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为了研究氢气在煤液化油中的溶解规律和煤液化反应过程中的氢耗,选择煤液化油中几种代表性物质的混合组分十六烷-四氢萘、四氢萘-喹啉、十六烷-喹啉作为溶剂,利用平衡液相取样法气体溶解度测定装置,测定了氢气在上述溶剂中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溶解度数据(453.15 K~623.15 K,1 MPa~10 MPa),同时给出了氢气在这些混合溶剂体系中的溶解度规律.利用数学模型lnxH2=-a/T+6T+clnT+dlnPH2+e(式中参数可由氢气在相应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关联得到)和P/N/A方法计算相关溶解度数据,发现该数学模型的计算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绝对误差(η)在5.52%左右,而通过P/N/A方法的计算,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绝对误差较大,这表明该数学模型在计算氢气在有机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栲胶脱硫过程中单质硫生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栲胶脱硫过程中HS-和V5+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栲胶脱硫过程中,HS-和V5+之间的反应有多硫离子Sx2-生成,多硫离子是反应过程中的活性中间产物,其进一步转化可生成单质硫S8。随着反应物V5+浓度的增加,单质硫的生成速率增加。最后,提出了一种硫氢根HS-和V5+反应生成单质硫S8的自由基机理。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Na2CO3-NaHCO,缓冲液的pH值和总碱度对HS^-与V^5+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以及Na2CO3-NaHCO3缓冲液的性质。研究表明,缓冲液的pH值越高,HS^-的转化率越低,缓冲液的总碱度对HS一的转化率影响不大。缓冲液的pH值随Na2CO3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变大,随NaHCO3质量浓度增加而降低;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随溶液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缓冲溶液的最佳浓度值为:Na2C03质量浓度5.0g/L,NaHCO3质量浓度30.0g/L。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栲胶脱硫工艺过程中不同价态的钒离子与栲胶分子的络合,采用等摩尔比法,通过测定邻苯二酚、连苯三酚、没食子酸和单宁4种栲胶模型化合物在碱性缓冲溶液的环境下分别与四价钒离子和五价钒离子的络合吸光度,考察了这2种钒离子络合的差异,结果表明,栲胶模型化合物与五价钒离子的络合能力强于四价钒离子;钒离子不仅可以与单分子内的邻位羟基络合,同时还可与2个配体分子中的2个羟基络合;配体分子苯环上的其它基团对络合反应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给出了煤制乙二醇主要废水的来源和污染物,分析发现相应废水直接进入化工废水处理工序难以处理,结合目前废水处理技术对煤制乙二醇废水的预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煤化工过程中加氢工艺是重要的工艺过程,其氢气来源通常通过其他化工过程制得,而焦炉煤气中氢含量较高,是一种理想的氢气来源。焦炉煤气经过净化、分离可得到高纯度的氢气,同时焦炉煤气其他组分通过不同化工过程得到相对应的化工产品,实现焦炉煤气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微观的角度了解改良ADA脱硫机理,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改良ADA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与ADA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溶液中ADA可以直接和仿H2S吸收液中的含硫物质发生反应,该反应过程分为初始快速反应阶段(前5s内)和慢速稳定反应阶段(5s之后)。通过对慢速稳定反应阶段中含硫物质和ADA的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仿H2S吸收液中含硫物质和ADA反应为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00175s-1。  相似文献   
9.
合成气制乙二醇属于国内高端煤化工,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乙二醇合成要求对合成气中各组分进行分离后分别使用,合成气分离在整个工艺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对合成气分离技术进行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采用GJ-2型共振搅拌反应釜,首先研究了一定条件下煤液化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煤液化反应过程中存在着初始高活性反应阶段,而且煤在该阶段完成了绝大部分液化反应;接着研究了氢气在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的作用机理.结果如下:1)在无催化液化条件下,氢气在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几乎不参与煤液化反应;2)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氢气能够快速溶解于煤液化溶剂中,因此氢气的溶解过程不是其未有效参与煤液化反应的主要原因;3)在煤液化初始高活性阶段添加高分散性铁系催化剂和助剂硫,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参与了煤液化反应,进而使液化总转化率提高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