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 low pressure impactor is used to measure triboelectric charging behavior of metallic nanoparticles. Ag nanoparticles, produced by spark discharge, were impacted onto Pt sputtered targets. The influence of the impaction angle and impaction velocity on the triboelectric charging was investigated. While for perpendicular impaction the charge transfer behavior of previous work was confirmed, the oblique impaction revealed new phenomena. Additional charge transfer was observable, which increases with obliqueness. The possibility of mass transfer between particle and target due to the high-energy collisions was also investigated. SEM characterization and Auger spectroscopy indicate mass transfer from the particle to the target surface.  相似文献   
2.
Aerosol deposition with gas phase-synthesized chain-like nanoaggregates can yield dense coatings from the impaction of particles on a substrate; however, dense coating formation is not well understood. Here, we study coating consolidation at the single nanoaggregate level. Flame spray pyrolysis-made tin oxide nanoaggregates are mobility (size) filtered, accelerated through a de Laval nozzle, and impacted on alumina substrates. TEM images obtained from low velocity collection and supersonic deposition are compared via quantitative image analysis, which reveals that upon supersonic impact nanoaggregates fragment into smaller aggregates. This suggests that fragmentation is a key step in producing coatings denser than the depositing nanoaggregates themselves. We supplement experiments with detailed particle trajectory calculations, which show that the impact energies per atom during nanoaggregate deposition are below 0.2 eV/molecul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fragmentation can only occur at locations where nanoaggregates bonded by van der Waals and capillary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3.
岩石撞击的热红外成像探测是遥感技术的一项新颖而颇具潜力的应用,亦是遥感-岩石力学交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分析岩石撞击热红外成像探测的试验技术原理与特点,介绍前期试验探索成果及新近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热红外技术用于固体撞击瞬态过程监测的试验探索、Hopkinson压杆撞击(包括不同角度、含水岩石靶元的撞击)、岩石与岩石之间的撞击、不同类型岩石的落球撞击、基于红外辐射特征的撞击参数反演研究以及矿山诱灾分析的应用基础研究。讨论岩石撞击辐射升温的物理机制,包括岩石破裂作用机制、岩石热弹效应以及岩石物理学机制。指出岩石撞击热红外成像探测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辐射规律与物理机制、定量分析与遥感模型、谱段优选与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助于物理学上碰撞理论,夯能沿深度分配公式,阐述了增加击次,增大夯锤重量对增大夯实深度的作用和机理。论述了砂性上比粘性土容易达到较大加固深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蔡强 《广东化工》2011,38(10):228-229,231
文章从工艺设计的角度通过过滤除尘机理,测算了滤料中过滤器的惯性捕捉效率、布朗扩散效率、直接拦截效率以及各种效应的联合效应得出所能达到的过滤总效率,根据压降测算出不锈钢烧结金属纤维毡的过滤精度和使用寿命,保证过滤器的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细颗粒钨粉在凸轮式冲击台上的振实实验,得出了粒度在2μm的细颗粒钨粉在不同振动参数下的振实密度.通过振动参数优化,使钨粉的最高振实密度达到了6.04g/cm3,从而满足了钨粉冷等静压的工艺要求,且钨粉粒度组成未发生明显变化,从而说明通过冲击台能够实现钨粉的机械振实及振动装料.  相似文献   
7.
2006年12月4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财务通则》,它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提出了规范的指导意见,促进国有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本文就新《企业财务通则》的实施对国有大型集团公司财务制度建设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浦东机场跑道冲击碾压地基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浦东机场跑道系统的地质条件,提出了“井点降水+垫层+冲击碾压”地基处理试验方案,在试验过程中进行了监测和检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为大面积地基处理设计、施工和检测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行设计的旋风分离器试验装置,通过循环加料的方法验证了旋风分离器内颗粒碰撞与团聚现象的存在,研究了入口含尘质量浓度、入口气速、操作温度等操作条件改变而导致的颗粒碰撞与团聚现象的变化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颗粒团聚有利于细颗粒的分离;旋风分离器气固分离主要由离心力和颗粒团聚双重因素控制,对粗颗粒主要考虑离心力作用分离,对细颗粒主要考虑团聚作用分离。在研究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包含离心力作用和颗粒碰撞与团聚作用的新的气固分离模型。  相似文献   
10.
高钙煤灰颗粒与液滴碰撞增湿脱硫过程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模拟增湿活化反应器内高钙煤灰颗粒的增湿脱硫过程,采用随机轨道模型分别跟踪颗粒群与液滴群,以相邻单元间26条颗粒流通道模型统计未增湿条件下的初始颗粒流量,以液滴群的空间单元捕捉效率为单元体内颗粒流量守恒方程的源项(汇)系数,来迭代各单元通道上的未增湿颗粒流量,耦合煤灰颗粒与液滴群的碰撞过程。并进一步考虑反应器内气、液、固多相湍流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建立了三维场内高钙煤灰低温增湿脱硫总体模型,初步预测了高钙煤灰增湿脱硫过程,模型预测与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吻合特性。图10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