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1篇
综合类   71篇
化学工业   380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64篇
建筑科学   29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542篇
石油天然气   2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1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用3种方法提取芜菁子挥发油,对挥发油的抗菌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芜菁子挥发油及多糖的组成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芜菁子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挥发油的组成。运用滤纸片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检验芜菁子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残渣中的多糖,酸水解后进行薄层分析。结果 3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分别鉴别出21、7、14种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中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占45.95%,同时蒸馏萃取法的为31.35%,溶剂萃取法提取挥发油无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定性定量的抑菌实验结果显示,3种方法所得的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最好。在高效G板上,以乙酸乙酯:异丙醇:水=26:14:7(V:V:V)为展开剂,芜菁子多糖的分离效果较好,可鉴别出芜菁子多糖中的果糖和半乳糖。结论芜菁子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中含有异硫氰酸酯类和腈类化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己烷超声提取当归根、茎、叶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当归不同部位挥发油进行测定;利用NIST11谱库检索鉴定各化学成分;经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样品中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从根、茎、叶供试品溶液中分离并鉴定了26、57、51个化合物;茎和叶之间有31个共有成分;茎、叶及根三个部位有9个共有成分;茎、叶、根中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化合物分别为:α-金合欢烯(4.929%)、二十烷(7.715%)、Z-藁本内酯(83.429%)。当归不同生长部位挥发油在化学组成上有明显不同,有些化学成分是其各个部位所独有的,这些研究对当归资源的合理利用及进一步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翠云草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抗氧化及抗菌研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翠云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DPPH法,FRAP法和金属离子螯合能力实验评价翠云草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翠云草挥发油的抗菌活性,包括3种革兰氏阳性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和3种革兰氏阴性菌,即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结果:从翠云草中分离出52个峰,鉴定出50种成分,已鉴定成分占总面积的98.58%,主要成分有植酮(21.40%)、角鲨烯(8.53%)、棕榈酸(6.71%)、二十八烷(6.03%)等。翠云草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为0.76 mg/mL,铁离子还原能力的FRAP值为0.86 mmol/L,金属离子螯合作用的EC50值为0.71 mg/mL。通过抗菌实验的MIC和MBC结果表明翠云草挥发油对粪肠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则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对粪肠球菌的MIC值为5 μL/mL,MBC值为10 μL/mL;对化脓棒状杆菌的MIC值为10 μL/mL,MBC值为20 μL/mL。结论:本文通过GC-MS分析了翠云草挥发油成分,并首次发现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及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5.
徐思鑫  乔婷宜  张露  张跃欢  陈青 《广州化工》2020,48(11):82-87,137
以新鲜木姜子果实为原料,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木姜子挥发油;利用饱和水溶液法进行β-环糊精与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包合工艺的优化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进行。结果表明,木姜子挥发油与β-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为:投料比1:5.77(mL:g),包合时间4.09 h,包合温度51.5℃。利用UV、IR、TG和SEM对包合物表征,表征结果显示,木姜子挥发油与β-环糊精已经形成包合物。研究结果可为木姜子挥发油的进一步实际利用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迷迭香为原料,以m(水)∶m(迷迭香)、浸润时间、提取时间为影响因子,迷迭香挥发油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试验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迷迭香挥发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最佳提取条件为m(水)∶m(迷迭香)=1,浸润时间1h,提取时间142min,迷迭香挥发油最佳提取率达到了2.36%。由响应面分析可知,m(水)∶m(迷迭香)和提取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率影响显著。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大大减少了水的用量,缩短了整个提取时间,挥发油的提取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艾叶挥发油提取率为考核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浸泡时间、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对艾叶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艾叶挥发油的共水蒸馏提取工艺,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艾叶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评价其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1.5 h、料液比1∶10(g∶mL)、提取时间4.5 h,在此条件下,艾叶挥发油提取率最高,为0.83%。当艾叶挥发油浓度为80 mg·mL~(-1)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39.12%。表明艾叶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番木瓜籽挥发油对变异链球菌UA159生物被膜形成及相关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甲基四氮盐(the abated tetrazolium salt,XTT)减低法评价番木瓜籽挥发油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法检测变异链球菌受番木瓜籽挥发油作用后其毒力基因luxS,gtfB,gbpD,brpA和ftf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番木瓜籽挥发油对变异链球菌的最低抑制生物被膜形成浓度为80μg/mL,qPCR法检测变异链球菌的毒力基因luxS,gtfB,gbpD,brpA和ftf的表达水平受到抑制。表明番木瓜籽挥发油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并抑制其毒力基因luxS,gtfB,gbpD,brpA和ftf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崔春雨  肖丽  杨宇婷  李青 《辽宁化工》2020,49(6):651-654
南鹤虱作为中药药材历史悠久,其化学成分主要含有挥发油、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甾体类以及蛋白质等。研究表明,其具有杀虫、抗菌、抗癌、抗生育性、改善认知功能障碍、修复肝脏损伤等多种生物活性。通过对国内外南鹤虱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化梳理,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总结,以期为南鹤虱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探讨黄皮果果核挥发油(essential oil of kernel,EOK)对诱导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EOK处理B16-F10细胞24、48、72 h后的细胞存活率,并用不同浓度EOK处理B16-F10细胞24 h,荧光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的变化、磷脂酰丝氨酸蛋白抗体/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ropidiun iodide,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核转录因子-кB(nuclear factor-кB,NF-кB P65)及其磷酸化的蛋白(phosphorylate nuclear factor-кB,NF-кB P-P65)、Cleavedcaspase 3、Bax及Bcl-2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显示,EOK各处理组均能明显抑制B16-F10细胞的增殖(P 0.05或P 0.01),其趋势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Annexin V-FITC/PI检测发现EOK可诱导B16-F10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也显示EOK可使B16-F10细胞NF-кB P65及其磷酸化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Cleaved-caspase 3的蛋白表达量增加,Bax/Bcl-2比值增大。结果表明,EOK可诱导B16-F10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抑制胞内NF-кB P65蛋白表达,降低其磷酸化水平,激活Bcl-2/Bax/caspase 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