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128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151篇
化学工业   39篇
金属工艺   45篇
机械仪表   22篇
建筑科学   322篇
矿业工程   101篇
能源动力   11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73篇
石油天然气   3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篇
冶金工业   71篇
原子能技术   3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放射性元素寻找油气是一种非常规油气勘探手段。近年来,在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富烃凹陷周边古近系钻遇高自然伽马(GR)砂岩,其GR值(100~300 API)甚至大于同区泥岩的GR值(100~200 API)。为了弄清该特殊现象背后的地质意义,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高自然伽马砂岩开展了铀(U)、钍(Th)、钾(K)等3种元素含量与GR值的相关趋势线分析,从井震特征、岩性特征及矿物成分特征等入手分析了砂岩GR值增高的主要原因及成因机制,探讨了放射性元素聚集的条件、运移通道、驱动力以及油气意义。结果表明:西江、惠州地区由U含量增高导致砂岩GR值偏高,恩平、番禺地区由K,Th含量增高导致砂岩GR值偏高;砂岩GR值增高有两大成因机制,一是地下流体带来的放射性元素离子U4+在氧化-还原面处富集后导致地层GR值偏高,这种特殊现象说明在具有连通基底大断裂旁的圈闭中,U4+的富集指示了曾经油气的存在,证实了研究区油气运移通道的有效性,对于油气藏的预测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二是地表流体带来的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大量沉积后导致地层GR值偏高,含放射性元素矿物性质不稳定,可指示近源供给的存在,对于判断物源及沉积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研究成果为预测研究区油气成藏有利区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This study was intended to examine the mechanism of multiple slope failures and debris flows that occurred in the outskirts of Hiroshima on 20th August 2014. A field survey of the mountain stream where large-scale damage was incurred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bris flows which made serious damages were investigated. There were fiv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1) The initiation of debris flows was not limited to thin and planar shallow failures, but also showed V or U shapes, where the eroded sediments seemed to be pushed out by artesian water, and the eroded depth exceeded several meters at many locations. (2) There were areas with high permeability, such as faults, fracture zones, and joints in Mt. Abusan.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constantly present groundwater in these areas became artesian water because of a large amount of rainfall in upstream locations. This quickly destabilized the slopes on a large scale. (3) There were at least three estimated debris flows at the mountain stream above Midorigaoka prefectural apartments in Yagi 3-Chome, where the worst damage occurred. The mountain stream near Abu-no-Sato housing complex also had multiple debris flows. Here, the secondary debris flow changed its flow path because of the presence of sediments from an earlier debris flow. (4) The actual volumes of flowed mass were much larger than that predicted at 11 of the 18 mountain streams in Midori-i and Yagi districts. The volume of the mass of five of these mountain streams was more than twice the estimated volume. It is necessary to modify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volume of unstable sediments in the mountain stream. (5) It was found that the devastating damage of buildings and human lives took place in the areas well beyond the special restricted zones. The present method to designate the special restricted zone must be revised considering such problems as the underestimation of the volume of unstable sediments, the assumptions of a single debris flow and on the direction of debris flow, and the effect of the difference on rock and soil types.  相似文献   
3.
温度变化会引起岩石内部矿物颗粒膨胀(收缩)不均匀,发生热破裂。温度变化有温度升高和降低两种作用方式,本文通过无约束花岗岩在升温和降温两种温度作用方式下的热破裂声发射实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花岗岩升温过程中热破裂主要表现为中高温弹塑性破裂;降温过程中热破裂主要表现为中低温脆性破裂;(2)升、降温过程岩石的热破裂机理不同,升温过程主要为压缩热应力集中形成的压剪破裂,降温过程主要为局部拉应力集中造成的拉剪破坏;(3)根据声发射特征参数统计分析,同等温度范围内,岩石降温过程的热破裂声发射事件频度和强度均高于升温过程,约为2倍,降温过程的热破裂比升温过程剧烈。  相似文献   
4.
交通社铌钽矿床位于阿尔金造山带,是该带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铌钽矿床。论文以该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矿床地质特征调查,利用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碱长花岗岩岩石成因类型及成岩成矿构造背景,探讨矿床成因。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龄结果显示,碱长花岗岩为(453±4) Ma,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演化程度高;碱长花岗岩构造背景为后碰撞构造环境。微量元素表现为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稀土元素配分图显示,轻重稀土均相对平坦,具有明显Eu/Eu~*负异常。结合主量元素判别,同位素分析得出成岩、成矿物质为壳幔混合源。通过对比研究,结合矿床大地构造环境、成矿条件,认为交通社铌钽矿床形成于晚奥陶世,碱长花岗岩的侵入导致矿床的形成。矿床类型初步定为碱性花岗岩型铌钽矿床。  相似文献   
5.
潘鑫  乔建峰  杨占凤  李净 《矿产勘查》2019,(8):1792-1800
交通社铌钽矿床是阿尔金造山带新发现的铌钽矿床。文章以该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矿床地质特征调查,研究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交通社铌钽矿区划分的4条矿化带,其中Ⅰ、Ⅱ、Ⅳ矿带均为金矿;Ⅲ矿带为铌钽矿,圈出铌钽矿体6条,长200~2640m,厚度为4. 87~12. 35 m,品位(Nb2O5) 0. 016%~0. 034%,矿体受碱长花岗岩控制。矿化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硅化、碳酸盐化和云英岩化,铌钽矿与矽卡岩化、云英岩化关系密切,铌钽矿矿石类型主要有铌铁矿石、钽铁矿石。铌钽矿受碱长花岗岩控制,位于碱长花岗岩与矽卡岩化带附近,铌钽矿体明显增高,矿体向深部具有品位变富厚度变大的趋势,铌钽矿中的铌、钽元素来源于碱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为成矿提供物质、能量、流体等多种条件,使矽卡岩化带附近大量的Nb、Ta等稀有、稀土元素在二云母片岩中富集,形成了铌钽富矿体。文章针对矿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分析了找矿标志及找矿潜力,以期取得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6.
