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9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287篇
电工技术   218篇
综合类   556篇
化学工业   2198篇
金属工艺   2472篇
机械仪表   1047篇
建筑科学   157篇
矿业工程   193篇
能源动力   163篇
轻工业   309篇
水利工程   37篇
石油天然气   78篇
武器工业   112篇
无线电   45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44篇
冶金工业   369篇
原子能技术   51篇
自动化技术   2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614篇
  2011年   721篇
  2010年   534篇
  2009年   509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677篇
  2006年   678篇
  2005年   568篇
  2004年   516篇
  2003年   403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车身三维模型中焊枪头与焊点附近的钣金件之间空间间隙检查过程复杂、检查结果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焊枪头与钣金件空间间隙的自动检查方法。在特征识别算法和包围盒技术的基础上获得焊点特征、钣金件特征和螺母特征等分析要素;基于三维模型的投影算法和距离测量算法计算钣金件的拓扑面与虚拟焊枪之间的距离,与安全阈值比较,筛选出与焊枪发生干涉的危险平面、孔和螺母;对焊接空间不足的焊点进行标注并截图。利用二次开发环境所提供的函数库编程实现了上述算法,通过运行实例以及企业的实际使用,验证了自动检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轮胎生产技术的提高,轮胎企业和世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国轮胎的生产量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轮胎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轮胎成型机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消费者对于轮胎的耐用性、安全性、舒适度和环保方面更加优质的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本文对轮胎成型机旋转密封的结构、系统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进行简单介绍,讨论了机械结构的工艺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魏永强  游业豪  蒋志强 《表面技术》2021,50(12):311-319
目的 研究脉冲偏压频率对TiSiN/TiAlN纳米多层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以提高薄膜的性能.方法 采用脉冲偏压电弧离子镀,在M2高速钢和单晶硅基底上以不同脉冲偏压频率沉积TiSiN/TiAlN纳米多层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和纳米压痕仪,研究脉冲偏压频率对TiSiN/TiAlN纳米多层薄膜的表面形貌、元素成分、截面形貌、相结构和纳米硬度的影响.结果 TiSiN/TiAlN纳米多层薄膜表面的大颗粒直径主要集中在1μm以下,随着脉冲偏压频率的变化,大颗粒的数量为184~234,所占面积为40.686~63.87μm2;主要元素为Ti元素和N元素,所占原子比分别为48%和50%,Si和Al元素的含量较少;多层结构不明显,截面形貌可观察到柱状晶的细化,80 kHz时出现片状化结构;以(111)晶面为择优取向,晶粒尺寸在20 nm左右;纳米硬度为28.3~32.3 GPa,弹性模量为262.5~286.8 GPa.结论 50 kHz时,TiSiN/TiAlN纳米多层薄膜表面大颗粒的数量最少,为184个;70 kHz时大颗粒所占面积最小,为40.686μm2;晶粒尺寸在50~60 kHz时发生细化,60 kHz时,晶粒尺寸达到最小值19.366 nm,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达到最大值32.3 GPa和308.6 GPa,脉冲偏压频率的最佳频率范围为50~70 kHz.  相似文献   
4.
采用脉冲偏压电弧离子镀技术,通过改变脉冲偏压频率在M2高速钢基体上沉积TiSiN薄膜,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等仪器,研究脉冲偏压频率对TiSiN薄膜的表面和截面形貌、元素成分、相结构的影响,并通过纳米压痕仪测试了TiSiN薄膜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在统计的视场内(9×103 μm2),TiSiN薄膜表面的大颗粒直径在0.30~7.26 μm之间,脉冲偏压频率从40 kHz到60 kHz,数量由495个减少到356个,之后随着脉冲偏压频率增加到80 kHz,大颗粒数量又增加到657个;当脉冲偏压频率为60 kHz时,TiSiN薄膜表面大颗粒和微坑缺陷数量最少,Si原子含量达到最小值0.46%;脉冲偏压频率为50 kHz时,TiSiN薄膜以非柱状晶的结构进行生长,厚度达到最小值1.63 μm;脉冲偏压频率为60 kHz时,柱状晶结构细化,薄膜的致密度增加。不同脉冲偏压频率下TiSiN薄膜都在(111)晶面位置出现择优取向,Si以非晶态Si3N4的形式存在于TiSiN薄膜中,没有检测到Si的峰值,形成了TiN晶体和Si3N4非晶态的复合结构。脉冲偏压频率60 kHz下TiSiN薄膜的表面大颗粒最少,纳米硬度达到最大值34.56 GPa,比M2高速钢基体的硬度提高了约3倍。当脉冲偏压频率为50 kHz时,TiSiN薄膜的腐蚀电位达到最大值-0.352 V(vs SCE),比基体提高了723 mV,自腐蚀电流密度达到0.73 μA/cm2;当脉冲偏压频率为70 kHz时,TiSiN薄膜的腐蚀电位达到-0.526 V(vs SCE),自腐蚀电流密度达到最小值 0.66 μA/cm2。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钕铁硼表面制备Ni-Mo-P/PTFE复合镀层,并运用正交实验法考察PTFE乳液浓度、镀液温度、化学镀时间和搅拌速率对Ni-Mo-P/PTFE复合镀层腐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i-Mo-P/PTFE复合镀层的腐蚀速率随着镀液温度升高、PTFE乳液浓度增加和搅拌速率提高都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随着化学镀时间延长呈持续减小趋势。最优工艺参数为:镀液温度90℃、PTFE乳液浓度10 mL/L、化学镀时间110 min、搅拌速度180 r/min,镀液温度对Ni-Mo-P/PTFE复合镀层的腐蚀速率影响程度最大。采用最优工艺参数制备的Ni-Mo-P/PTFE复合镀层腐蚀速率更低,约为3.75 mg·cm-2·h-1,容抗弧半径增大且在10-2 Hz处的阻抗值由8500Ω·cm2增大到10500Ω·cm2左右,其耐蚀性明显好于非最优工艺参数制备的Ni-Mo-P/PTFE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6.
