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5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SiO2包覆纳米CaCO3,制得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CaCO3/SiO2@nH2O具有纳米碳酸钙和纳米二氧化硅的特点.将其加入紫外光固化粉末涂料中,涂膜的硬度、附着力、耐冲击性和耐老化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其光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Experiments on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nano-sized calcium carbonate were carried out in a 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 under non-isothermal condition of different heating rates (5 to 20K·min-1). The Coats and Redfern's equation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and the pre-exponential factors. The mechanism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master plots, Coats and Redfern's equation and the kinetic compensation law. It was found that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perty of nano-sized calcium carbonate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bulk calcite. Nano-sized calcium carbonate began to decompose at 640℃, which was 180℃lower than the reported value for calcit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kinetics were compatible with the mechanism of one-dimensional phase boundary movement.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nano-sized calcium carbonate was estimated to be 151kJ·mol-1 while the literature value for normal calcite was approximately 200kJ·mol-1. The order of magnitude of pre-e  相似文献   
3.
纳米粒子分散性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纳米颗粒团聚形成的原因,阐述了研究纳米粒子的分散意义。对纳米粒子的分散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纳米粒子的稳定分散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氢氧化钠水溶液吸收羰基硫反应级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常压下温度为30-50℃,用鼓包反应器测定了羰基硫(COS)在浓度为1.313-4.4088kmol/m^3NaOH水溶液中的吸收速率,通过理论分析得到该吸收为一级不可逆快反应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5.
碳酸钙和氧化钙脱除煤气中H2S和COS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分析法在常压下对CaCO3和CaO分别脱除H2S和COS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脱除H2S和COS的反应初速率分别与H2S分压和COS分压成正比;CaO脱除H2S和COS的反应速度与颗粒粒度成反比,与颗粒的比表面积成正比例。与CaO脱除H2S和COS的反应相比,CaCO3脱除H2S和COS反应的初速率慢得多。  相似文献   
6.
非冷冻碳化法工业化生产针状纳米碳酸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开发复合型结晶导向剂,在实验室试验和中试的基础上,实现了在非冷冻(高温35~75℃)、氢氧化钙高浓度(质量分数7%~12%)条件下碳化生产针状(晶须)纳米碳酸钙。将该方法应用在石家庄博达钙业有限公司2.5万T/A的轻质碳酸钙工业装置上,经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比表面积测定分析表明,产品纳米碳酸钙的晶形为针状,粒度均匀、分布窄,粒径10~20 NM,长径比15~20,比表面积≥90 M2/G,总孔容≥0.26 ML/G。  相似文献   
7.
针状纳米级碳酸钙工业制备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复合结晶导向剂存在条件下,在碳化温度30~75℃、氢氧化钙初始质量分数8%~12%的高温高浓的工艺条件下,制备出了直径为20nm、长径比为10~15、粒径分布均匀的针状纳米碳酸钙。同时研究了结晶导向剂加入量、碳化温度、氢氧化钙初始浓度等对针状纳米碳酸钙的粒径和形貌的影响,并进行了工业化试验,取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8.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碳酸钙的过程与形态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pH计、电导率仪、XRD原位检测了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轻质碳酸钙的碳化过程及其动力学. 研究发现,碳化反应前期二氧化碳吸收为控制步骤,碳化反应后期转化为Ca(OH)2溶解控制. 同时发现在碳化过程前期有一明显的凝胶化现象,此时的pH值和电导率出现突变. XRD显示,此时有新相生成. 由于超重力环境下可以极大强化二氧化碳传质速率和微观混合,碳化时间较传统的“碳化法”缩短4倍以上. 结合过程控制,通过选择不同的工艺操作参数和相应的晶形控制剂,可以有选择性地控制碳酸钙的成核和生长,成功地合成了具有不同粒径的立方、链锁、纺锤、针状、片状、球形、花瓣、纤维等8种不同形态的碳酸钙粒子.  相似文献   
9.
纳米CaCO_3的制备、表面改性及表征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主要进行了超重力法制备纳米碳酸钙及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工作 ,并应用TEM、BET、XPS和接触角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的纳米碳酸钙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未改性纳米碳酸钙的粒径约为 30nm ,而改性之后粒子的粒径约在 35~40nm之间 ;未改性纳米碳酸钙的比表面积为 2 9.8m2 / g ,改性碳酸钙的比表面积 38.4m2 /g ,有较大程度的增大 ;改性碳酸钙的XPS能谱图中Ca2 + 的结合能改变了 0 .35eV ,表明改性剂以化学键结合于碳酸钙表面 ;改性剂加入量在 6 % (质量分数 )时改性CaCO3 与极性溶剂的接触角发生反转 ,说明改性剂适宜加入量应在 6 %左右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采用高沸点吸收剂DCT对合成革生产过程尾气中含有的有机溶剂甲苯、丁酮和DMF进行吸收,并对该过程的工艺操作条件进行了模拟和优化。模拟优化结果表明:吸收塔理论塔板数的增加、吸收所用气液比的减小都可以明显地提高吸收效率;同时,进塔尾气和吸收剂的温度过高会导致吸收效率降低,而尾气中的湿度对吸收效果影响很小;当吸收塔理论塔板数为18,气液摩尔比为7.9,吸收剂与尾气温度为25℃时,甲苯、丁酮和DMF的吸收效率分别可以达到98.2%、92%和98.5%,排放气体中的甲苯、丁酮和DMF的含量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同时本文开展了小试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计算机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