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7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高复发风险的潜在标志基因。方法在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GEO)选定NSCLC患者基因表达芯片GSE19804,利用在线GEO2R软件确定早期NSCLC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及在早期和晚期中的DEGs;另选定基因表达芯片GSE30219分析NSCLC复发高风险的DEGs;利用DAVID在线数据库对上述确定的与早期NSCLC复发相关的DEGs进行Gene Ontology(GO)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使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构建,再利用SYTOSCAPE软件分析获得高得分的枢纽基因,并进行PPI网络的模块分析;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验证上述枢纽基因可靠性。结果获得早期NSCLC差异基因441个,在NSCLC早期与晚期表达差异的基因26个,与复发相关差异基因126个,最终获得了早期NSCLC高复发风险相关DEGs 10个;富集分析显示,DEGs富集在细胞分裂、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和p53信号途径;构建差异基因PPI网络后得到6个枢纽基因:TOP2A、RRM2、CCNB1、DLGAP5、ANLN和CDCA7;生存分析显示,枢纽基因的高表达与患者较差的总生存率显著相关。结论 TOP2A、RRM2、CCNB1、DLGAP5、ANLN和CDCA7可能作为潜在的早期NSCLC高复发风险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PAP作为胃癌主动免疫治疗新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胃癌细胞系中PAP mRNA和PAP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AP的表达。利用PAP表位肽对胃癌患者的PBMCs进行体外诱导,ELISA法检测PAP特异性IFN-γ分泌水平;51Cr释放法检测CTLs的细胞毒活性。结果3种胃癌细胞(MKN-7、MKN-28和MKN-45)表达PAP mRNA,其中MKN-28和MKN-45表达PAP蛋白,胃癌组织中PAP呈阳性表达。从2/4胃癌患者PBMCs中诱导出的PAP多肽特异性CTLs可特异性杀伤HLA-A24+/PAP+的胃癌细胞MKN-45,CTLs的细胞毒活性依赖于CD8+T淋巴细胞。结论PAP有可能成为胃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肿瘤干细胞对于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将会产生很大影响,肿瘤治疗也必将以肿瘤干细胞为重要的靶标来设计方案。本文对结肠癌干细胞的分离方法与信号传导的相关性及结肠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乳鼠视网膜细胞条件分化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神经分化情况,以期为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提供治疗方案。方法体外分离培养Wistar大鼠乳鼠BMSCs,观察BMSCs的增殖情况并进行鉴定;制备乳鼠视网膜细胞条件分化液,以其诱导BMSCs,观察BMSCs的神经分化情况,并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体外培养获得了较纯的BMSCs;在乳鼠视网膜细胞条件分化液的环境中,诱导后72h,BMSCs胞体收缩成锥形或球形,细胞突起变细、变长,呈神经细胞的典型形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部分细胞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和Thy1.1阳性反应。结论乳鼠视网膜细胞条件分化液可诱导BMSCs分化成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脊髓损伤模型大鼠体内向神经样细胞转化的情况。方法体外扩增培养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CD34和CD44的表达;采用击打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Brdu标记的MSCs经尾静脉移植入脊髓损伤模型大鼠体内,输注后21d,取脊髓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结果体外扩增的MSCs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不表达CD34,表达CD44;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移植Brdu标记的MSCs组在大鼠损伤的脊髓组织中可同时表达Brdu和NSE。结论移植的MSCs可迁移到损伤的脊髓组织,并可转化为神经样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胰腺损伤模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胰腺结扎建立大鼠胰腺损伤模型;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大鼠的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表面标志,经尾静脉回输治疗胰腺损伤,逐日观察,并于回输后24h、48h、7d和15d,分别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淀粉酶与脂肪酶含量。结果分离纯化的MSCs细胞周期中,86.67%处于G0/G1期,表达MSCs表面标志CD44,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CD34。