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7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96篇
化学工业   395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16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205篇
石油天然气   423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94篇
冶金工业   66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复合表面活性剂对油包水型高内相乳状液流变性和稳定性的影响,选用由PIBSA-TEA和油酸二乙醇酰胺、椰子油酸二乙醇酰胺、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等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复合表面活性剂制备HCEs,并检测所制得HCEs的流变性和储存稳定性。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HCEs的剪切应力和储能模量有较大的影响。采用复合表面活性剂制备的HCEs具有较高的剪切应力和储能模量。但是,复合表面活性剂制备的HCEs储存稳定性明显下降。在油相黏度比较高时,复合表面活性剂制备的HCEs储存稳定性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共混法制备了一种性能优良成本低廉的水性环氧乳液,并研究相反转与丙烯酸改性 2种水性化技术对水性环氧乳液性能的协同影响。首先利用相反转法合成了水性环氧乳液( PE),而后与丙烯酸改性环氧乳液( AE)共混,得到复合环氧乳液( AE/PE)。通过扫描电镜、电化学阻抗、 Tafel极化和耐水、耐酸及耐盐雾试验测试涂膜防腐性能。结果表明:相反转与丙烯酸改性的协同作用使复合环氧乳液粒径减小,分布变窄,涂层更为均匀致密,有助于提高涂膜耐水、耐酸及耐盐雾性能;当 m(AE)∶m(PE)=0. 4∶1时,得到的涂膜综合性能最佳。说明相反转法与丙烯酸改性法能协同增强水性环氧乳液性能。  相似文献   
3.
4.
对大庆油田2座接收和处理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转油站和转油放水站的采出液集输和处理工艺参数、外输液的成分和相分离特性等进行了长期跟踪监测.驱油剂产出高峰期,2座站三元复合驱外输液游离水表面活性剂含量最大值为299mg/L,pH值最高为9.5,聚合物含量最大值为1147mg/L;新中302转油站和北Ⅲ-6转油放水站三元复合驱外输液综合含水率分别为94.1%~98.3%和43.2%~93.5%,外输液5min静置沉降水相乳化油量平均值分别为4621mg/L和1946mg/L;外输液中的油包水型低含水率乳化油在60℃的环境下经过24h静置沉降后的残余水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63%和0.15%.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转油站和转油放水站外输液相分离特性与成分和油水分离剂加药浓度等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驱油剂产出高峰期转油站和转油放水站外输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油水分离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二元复合驱油体系乳化与提高采收率的关系,通过分析现场采出液流变特征,测试不同乳化强度的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驱油效率,明确驱替后乳状液运移规律以及乳化对提高采收率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低黏度乳状液在低剪切速率下主要表现为弹性,在较高剪切速率下主要表现为黏性;而高黏度乳状液在低剪切和高剪切速率下都表现出黏性。在乳化初期,由于化学剂浓度分布不均匀,乳化稳定性较差;乳化中期化学剂浓度较高,乳状液粒径变化规律性较好,乳化中期存在乳化对驱油体系黏度补偿作用,乳化末期化学剂浓度较低,乳化液滴较少,乳化程度较弱。岩心渗透率小于100×10~(-3)μm~2时,二元复合驱过程中随着乳化综合指数增加,提高采收率幅度先增加后降低,最佳乳化综合指数为55%;渗透率大于100×10~(-3)μm~2时,随着乳化综合指数增加,提高采收率幅度逐渐增加,最佳乳化综合指数为88%,乳化贡献提高采收率幅度8个百分点。图24表2参13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低油水比下性能稳定的油基钻井液,油包水乳状液的稳定性是关键。通过电稳定性测试法、静态稳定性测试法、微观形态测试法分析了乳化剂加量、有机土加量和温度对油水比为60∶40的油包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乳化剂加量下乳液滴细小且分散均匀,破乳电压最高,乳状液稳定性最佳。环境温度100℃和120℃下,乳状液液滴大小变化不大,破乳电压接近,稳定性差别不大,继续提高温度至150℃,乳状液液滴显著增大,破乳电压陡降,稳定性明显变差。有机土加量为2%时,显微镜放大400倍下乳状液液滴肉眼不可见,破乳电压超过400 V,且静置25 h后析油率仅0.1%,稳定性显著提高。通过关键处理剂材料作用机理分析并优选合适处理剂加量,是保证低油水比乳状液稳定的一大关键,对现场油基钻井液性能维护有实际指导意义。图15表2参15  相似文献   
7.
岳青 《特种油气藏》2021,28(2):144-149
大庆油田ASP(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实施过程中,原油采出液出现了严重乳化现象,且乳状液的运移规律及其对提高采收率影响程度不明确。因此,开展长岩心模型实验,明确了乳状液渗流及驱油机理。结果表明:按照实际三元复合体系配方注入,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乳化能力不断减弱,0.40倍孔隙体积时产生乳化段塞,0.60倍孔隙体积时乳化结束,乳化段塞长度为0.20倍孔隙体积。驱油实验显示,最佳的驱油段塞尺寸为0.30倍孔隙体积,实际乳化段塞未达到最佳尺寸,需要延长三元复合体系注入。实验真实反应了地层条件下三元复合驱乳化过程,明确了乳化规律以及乳状液段塞对驱油效果影响程度,对现场段塞设计和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水酶法提油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液滴粒径、ζ-电位、水解度和表面疏水性,以及这些因素在不同破乳过程中的变化。目前常用的破乳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破乳、化学法破乳、酶法破乳以及复合破乳,该文阐述各种破乳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乳状液的稳定性变化并举例说明。着重介绍酶法破乳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技术进行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将1 g/100 mL氧化绿原酸添加到以猪血浆蛋白水解物作为乳化剂所制备的水包油型乳状液中,以此获得高稳定性的植物油预乳状液。然后将该预乳状液以15%、30%、45%和60%的比例替代猪脂肪加入到法兰克福香肠中,探讨替代脂肪比例对香肠品质特性的影响。测定香肠的蒸煮损失、质构、色度以及水分迁移规律,同时测定肉糜的乳化稳定性和流变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预乳状液替代比例的增加,香肠的蒸煮损失显著降低(P0.05),硬度、咀嚼性、L*值和b*值显著增加(P0.05),而弹性、黏结性、感官评价无显著变化(P0.05)。低场核磁研究结果发现,预乳状液替代比例的增加能够显著缩短香肠的弛豫时间(P0.05),说明其能增强蛋白质网络对水分子的束缚能力。与此同时,随着预乳状液替代比例的增加,肉糜的乳化稳定性显著增加(P0.05)。另外,肉糜的流变学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预乳状液替代比例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肉糜在加热终点的储能模量(G’)和损失模量(G′′),而且显著降低了相位角正切值(tanδ)(P0.05)。在法兰克福香肠的制作中猪脂肪能够被预乳状液部分替代,而且对香肠的感官无显著影响,尤其以45%的替代量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植物蛋白饮料及其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蛋白饮料因其天然、营养、健康和功能性等特点而广受消费者喜爱。由于原料的差异,不同植物蛋白饮料的营养价值、口感、市场接受度和容量,以及发展前景也各不相同。由于植物蛋白饮料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成分,在其生产、贮藏等过程中常出现分散相的下沉、上浮等不稳定现象,甚至产生分层,严重影响到产品品质。保证和提高植物蛋白饮料的稳定性是其生产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综述了常见植物蛋白饮料的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其稳定性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方面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植物蛋白饮料的生产、研发、市场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