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选取4种市售不同品牌的UHT(超高温灭菌)脱脂纯牛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描述性分析和电子鼻技术对其风味属性进行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法将电子鼻传感器性能和感官属性进行相关性分析。感官评价结果显示:样品奶油味及脂质感评分均较低,A样品奶腥味明显,影响整体风味;对4种样品进行PCA分析,结果表明:PC1和PC2的贡献率分别为66.87%和33.13%,区分效果较好;基于感官属性和传感器响应值的PLSR分析建立的相关性模型,其中PC1方差贡献率为49%,PC2为34%,能够很好地解释感官属性和传感器响应值之间的相关性,反映脱脂纯牛奶样品的整体信息。  相似文献   
2.
以人工制备的不同含脂量(0.5%、1.5%、2.5%、3.5%)的牛乳为样品(不同批次,n=12),对其成分、显微结构、粒径、色度和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含脂量的增加,牛乳中总固形物含量及酪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新鲜牛乳的酸度在16~18 °T范围内,其大小与含脂量高低成正比,另外,含脂量越高,牛乳中脂肪球粒径越大,体系越不稳定,色泽越黄。本实验为探索牛乳脂肪含量和其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数据,为牛乳制品的研发及生产工艺优化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分别对奶牛乳、水牛乳和牦牛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果显示,奶牛乳中共鉴定出1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酮类、酸类和醛类;水牛乳中共鉴定出1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酮类、芳香族及萜烯类、酸类和醛类;牦牛乳中共鉴定出3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酮类、酸类、芳香族及萜烯类、酯类、醛类和内酯类。经分析,3种牛乳样品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呈现一定的属内差异性和属间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以8、72、168 h三种保质期内不同时间段的巴氏杀菌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型感官评价、色泽、粒径、电子鼻测试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对感官品质进行测定。采用电子鼻传感器贡献和聚类分析(CA)解释各传感器对巴氏杀菌乳保质期内感官品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质期的延长,色度ΔEab*增大、-a*值显著增高(P0.05),b*和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粒径小于0.5μm粒径的颗粒增大,而大于0.5μm的颗粒减少;电子鼻对样品整体风味识别和区分效果明显;十个传感器对不同保质期样品的区分效果良好。本文分析巴氏灭菌乳在保质期内感官品质的稳定性,旨在为后续优化生产工艺和提升产品感官品质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选取四种市售不同品牌的UHT脱脂纯牛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描述性分析和电子鼻技术对其风味属性进行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法将电子鼻传感器性能和感官属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奶油味及脂质感评分均较低;电子鼻的十个传感器对四个样品的区分效果良好;基于感官属性和传感器响应值的PLSR分析建立的相关性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感官属性和传感器响应值的相关性,反映脱脂纯牛奶样品的整体信息。本文结合两种技术方法,弥补了人工感官评价存在的主观性与智能感官分析的局限性影响,旨在为后续改善脱脂纯牛奶风味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风味角度出发,对奶产品中主要风味物质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概述了目前广泛应用于奶制品挥发性物质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包括挥发性物质的前处理方法、分离鉴定技术及感官评价方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对原料奶的监测及奶产品感官品质的改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黑苦荞、鲜牛奶、白砂糖为原料制备黑苦荞奶茶,采用双柱定性并结合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DB-WAX极性柱分离鉴定出44种物质,HP-5MS弱极性柱分离鉴定出33种物质,且HP-5MS弱极性柱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相对含量较极性柱高。双柱共鉴定出5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吡嗪类15种、醛类6种、酮类5种、醇类3种、酯类3种、酸类3种、酚类3种、烯烃类2种、杂环及其他种类17种;其中吡嗪类、醛类和杂环及其他种类的含量较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