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0篇
化学工业   80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30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振霄  戴志远  彭茜   《中国食品学报》2021,21(1):334-340
以海豹油乙酯为原料,采用尿包法和分子蒸馏法对其中的n-3PUFA进行富集,通过理化分析、气相色谱(GC)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谱联用(HS-SPME-GC-MS)等技术研究富集过程中样品品质、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尿包法和分子蒸馏法可以显著提高样品的皂化值和碘值,对酸价和过氧化物值影响不大。尿包法可以显著降低样品中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提高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的含量,然而对某些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C16:1,C18:1和C20:1)的分离效果有限。分子蒸馏法可有效分离SFA和MUFA,得到含量高达92.96%的n-3PUFA浓缩产物。尿包法和分子蒸馏法对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影响不大,而对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影响显著,尿包法可显著增加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分子蒸馏则相反。其中,贡献较大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乙醇、2-乙基己醇、十五碳烯醇、壬醛、十一醛、3,5-辛二烯-2-酮、2-壬酮、2-庚酮。  相似文献   
2.
以压榨松籽油为原料,研究乙醇浓度、脂肪酸与尿素比、脂肪酸与乙醇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及包合次数对松籽油中皮诺敛酸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皮诺敛酸含量和损失率的综合分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进行优化试验设计,并建立皮诺敛酸的尿素包合回归模型。研究表明:脂肪酸:尿素=1:2. 88(g/g),脂肪酸:乙醇=1:7. 98 (g/mL),包合时间23. 44 h,包合温度4. 18℃,该条件下对皮诺敛酸进行二次包合,含量可由一次包合的39. 27%提高到53. 36%,皮诺敛酸损失率为17. 24%,综合分值为0. 954 3,综合评价指标最高。  相似文献   
3.
胡力 《中国油脂》2020,45(9):62-66
采用尿素包合法纯化新疆打瓜籽油中的亚油酸,以产物的碘值和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纯化工艺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的纯化工艺条件为包合时间13 h、包合温度4℃、95%乙醇与尿素体积质量比4∶1、尿素与混合脂肪酸质量比3∶1,在最优工艺条件下产物的碘值(I)为146.14 g/100 g,得率为46.55%。采用气相色谱对产物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经过尿素包合后,绝大多数的饱和脂肪酸被除去,亚油酸含量明显升高,由原来的72.910%上升到97.249%。  相似文献   
4.
柱[6]芳烃是新型超分子主体分子柱芳烃当中重要的一类。主要综述了柱[6]芳烃在智能控制释放材料和吸附材料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6.
徐思鑫  乔婷宜  张露  张跃欢  陈青 《广州化工》2020,48(11):82-87,137
以新鲜木姜子果实为原料,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木姜子挥发油;利用饱和水溶液法进行β-环糊精与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包合工艺的优化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进行。结果表明,木姜子挥发油与β-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为:投料比1:5.77(mL:g),包合时间4.09 h,包合温度51.5℃。利用UV、IR、TG和SEM对包合物表征,表征结果显示,木姜子挥发油与β-环糊精已经形成包合物。研究结果可为木姜子挥发油的进一步实际利用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7.
《云南化工》2020,(1):6-9
通过荧光识别化合物是一种简单可靠、方便快捷的一种分析手段。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通过框架和客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荧光识别和传感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领域。主要综述了金属有机框架在荧光识别溶剂小分子、离子、芳香有机分子以及气体分子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职业病是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铁东选煤厂主选车间为例,通过对影响职业危害因子的主、客体两方面进行系统总结和归纳,确定了因子之间的关联模式,并对各个因子进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各因子之间的优先级别,建立数学模型。对提出的方案进行定量计算,得出职业危害防治的最佳方案,可为企业职业安全的排查、职业病防治和安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升α-生育酚(α-TOC)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增强其包封率及药物有效利用,以多巴胺(DA)改性的β-环糊精(β-CD-6-DA)为包结物主体分子对α-TOC进行主-客体分子识别,得到稳定的包结复合物β-CD-6-DA/α-TOC。采用UV-vis、2D-NOESY与连续变量Job’s法探究了β-CD-6-DA的疏水空腔对α-TOC的包封率、分子识别行为及主客体包结比。结果表明,改性后的β-CD-6-DA对α-TOC的包封率高达99.3%±0.7%,促进了α-TOC进入疏水空腔中的深度,并将包结物的包结比由2 : 1提升至1 : 1。此外,对β-CD-6-DA/α-TOC包结物的生物性能进行探讨,发现其展现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35 ℃的药物响应性可控释放及协同增强的抗氧化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环糊精化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重点介绍了:(1)环糊精衍生物的自组装、包合及应用;(2)新型环糊精超分子聚集体的形成及应用;(3)环糊精的包合作用在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环糊精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