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21篇
机械仪表   2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6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为了提高复合镀层的耐磨性、改善复合镀层的结合力、硬度,在不同的磁场强度和不同的金刚石添加量下进行了化学复合镀,于铜基体表面制备了一层镍-磷-金刚石复合镀层,然后对镀层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金刚石粒子含量为2g/L~4g/L时,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镀层的厚度逐渐增大,而当金刚石粒子含量增加到6g/L时,镀层的厚度逐渐减小;金刚石含量4g/L时,镀层摩擦系数随磁场增大而降低;结合力在各金刚石含量下随磁场的增大先略微减小后大幅增加;各金刚石含量下镀层硬度随磁场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磁场强度2.6m T、金刚石粒子含量为4g/L时最大。  相似文献   
2.
针对彩色凹版印刷系统的特点,以PC机为主控核心采用增量式双模Fuzzy控制的方法,有效解决了高转速、变采样周期下彩色自动套印系统实时数据处理的问题。为减少各版之间的互相影响,避免出现套色偏差的积累,采用了各版都以第一版色标为基准的检测方法,同时解决了用硬件方法自动产生门信号的问题。实验表明,与常规控制方法相比,所提控制方法在综合考虑实时性和低成本的前提下,具有系统动态响应快、稳态误差小、控制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对亚共晶Al-Cu粉末压坯,通过不同功率进行激光引燃自蔓延烧结。用OM、SEM、XRD进行微观组织表征,并对烧结合金进行耐磨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烧结后物相由CuAlO2、Al4Cu9、Al2O3等构成,组织为树枝状晶和胞状晶相间分布。在激光输出功率为950W,烧结后密度最大,为2.8101g/cm3,致密性达到最高点,耐磨性最佳,相对失重为3.66%。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埃及温水麻的物理及化学性能,根据该原料的各项指标进一步调整纺纱工艺,以满足埃及温水麻纺纱质量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可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Q235钢表面熔覆镍基合金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等离子弧熔覆装置在Q235钢表面熔覆Stellite Ni60合金粉末。在一定的熔覆工艺参数下可获得低稀释率的熔覆层,并且熔覆层与基体达到冶金结合。利用电子显微镜、XRD、电子探针等测试仪器对熔覆层的组织结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等离子弧是熔覆处理中较为理想的加热源。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豆蛋白纤维和亚麻纤维的物理、化学特性及纤维自身的功能特点采取合理的原料配比和纺纱工艺,纺制两种纤维的混纺纱,充分地发挥大豆蛋白纤维的保暖性和光泽以及亚麻纤维的透气性和挺括性,以适应现代人们服用面料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热等离子弧对钢表面淬硬深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有3种连接方式可以用于等离子弧钢的表面淬火工艺:转移弧、非转移弧和联合弧。本文对比了这3种连续方式的等离子弧对钢表面淬硬深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转移弧和联合弧的加热效率比较高,可以获得比非转移弧更深的淬硬深度,但小口径的非转移弧或联合弧的电弧燃烧稳定,比较适合用于等离子弧淬火处理。  相似文献   
8.
马伯江  赵程  侯俊英  张淼 《山西冶金》2006,29(2):18-20,44
分析比较了稀土、AlTiC,AlTiB三种铝细化剂各自的制作方法、性能特点,并进一步阐述了它们细化纯铝的机理和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一条更为有效的、利用复合细化剂进行纯铝细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制备Ni基非晶涂层,采用激光熔覆方法在45#钢基体上制备Ni60.5Zr19.63Nb18.07Al1.8非晶复合涂层,分析了涂层显微组织及物相,测得了表征力学及耐蚀性能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涂层中存在大量呈树枝状和胞状的晶体相,由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涂层中出现了非晶及NiZr2,Ni5Nb,Al2O3和Fe-Ni金属间化合物等物相;当功率为3600W时,涂层中白色非晶相含量最多,且组织最为细小;功率为3000W时,涂层最高硬度在最表面,达到2399.9HK,表面耐磨失重为0.5921mg·mm-2;涂层耐蚀性能在功率为3600W时最佳,致钝电流密度最小为3.05mA/m2,钝化区间最宽为1170mV。由新判据设计的Ni60.5Zr19.63Nb18.07Al1.8成分具有较强非晶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非晶合金的初始晶化相(fcc-Zr2Ni)作为Zr基非晶成分设计出发点,由于Zr2Ni相仍然保留着非晶团簇或准晶中的二十面体结构特征,其团蔟结构存在结构遗传。因此,基于团簇理论进行Zr-Al-Ni、Zr-A1-Ni-Cu、Zr-A1-Ni-Cu-Nb多元Zr基非晶成分设计。此外,为了满足Zr基非晶不同领域的应用,可用不同原子取代Zr2Ni模型中的Zr或Ni原子,一旦原子与被取代原子的局域态密度相似度高,就有替代该原子的可能性,然后利用递归法判断该元素的非晶形成能力,最终通过实验验证所设计的成分是否满足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