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武器工业   17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双横臂独立悬架的运动学分析和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机构运动学中的坐标变换以及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汽车双横臂独立悬架系统进行运动学分析,从而建立悬架系统结构的运动模型.实例的优化结果表明,将传统机构学方法与现代数值计算方法相结合,使悬架设计的更为精确和清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TMS320F240矢量控制的电动汽车牵引异步电机控制器的硬件设计方法。试验结果验证了该电机控制器硬件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并可以看出该电机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可满足电动汽车动力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履带车辆电传动系统电气机械联合制动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传动履带车辆中,能量的传递由电气系统完成,根据此传动系统的特点,提出将电气制动与机械制动耦合的联合制动方案,根据制动方式的不同,制定了紧急制动及其他情况制动的制动策略,在MATLAB/SIMULINK中分别建立电气制动系统数学模型和机械制动系统数学模型以及踏板信号数学模型,并依据履带车辆的行驶方程将电气制动系统与机械制动系统耦合,建立联合制动模型,并针对两种典型制动工况进行了仿真,得到了仿真结果,并进行分析,验证了该系统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参数化变量技术建立轻型越野车车身骨架的有限元模型, 实现车身骨架映射网格的自动剖分, 所建模型能方便的修改结构和尺寸, 并可在短时间内对多种模型结构进行分析比较. 应用刚度敏感尺寸法能够迅速地找到结构刚度的薄弱环节, 在对整车骨架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后,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较好的结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分析客车车身骨架的结构构成和车身骨架曲线、曲面生成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车身骨架杆件曲面的生成技术,指出了一种有效地进行车身骨架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并以YH6600客车车身骨架为例,为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一种改变Windows启动封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汽车悬架参数对操纵稳定性影响的仿真分析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机械系统分析软件ADAMS ,建立整车多刚体系统模型 ,进行了整车动力学的仿真分析 ,研究了悬架几何参数对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影响 .  相似文献   
8.
在履带车辆能量控制策略的研究中,相比于传统的履带车辆单一的动力源,混合动力履带车辆是多能源动力系统,能量分配控制策略制约着动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为了优化能量分配控制以及改善整车的燃油经济性,提出了在发动机多点转速下,采用模糊控制理论的动力系统功率分配控制策略;建立了面向控制的整车动态仿真模型,包括驾驶员模型,动力电池组模型,发动机模型,电机模型以及整车动力学模型.根据建立的车辆动态模型,采用模糊分配控制策略,在不同的SOC初值、不同的循环工况以及不同的控制策略下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模糊规则的能量分配控制策略燃油经济性较好,并且能保持动力电池组SOC平衡在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研究电传动履带车辆在不同转向工况下对驱动电机输出特性需求问题,针对目前常用的双电机独立驱动模式,车辆直驶和转向行驶均通过两侧电机转速/转矩的变化来实现,为有效的控制两侧电机完成预期转向,提高转向稳定性,首先采用运动学和动力学方法对车辆瞬态转向进行了分析,借助动力学分析软件RecurDyn/Track-HM和控制系统分析软件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了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和控制系统模型,然后对车辆转向特性进行了多工况协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转向工况对驱动电机输出特性需求不同,瞬态转向受转向角速度变化率影响较大,稳态转向主要取决于转向半径大小,为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电传动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所需要的电动机及其控制策略。介绍了电传动系统的研究进展,并对它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