对冈底斯带中段阿木雄北花岗闪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61.8±1.2 Ma。花岗闪长岩为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Si O2含量为58.65%~73.5%,A/CNK值介于1.01~1.10之间,A/NK值介于1.34~2.19之间,稀土元素总量(∑REE)在99.96~201.42之间,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上,表现为倾斜下凹的浅"V"字型,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表现出相对富集Rb、Th、La、Pr、Hf、Nd、Dy,而亏损Ta、Nb、Ce、P、Zr、Ti的特征。花岗闪长岩显示出壳幔混源的特性,母源岩浆来自地幔,而后经AFC过程所形成的分异型I花岗岩,新特提斯洋板片回撤是其形成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7.
贺昕宇 《矿产勘查》2019,10(12):2899-2905
文章通过中天山东段国宝山天河石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定年研究,探讨其成岩年龄、岩体成因和成岩构造背景。该花岗岩具富硅(Si O_2=72. 70%~74. 20%)、富碱(Na_2O+K_2O=8. 99%~9. 20%)、钠质(Na_2O/K_2O=1. 35~1. 55)、弱过铝(A/CNK=1. 01~1. 08)和铁质(Fe O~T/MgO=4. 11~57. 77)特征,岩浆分异指数较高(DI=94. 01~95. 83);富集U、Sm、Zr、Hf、Ta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Rb、Nd、Pb元素,亏损Sr、P、Eu、Ti、Y等元素,稀土总量低(∑REE=55. 34×10~(-6)~140. 52×10~(-6)),轻稀土较重稀土略富集(LREE/HREE=0. 97~1. 47),具明显的铕负异常(δEu=0. 003~0. 04)。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国宝山天河石花岗岩年龄为(247±3) Ma,天河石伟晶岩脉侵位于(202±3) Ma。天河石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典型的A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板内张性构造环境;天湖岩群和星星峡岩群中的片岩和片麻岩为国宝山天河石花岗岩的主要贡献源岩,幔源岩浆内侵于中地壳使之发生部分熔融,且母岩浆经历了较强的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8.
钻进参数用于香港复杂风化花岗岩地层的界面识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采用仪器钻进系统对复杂风化花岗岩地层界面进行成功识别的基础上,在复杂风化花岗岩场址的勘探中进行进一步应用和检验。在该风化花岗岩地层中,强风化与中等风化花岗岩交错,地层特征相当复杂。试验采用R–20液压回转式钻机,并安装数字式钻孔过程监测系统,在钻孔过程中对穿孔参数进行自动采集。对穿孔参数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表明,在此地层中,有效轴压力、钻具转速、冲洗压力、钻头位移及穿孔速率等监测参数在界面处亦具有明显的涨落,说明这些参数与界面处岩石强度的变化具有很好的响应特征,能可靠地揭示复杂地层的变化。同时,采用变斜率法对地层中的主、次界面进行识别。t检验表明,仪器钻进系统对岩土界面识别的置信度为99%。  相似文献   
9.
风化花岗岩地层旋转钻进中的能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旋转钻进是岩土工程钻探的主要钻进方式,从能量守恒原理出发,对旋转钻进的能量进行分析。同时,在R-20液压式回转钻机上安装数字式钻孔过程监测(DPM)系统,在风化花岗岩地基工程中进行试验,并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钻进能量进行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钻进过程中用于破碎岩石的能量主要来自钻进系统的动能,钻进系统用于破碎岩石的能量分配与地层强度特性有关。在风化程度较低或新鲜岩层中钻进时,破碎岩石98%以上的能量来自系统的动能,而轴压力推动钻头位移所给出的能量不到2%;在土层或全风化岩层中,轴压力所做的功达到22%以上,且明显随风化程度的增高而增大,说明钻进系统动能与轴力功可用以表征地层的可钻性,这为实时钻进能量用于地层的识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开展单轴压缩-声发射-弹性波速-SEM扫描试验,对西南地区某隧道花岗岩的破坏模式、机制及前兆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该隧道花岗岩破坏具有明显的"时滞型"和"即时型"特征,"时滞型"破坏有时还表现出显著的"间歇型"特征。"时滞型"破坏的声响、现象、孕育时间与持续时间都明显不同于"即时型"破坏;(2)"时滞型"以剪切破坏为主,"即时型"以拉剪复合破坏为主;(3)"时滞型"破坏前,lg(AF/RA)值(AF/RA为可表征破坏类型的声发射特征参数)具有显著升高的趋势,而"即时型"破坏前,lg(AF/RA)值变化趋势不明显;(4)2种破坏发生前,波速都有明显降低的趋势,但"时滞型"破坏的波速降低前兆早于"即时型"出现,波速降低的幅度也大于"即时型";(5)"时滞型"破坏主频带宽明显大于"即时型",而主频均值明显低于"即时型"。"时滞型"破坏前,在170~260 kHz频带之间的主频分布逐渐加强,具有"成核"趋势;而"即时型"破坏前兆特征不明显。研究成果对于西南地区花岗岩岩爆发生机制的认知、预警以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