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能源动力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利用热线法测试松散类生物质的原理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测试时间短,试样温升小,测试结果能反映物料的实际情况.利用所建立的测试装置,对2种常见的松散类生物质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光合细菌制氢反应器设计以内置光源多点分布式设计理念为基础,采用折流式结构,满足光合细菌高效产氢对黑暗/光照条件的要求。反应器有效工作容积为5.18 m3,使用太阳能提供光合细菌产氢所需的光照、热能和电能。聚光器将太阳光经聚焦降温处理后由照明光纤导入反应器内部,其有效采光面积为2.7 m2。太阳能真空集热器被用来为反应器提供热能,以维持光合制氢反应所需温度,其采光面积为6 m2,并配备电辅加热设计。为满足夜晚及阴雨天光照需要,采用高亮LED作为辅助光源,并以120 W太阳能电池为其提供电能。  相似文献   
3.
超微玉米芯粉的酶解预处理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光合细菌产氢系统累积热量对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外界因素引起累积热量的不同对光合细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27℃有热量累积的系统固氮酶和放氢酶活性的表达最为显著;光照强度在500~3000lx范围内,有热量累积的系统,固氮酶活性和放氢酶活性都高于无热量累积的系统;10%接种有热量累积的系统固氮酶活性最大为554mmlC2H4/mL菌液/h,放氢酶活性也最大为860nmolH2/mL菌液/h;除葡萄糖浓度为0.5%的放氢酶活性不表达,其它有热量累积的系统固氮酶和放氢酶活性都高于无热量累积的系统,葡萄糖浓度为3.0%有热量累积的系统固氮酶和放氢酶活性最高;不同NW4+浓度,累积热量都有利于固氮酶和放氢酶活性的表达,NH4+浓度为0.4g/L有热量累积的系统酶活性表达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IC反应器水力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模拟实验的方法,从水力学的角度对压力、沼气产率以及温度与反应器内循环水流量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压力变化是影响内循环水流量的最主要因素;反应器产气率对循环水流量的作用也非常显著,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反应器的循环水流量随产气率成线性关系变化;温度对反应器循环水流量的影响相对比较复杂,且与产气速率有很大关系;摩擦力对内循环水流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反应器设计过程中不能忽略该因素。  相似文献   
6.
Q相与电厂煤粉炉联产水泥熟料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电厂煤粉炉联产水泥熟料技术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要介绍了Q相的形成机制、水化特性、强度特征、与其它水泥矿物共存关系及其在水泥中的应用,提出了将Q相应用于电厂煤粉炉联产水泥熟料技术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制氢技术和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氢能是最具希望的能源之一,氢能的获得在于制氢原料和制氢途径两大因素。文章详细介绍了目前制氢技术和工艺的发展现状,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利用生物质制氢的能源利用新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球磨法对产氢用生物质进行预处理,以酶解后还原糖得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电镜对粉碎后物料进行分析,并利用DPS 7.05分析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对球磨处理工艺进行优化。分析了原料初始粒径、球料比和球磨时间对酶解糖化过程的影响,得出球料比为显著影响因素,球磨预处理最佳工艺参数为:原料初始粒径0.45 mm,球料比20∶1,球磨时间1 h,在此条件下,还原糖得率为74.50%。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球磨法对产氢用生物质进行预处理,以酶解后还原糖得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电镜对粉碎后物料进行分析,并利用DPS 7.05分析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对球磨处理工艺进行优化。分析了原料初始粒径、球料比和球磨时间对酶解糖化过程的影响,得出球料比为显著影响因素,球磨预处理最佳工艺参数为:原料初始粒径 0.45 mm,球料比20∶1,球磨时间 1 h,在此条件下,还原糖得率为 74.50%。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以及酶水解实验对不同粒径范围(300~450μm、125~150μm、97~105μm和330~420nm)的高粱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粉碎程度增大,高粱秆中纤维素与酶有效接触点增多,但由于团聚现象发生,导致酶有效接触点增多并不与粒度减小成线性关系;粉碎还导致高粱秆结晶度降低,结品度从粒径范围300~450μm时的0.6105降低到330~420nm时的0.2397,并对结晶区晶型结构和高粱秆物质结构有影响,但是对高粱秆成分没有影响。这些都导致在后续的酶解糖化实验中还原糖浓度随酶解时间和粉碎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粒径范围330~420nm的高粱秆在酶解180h时仍保持较大的酶解转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