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28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1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化学法来还原染料,该方法存在废水处理成本高、还原剂不可再生、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而电化学法利用电子为清洁能源,只需很少的化学还原剂就能得到满意的还原效率,大大减少了废水的排放。文章主要讨论了各种还原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其还原机理分析了还原染色技术的未来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2.
The indirect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Indanthrene Brilliant Green FFB (IBG) wa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b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electrolytic experiments. Triethanolamine (TEA) was used as ligand to form 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Fe(Ⅲ)-complexes in alkaline solution. The effects of operating parameters including reaction temperature,current density, concentration of NaOH and Fe(Ⅲ)-TEA mediator had been studi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s and the mechanism of radicals on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was discussed. The cyclic voltammetry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Fe(Ⅲ)-TEA complexes are well suited for the indirect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IBG The electrolytic experiments show that high current efficiency (49.9%) can be successfully achieved under optimized conditions and the current density is found to be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  相似文献   
3.
食源性疾病暴发通常是由于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引起的。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和慢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频繁的暴发,增加人们的生活和健康负担。由于诺如病毒突变的迅速发生以及各个行业,尤其是食品行业的全球化的逐渐加快,诺如病毒的感染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和技术的成熟,诺如病毒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在这里,我们就诺如病毒的病毒学特征、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人体的免疫反应、诊断技术以及现阶段使用基因组学技术的各项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讨论,为诺如病毒感染的研究和控制了线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制食品检测用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琼脂(xylose lysine deoxycholate agar, XLD)培养基标准物质。方法 将XLD培养基各成分按比例称量、球磨后分装制成标准物质。倾注平板后观察培养基形态, 和检测pH值。根据GB 4789.28-—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中选择性分离和计数固体培养基的测试项目, 检验XLD培养基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同时以40 ℃模拟极限运输条件检验XLD培养基标准物质的短期稳定性, 以室温条件放置1、2、5、8、12个月, 检验该标准物质的长期稳定性。并由3家实验室进行协作定值。结果 制备的XLD培养基标准物质倾注平板后为红色半透明凝胶状固体, pH值为7.45±0.02。均匀性和短期稳定性良好, 长期稳定性在1年以上, 协作定值结果符合GB4789.28-2013的质控评定标准。结论 本方法制备的XLD培养基标准物质均匀性与稳定性都达到标准物质的技术指标要求, 可以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的质量控制、实验室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抗百日咳丝状血凝素(FHA)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特异、准确的FHA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cAb,以ELISA间接法筛选稳定分泌抗FHA-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进行系统的鉴定和纯化,建立定量检测FHA的ELISA方法。结果获得6株分泌抗FHA-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抗体类别均为IgG1(κ),效价达1∶105~1∶106,并能特异性识别FHA,与流感病毒血凝素及百日咳毒素无交叉反应,应用ELISA检测FHA的灵敏度为1.04μg/L,批内变异系数为5.49%,批间变异系数为9.31%,平均回收率为94.18%。结论已成功制备了抗FHA-McA,建立了一种特异、准确地定量检测FHA的ELISA方法,可用于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原液中FHA含量的检测,为该疫苗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对2-氯-5-三氯甲基吡啶(TCMP)采用电化学脱氯合成2-氯-5-氯甲基吡啶(CCMP),考察了支持电解质、阴极材料及目数、反应温度和电流密度等工艺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和TCMP及其脱氯中间产物的脱氯电位。结果表明:在乙酸锂、氯化锂、高氯酸锂、氯化铵、四丁基高氯酸铵中,乙酸锂为最佳支持电解质。各阴极材料上CCMP收率从高到低次序为:铜>铅>石墨>银>锌>镍。在优化条件下〔阴极液:含10%(体积分数)乙酸+5%(体积分数)水+0.2 mol/L乙酸锂+0.1 mol/L TCMP的甲醇溶液;阴极:80目铜网;反应温度:30℃;电流密度:前期电流密度为333 A/m~2,后期为166 A/m~2〕,0.1 mol/L TCMP能较高效地转化为CCMP,其收率可达56.9%。TCMP脱氯成2-氯-5-二氯甲基吡啶(DCMP)的电位明显正于DCMP脱氯成CCMP的脱氯电位,后者与CCMP进一步脱氯的电位则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7.
三氯乙酸在活性银阴极上的电还原脱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电解法研究了碱性水溶液中三氯乙酸在活性银阴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脱氯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活性银阴极对三氯乙酸的还原脱氯反应具有很高的电催化活性,三氯乙酸在银电极上的还原反应是个分步脱氯过程,主要的路径为三氯乙酸--二氯乙酸--氯乙酸--乙酸。  相似文献   
8.
目的原核表达百日咳黏附素(Pertactin,Prn),并制备抗Prn单克隆抗体。方法从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生产菌株CS株基因组DNA中克隆Prn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QE-30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30-Prn,转化E.coli M15,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Prn蛋白经阳、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鉴定重组Prn蛋白的反应原性。以纯化的重组Prn蛋白为免疫原,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对制备的单抗进行鉴定。结果重组表达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Prn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9 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的重组Prn蛋白的纯度达95%以上,产量可达25 mg/L,能与不同来源的抗Prn-Ab血清特异性结合。获得2株分泌抗Prn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单抗均为IgG1类,轻链类型均为κ,效价均达1∶105以上,并能特异性识别Prn蛋白,而与百日咳杆菌其他抗原蛋白无交叉反应。结论原核表达、纯化了重组Prn蛋白,并制备了2株效价高、特异性强的单抗,为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质量控制及百日咳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9.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探讨了含有ZnCl2的乙睛水混合溶液中五氯吡啶(PCP)在不锈钢阴极表面电还原脱氯生成2,3,5,6-四氯吡啶(2,3,5,6-TCP)的反应机理;采用恒电流电解法对该电还原脱氯过程的各种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体系中PCP电还原脱氯生成2,3,5,6-TCP主要遵循以Zn/Zn2+为氧化还原媒介的间接电还原机理;优化工艺条件下(阴极液含0.025mol·L-1HCl+15%(体积分数)水+0.2mol·L-1苯磺酸钠+0.16mol·L-1ZnCl2的乙腈溶液;电流密度为1.25A·dm-2),0.08mol·L-1PCP能高选择性地脱氯生成2,3,5,6-TCP,2,3,5,6-TCP的收率和电解电流效率分别可达88.7%和59.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疫苗菌种分子遗传质量的控制方法。方法采用PCR扩增7株钩体的7种管家基因序列,进行多序列位点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并系统评价不同传代次数菌种的分子遗传稳定性。同时组织协作标定,验证MLST方法用于疫苗菌种分子遗传质控的适用性。结果 7种钩体疫苗株呈现7种不同序列基因型。疫苗菌种在动物增毒前、后及在体外连续传代20代,细菌MSLT序列基因型未发生改变,证明钩体疫苗菌种具有良好的分子遗传稳定性。协作标定研究结果也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且结果易于标准化。结论建立了评价钩体疫苗菌种的分子遗传质控方法,疫苗菌株MLST序列基因型可作为一项候选的质量控制标准,完善了当前疫苗质控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