This work addresses the use of TiO2-based particles as an intermediate layer for reaching fully dense Pd-membranes by Electroless Pore-Plating for long-time hydrogen separation. Two different intermediate layers formed by raw and Pd-doped TiO2 particles were considered. The estimated Pd-thickness of the composite membrane was reduced in half when the ceramic particles were doped with Pd nuclei before their incorporation onto the porous support by vacuum-assisted dip-coating. The real thickness of the top Pd-film was even lower (around 3 μm), as evidenced by the cross-section SEM images. However, a certain amount of palladium penetrates in some points of the porous structure of the support up to 50 μm in depth. In this manner, despite saving a noticeable amount of palladium during the membrane fabrication, lower H2-permeance was found while permeating pure hydrogen from the inner to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membrane at 400 °C (3.55·10?4 against 4.59·10?4 mol m?2 s?1 Pa?0.5). Certain concentration-polarization was found in the case of feeding binary H2–N2 mixtures for all the conditions,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reaching the porous support before the Pd-film during the permeation process. Similarly, the effect of using sweep gas is more significant when applied on the side where the Pd-film is placed. Besides, both membranes showed good mechanical stability for around 200 h, obtaining a complete H2/N2 ideal separation factor for the entire set of experiments. At this point, this value decreased up to around 400 for the membrane prepared with raw TiO2 particles as intermediate layer (TiO2/Pd). At the same time, complete selectivity was maintained up to 1000 h in case of using doped TiO2 particles (Pd–TiO2/Pd). However, a specific decrease in the H2-permeate flux was found while operating at 450 °C due to a possible alloy between palladium and titanium that is not formed at a lower temperature (400 °C). Therefore, Pd–TiO2/Pd membranes prepared by Electroless Pore-Plating could be very attractive to be used under stable operation in either independent separators or membrane reactors in which moderate temperatures are required.  相似文献   
7.
基于离散单元法,采用EDEM离散元软件模拟机械镀锌过程,研究了冲击介质以不同速率冲击时锌粉的运动特性。结果表明,在机械镀锌过程中,锌粉先被纵向压缩,最后通过在纵、横方向进行重排和压缩变形得到镀锌层。上层锌粉主要发生变形和重排,中、下层锌粉以重排为主。当冲击速率为1.0 m/s时,所得机械镀锌层光滑平整,附着力为0级。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采用循环伏安(CV)曲线研究了聚乙二醇-600(PEG-600)在酸性Zn-Ni合金基础镀液中对Zn-Ni合金电沉积行为的影响;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动电位极化曲线与表面形貌分析方法研究了酸性Zn-Ni合金基础镀液中,聚乙二醇-600的浓度对Zn-Ni合金镀层表面微观形貌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EG-600作为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基体镀件表面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基础镀液中添加PEG-600会影响Zn-Ni合金的电沉积过程,使Zn2+与Ni2+更难迁移至镀件表面,导致Zn-Ni合金的共沉积峰位置向更负电位方向移动,从而使阴极过电位升高。基础镀液中随PEG-600浓度的增加,电沉积所得Zn-Ni合金镀层的耐蚀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PEG-600浓度为3.33×10-2 mol/L时,Zn-Ni合金镀层耐蚀性能达到最佳,其电化学阻抗模值为1960Ω·cm2、自腐蚀电流为1.97×10-5 A·cm-2,并且能得到均一的金属间化合物γ相和最优的表面微观形貌。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镍基高温合金上沉积NiCoCrAlY涂层,通过真空热处理消除涂层内部孔洞。研究了950、1000和1050℃热处理后的涂层在1000℃下的氧化实验,以探究最优的热处理温度。采用XRD、SEM和EDS观察分析涂层的物相组成和表截面形貌。结果表明,真空热处理后,基体与涂层结合紧密,氧化增重相对缓慢,涂层表面能形成均匀致密的氧化膜。其中,1000℃下真空热处理的涂层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氧化和防剥落性能。  相似文献   
10.
宫晓峰  于仁萍  邢勤 《锻压技术》2021,46(2):190-194,225
汽车内衬零件的形状结构复杂、表面质量要求高、成形轮廓尺寸大,针对其成形过程中易出现滑移、回弹、起皱、拉裂等缺陷的问题,详细地分析了某款汽车内衬零件的冲压工艺性能,制定了包括冲孔、拉深、压凸包、翻边和弯曲等14个工位的成形工艺方案。为避免后期现场模具调试反复进行,在冲压工艺设计的前期,选择CAE分析软件对成形过程和质量缺陷进行预测和评估。另外,介绍了抬料防震结构、回弹补偿结构等一系列模具结构的设计要点,并阐述了多工位连续模的工作过程。其送料方式采用自动送料机送料,实现了汽车内衬零件的全自动化生产,保证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