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通过高温热蒸发硅粉工艺,以鳞片石墨、膨胀鳞片石墨、纳米炭黑和微米炭黑为碳源制备SiC晶须,研究了碳源结构对SiC晶须生长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不同碳源和制得样品的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C晶须更容易在膨胀鳞片石墨和纳米炭黑表面生长,碳源具有乱层堆垛石墨结构和合适的晶粒尺寸是SiC晶须生长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流动氩气中将聚碳硅烷(PCS)于不同温度下进行热解处理制得热解产物,对其进行抗氧化实验,并采用X R D、E D X对PCS热解产物及其氧化产物的物相和成分组成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PCS于1 000oС的热解产物主要为无定形的SiC、SiO2和C;随着温度的升高,SiC晶体尺寸逐渐增大,1 560oС的热解产物仍由立方SiC、无定形C和SiO2组成;PCS热解产物中的SiO2含量以及SiC的晶化度对其起始氧化温度有一定影响;热解产物中SiO2、SiC氧化形成的SiO2使得PCS热解产物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具有低电阻、高导热特性,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功能型导热、散热材料,但是国内对其微观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报道较少。对国外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同时将实验室研发的不同截面形状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具有的高导热特性源于其内部三维有序堆积的类石墨层状结构和较为完整生长的石墨晶体。热处理温度越高,其类石墨晶体生长越完善,层片取向程度越高。与圆形截面辐射状结构中间相沥青炭纤维相比,带状截面炭纤维有效解决了劈裂问题,其石墨片层间距为0.337nm,层片堆积高度达到26.77nm,轴向热导率高于800W/(m.K)。  相似文献   
4.
5.
将改质沥青浆料与球形天然石墨粉末混合,然后在氩气气氛保护下经过不同温度热处理制备沥青炭涂覆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电镜扫描(SEM)、偏光显微镜(PLM)及充放电测试等分析测试技术对所制得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沥青涂覆处理后石墨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经950°C热处理的11%的沥青涂覆改性的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具有更高的可逆容量和更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煤沥青甲苯可溶性组分与聚碳硅烷共混合低温裂解引入具有抗氧化性的Si杂原子,制备Si掺杂煤沥青在氩气氛中经过900℃处理得到炭化产物。采用FT-IR、XRD、SEM和TG-DSC手段对Si掺杂沥青炭化产物氧化前后抗氧化性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经过900℃处理得到的炭化产物β-SiC以微晶形式存在,其在900℃氧化后生成的SiO2不能有效地愈合氧化后产物表面的裂纹。该炭化产物在低于950℃氧化时,该炭化产物抗氧化性相对较弱,在950-1500℃温度范围氧化时,其抗氧化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7.
采用熔盐反应法在碳纤维表面反应形成了TiC涂层,利用XPS,XRD和SEM对涂层的化学组成、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涂层厚度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形成的是含有少量自由碳的TiC涂层,涂层形貌与原碳纤维表面形貌相似;TiC涂层的厚度随反应温度、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700...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造成了大学生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的下降,大学生数量的迅速增加也导致了高校师资力量的相对缺乏,再加上大学课时的压缩给大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文章以《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为例,讨论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教学方法的改革破解这一难题,从而为高等教学大众化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条可行之路。文中所提到的方法对高校其它课程的教学也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硫酸浸出瓦斯灰中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上分析了从瓦斯灰中浸出铟的可行性.试验采用硫酸浸出瓦斯灰提取铟.结果表明,在初始硫酸浓度为1mol/L,固液比1:5,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2h,高速搅拌条件下,铟浸取回收率15.31%.  相似文献   
10.
对乳状液膜法提取瓦斯灰酸浸液中铟的主要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外相pH、油内比、乳水比、乳水接触时间等因素对液膜萃取效果和液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P507-SPAN80-煤油-石蜡乳状液膜体系(体积比为5∶5∶85∶5),在乳水比为1/3时,对pH=2.96的瓦斯灰酸浸液萃取6 min,铟萃取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