治疗组在回输MSCs15d后,肉眼可见坏死的胰腺组织外观基本恢复正常,24h、48h和7d,血清淀粉酶含量均低于模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5d时接近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4h、48h、7d和15d时,治疗组血清中脂肪酶含量均低于模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h、48h、7d和15d,治疗组血清中血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胰腺组织损伤的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注入后在异基因肝移植模型大鼠移植区域的迁徙、定居及组织修复作用,探讨MSCs诱导异基因移植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将昆明小鼠肝组织块埋入Wister大鼠肝脏切口,制备异基因肝移植大鼠模型;体外分离、纯化并培养昆明小鼠乳鼠MSCs;经DAPI标记后,尾静脉注入模型大鼠,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在24h、5d及10d观察MSCs在肝脏移植区域的迁徙及定居;采用HE染色观察肝移植区域组织损伤情况。结果MSCs尾静脉注入后,24h即出现在肝移植区域,5d时分布于血管周围,10d时扩散至移植区域血管及周围组织;MSCs治疗5d,HE染色显示移植区域浸润的炎性细胞减少,可见肝组织结构。结论小鼠MSCs可在大鼠体内存活,并参与损伤区血管及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辐射诱发小鼠胸腺损伤修复过程中cyclin-D1和p53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为阐明BMSCs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C57BL/6小鼠BMSCs。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辐射组和辐射+BMSCs组,辐射组和辐射+BMSCs组行1.75 Gy X线全身照射,每周1次,连续4周,复制电离辐射诱发的胸腺损伤模型;辐射+BMSCs组末次照射后,经尾静脉注入BMSCs,0.2 ml/只,细胞浓度为2.0×106个/ml。3个月后处死各组小鼠,取胸腺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胸腺组织cyclin-D1和p53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辐射组小鼠胸腺组织cyclin-D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53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BMSCs组小鼠胸腺组织cyclin-D1和p53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低于辐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组小鼠胸腺G1期细胞百分比(29.8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5.39%),辐射+BMSCs组小鼠胸腺G1期细胞增多(72.08%)。结论 BMSCs可通过抑制cyclin-D1的过度表达和p53基因的突变,使损伤小鼠胸腺细胞停留在G1期进行修复,进而促进组织的修复,抑制肿瘤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后,在异基因肝移植模型大鼠胸腺、脾脏及骨髓中的迁徙、定居情况及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探讨MSCs诱导异基因移植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并培养小鼠MSCs;将小鼠肝组织块埋入大鼠肝脏切口,建立异基因肝移植大鼠模型;经尾静脉移植DAPI标记的小鼠MSCs,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24 h及5 d时,MSCs在模型大鼠胸腺、脾脏及骨髓内的迁徙及定居;采用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小鼠MSCs对异基因肝移植大鼠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MSCs移植后,24 h即散在分布于胸腺、脾脏及骨髓内,5 d时集中在血管周围;经MSCs治疗后,大鼠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均受到抑制,与未经治疗的模型大鼠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小鼠MSCs可迁徙至异基因肝移植大鼠免疫器官内,并具有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胰腺损伤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应用贴壁法分离、纯化、扩增大鼠MSCs,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及表面标志后,用DAPI标记,经尾静脉注入胰腺损伤模型大鼠体内,15d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MSCs在大鼠胰腺组织的定位,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胰腺损伤组织的病理改变,PCR检测胰腺损伤区组织的Sry基因。结果体外纯化、扩增、富集的MSCs经流式细胞仪检测,86.67%的细胞处于G0/G1期,细胞表面CD34呈阴性表达,CD44呈阳性表达。DAPI标记的MSCs移植治疗15d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MSCs在损伤的胰腺组织中多见,在正常胰腺组织中偶见;组织病理切片可见损伤的胰腺组织结构开始恢复,胰岛再建;PCR结果显示,治疗组胰腺组织可扩增出Sry基因。结论MSCs对大鼠胰腺损伤组织可能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