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9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和开环聚合(ROP)合成一种具有多重敏感性的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b-聚乳酸(PDMAEMA-b-PLA)嵌段共聚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对双亲性嵌段共聚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Zeta电位及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其自组装行为及聚集体的大小、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有pH敏感性和CO2响应性,且具有良好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3.
以环氧丙烯酸酯( G500-P)、三乙烯四胺( TETA)和烯丙基二甘醇二碳酸酯( CR-39)为反应体系,通过反应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微米级环氧丙烯酸酯微球( EAMs)消光母液。改变反应体系中 G500-P的用量,可在较大范围内控制 EAMs的粒径。通过 UV固化的方法将复配的消光母液与透明 UV固化涂料制成光扩散膜,探究了 CR-39与 G500-P不同质量比时制得的消光母液以及母液添加量对光扩散膜光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光扩散膜的实际消光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选用 CR-39与 G500-P质量比为 7∶3制得的消光母液,添加量为 10%时,光扩散膜的透过率达到 84. 2%,同时雾度高达 85. 4%,光扩散膜兼具高透过率与高雾度。与传统直接共混微球的方式相比,添加消光母液能有效解决微球在共混过程中团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嵌段共聚物PDMAEMA-b-PS的合成及自组装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α-氯代丙酸乙酯(ECP)为引发剂,CuCl/PMDETA为催化体系,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制备大分子引发剂聚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PDMAEMA-Cl),进而引发第二单体苯乙烯(St)的聚合制备了不同嵌段比的双亲性嵌段共聚物PDMAEMA-b-PS。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表明,所得聚合物结构明确且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可控,进而使PDMAEMA-b-PS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形成胶束。研究了pH值和嵌段共聚物的链段比及温度对胶束粒径的影响,发现亲水链段长度相同的条件下,疏水链段越长或体系的pH值较小,胶束粒径越大;同时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该胶束具有pH温度双重响应性。  相似文献   
5.
选用蒙脱石和锂皂石两种无机粘土为基本原料,分别用不同链长和功能基数目的3种硅烷偶联剂改性粘土,使粘土表面带有功能性胺基;再将其与羧甲基化的环糊精(CMCD)通过酰胺化反应生成环糊精改性的复合材料,探讨使用不同种类粘土和偶联剂对CD接入量的影响。所得产物的结构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质子核磁共振(1 H NMR)进行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XRD)和热失重分析仪(TGA)检测复合物中硅烷偶联剂及CD的接入方式和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偶联剂和CD不但能够对粘土的表面偶联修饰而且以插层形式进入粘土的层间;偶联剂和CD接入锂皂石的质量分数要比接入蒙脱石的更多;对于同一种粘土,当偶联剂功能基团较少时,可显著增大粘土的层间距,且偶联剂和CD的接入量较多。  相似文献   
6.
使二氯磷酸乙酯(EDP)与自制双端羟基的PCL进行缩聚反应,得到了系列不同组成的磷酸酯-聚己内酯共聚物(PPE-PCL)。1 H-NMR及GPC测试结果显示共聚物中EG与CL的结构单元之比与投料比接近,调节反应配比可将共聚物的分子量控制在3.42×103到8.03×103之间;DSC结果表明,磷酸酯基团的引入使PPE-PCL的结晶度明显低于PCL;PPE-PCL自组装形成的胶束在pH为9.4的水溶液中降解10d后,胶束粒径由800nm减小到450nm,且仍保持较完整的球形结构。  相似文献   
7.
8.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N-叔丁基丙烯酰胺(NT-BA)为共聚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通过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三元共聚物温敏性微凝胶。测定结果表明,所得微凝胶具有规则的球形结构且粒径分布均一,引入疏水性单体NTBA能有效调节共聚物微凝胶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并对其药物负载与释放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酰氧基乙酯(AAEM)为交联单体、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为引发剂、乙二醇丁醚为溶剂,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经转相方式制备了自交联型丙烯酸酯分散体,该分散体在烘烤条件下不需要外加交联剂即可发生自交联反应。研究了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酰氧基乙酯和固化时间等因素对树脂分散体和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配方为:AA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3.5%、AAEM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5.0%、固化温度为180 ℃、固化时间为1.0 h。红外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AAEM成功接到了丙烯酸树脂分子链上;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仪分析表明,乳胶粒呈球形且分布均匀;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合成后的树脂分散体在高温下烘烤一段时间后,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借助水热技术,以壳聚糖为碳源,通过简单的"一锅法"直接合成荧光碳点,研究了其紫外吸收与荧光光谱,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其形貌与大小。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碳点有着近球形的形貌,并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能。在此基础上,以生物医用材料聚乙烯醇水凝胶为基材,通过与碳点的物理复合以及适当的化学交联,制备了同时兼具光致发光与形状记忆二重功能的聚乙烯醇/碳点杂化水凝胶。通过优化"冷冻-解冻"时间调整水凝胶的结晶微区,可以得到形状固定率与回复率均超过85%的聚乙烯醇/碳点形状记忆杂化水凝胶,而且水凝胶的三维交联网络,对碳点的荧光衰减行为起到了良好的抑制作用,使其发光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这些发现将有利于拓展聚乙烯醇以及荧光碳点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