消息认证码来实现消息源的身份认证。基站则对收集的移动节点位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来协助完成固定节点与移动节点间的身份认证及会话密钥建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密钥建立过程节省了网络资源,同时可有效防御攻击者发起重放攻击、节点复制攻击和女巫攻击等,增强了网络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动电位扫描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研究了Q235钢/导电混凝土在盐碱土、黄棕壤、红壤中的腐蚀行为,分析了土壤环境因素对腐蚀过程的影响规律,并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计算了土壤中各离子对导电混凝土中Q235钢腐蚀过程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加速腐蚀45 d后,Q235钢/导电混凝土表面出现孔洞、边缘出现细微裂纹。Q235钢/导电混凝土在3种典型土壤环境中腐蚀速率按土壤类型由小到大排序为:盐碱土<黄棕壤<红壤。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表明,Q235钢/导电混凝土在土壤中腐蚀时,土壤中各离子影响权重排序为:pH>[SO42-]>[Ca2+]>[Cl-]>[HCO3-]>[Mg2+]>[Fe3+]。随着土壤环境pH的降低,导电混凝土劣化程度增大,腐蚀速率上升。土壤中的H+、SO42-会直接与导电混凝土组分发生反应,导致混凝土劣化,其影响权重最大。而Ca2+需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导电混凝土孔隙液,以析出相应的氧化物或者碳酸盐沉积的方式提供物理防护作用,其影响权重略低。其中,由于Cl-对Q235钢腐蚀的促进过程受到混凝土层及双电层隔绝作用的抑制,其影响权重较低。  相似文献   
9.
无刷直流电机具有效率高、能量密度高、噪音低等优点进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等领域。高阻接触(high resistance connection, HRC)故障是电机的典型故障之一,该故障严重时会导致急剧温升乃至火灾,因而无刷直流电机的HRC故障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采用电流电压信号分析的方法诊断HRC故障,但现有的方法仍存在局限与不足。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结合阵列漏磁信号分析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实现无刷直流电机HRC故障的定位和定量分析。首先通过安装在电机外壳的霍尔传感器阵列采集多通道漏磁信号,利用神经网络分析漏磁信号的时域特征实现电机HRC故障检测和定位。在确定故障相之后,利用另一个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漏磁信号频域特征实现HRC故障的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检测和定位故障的精度为9875%,故障定量分析的平均均方根误差为0018 Ω。该方法具有非侵入式测量、易于实现、效率高等优点,对提升无刷直流电机HRC故障检测精度和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白雪琛  梁国星  吕明 《金属热处理》2021,46(12):142-148
利用选区电化学沉积技术在45钢基体上沉积镍镀层,并对其进行形貌观察、能谱分析探寻选区电化学沉积镍镀层组织生长规律,并将镀层和基体耐磨性进行了试验对比。结果表明,选区电化学沉积生长过程为由小型颗粒逐步生长堆叠成为致密镀层;晶粒生长呈螺旋式上升堆叠形态,球状晶粒内部和表面存在微裂纹;晶粒间隙处存在氧元素,氧化反应对于小型晶粒之间的相互融合起抑制作用;选区电化学沉积镍镀层结构组织更加致密,镀层组织与基体组织间存在明显的分界线,镀层组织相较于基体材料耐磨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