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68篇
  免费   1140篇
  国内免费   361篇
电工技术   143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436篇
化学工业   13923篇
金属工艺   335篇
机械仪表   331篇
建筑科学   447篇
矿业工程   203篇
能源动力   80篇
轻工业   8491篇
水利工程   28篇
石油天然气   1408篇
武器工业   109篇
无线电   8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09篇
冶金工业   174篇
原子能技术   95篇
自动化技术   6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615篇
  2022年   698篇
  2021年   540篇
  2020年   703篇
  2019年   738篇
  2018年   372篇
  2017年   619篇
  2016年   677篇
  2015年   833篇
  2014年   1639篇
  2013年   1287篇
  2012年   1519篇
  2011年   1523篇
  2010年   1270篇
  2009年   1373篇
  2008年   1605篇
  2007年   1335篇
  2006年   1343篇
  2005年   1376篇
  2004年   1343篇
  2003年   965篇
  2002年   764篇
  2001年   721篇
  2000年   694篇
  1999年   611篇
  1998年   572篇
  1997年   529篇
  1996年   525篇
  1995年   442篇
  1994年   359篇
  1993年   375篇
  1992年   301篇
  1991年   286篇
  1990年   262篇
  1989年   26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4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enzyme A desaturase 1,SCD1)基因表达对草原安格斯牛血液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集38 头平均体质量(698±34) kg、48 月龄草原安格斯牛血液样品,测定其脂肪酸组成与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SCD1基因表达量,一代测序技术检测SCD1基因在C878T位点的突变对实验牛血液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分析SCD1基因表达与脂肪酸组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血液样品中共测得36 种主要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以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为主,含量分别达22.53%和26.95%,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中油酸(C18:1 n-9c)含量最高(15.09%);由SCD1基因表达与脂肪酸组成的显著性分析结果可知,SCD1基因表达对肉豆蔻酸(C14:0)、肉豆蔻油酸(C14:1)、C16:0、棕榈油酸(C16:1)、C18:0、C18:1 n-9c、亚油酸(C18:2 n-6c)、MUFA和MUFA/SFA以及C14指数、C18指数、脂肪酸总不饱和指数和伸长指数均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D1基因表达量与C16:0、C16:1、C18:0、C18:1 n-9c和MUFA含量均呈正相关;SCD1基因在878位点处出现了C/T突变,有CC、TT和CT 3 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与脂肪酸组成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草原安格斯牛血液中的SCD1基因表达对其脂肪酸组成具有调控作用,可作为遗传标记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2.
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和聚乳酸(PLA)进行共混,然后添加竹粉、木质素和秸秆粉,利用混合熔融造粒、挤出吹膜工艺制备了PBAT/PLA/生物质粉(BP)(质量比74.26/4.95/19.80)复合垃圾袋,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SEM)、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测试(XRD)、热重分析仪(TG)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垃圾袋的微观形貌、组成、耐热性能、拉伸性能及抗漏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对其实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3种BP在PBAT/PLA基体中分散性较好,对薄膜结构和热性能几乎没有影响;添加竹粉和木质素材料的垃圾袋相比于添加秸秆粉的垃圾袋有明显的强度优势,强度提高了40 %以上。本研究对于降低PBAT/PLA垃圾袋的生产成本、促进生物降解材料的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淀粉、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为主要原材料,甘油为主增塑剂,山梨醇、聚乙烯醇200(PEG200)、二甲基甲酰胺等为辅增塑剂,通过挤出机造粒再吹塑方法制成淀粉填充PBAT薄膜。研究对比了不同增塑剂在淀粉填充PBAT材料中的塑化效果,同时探究了不同塑化剂对复合薄膜力学性能、表面粗糙度、吸水率、溶出率及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梨醇与甘油组成的复合增塑剂的塑化效果要优于PEG200和二甲基甲酰胺,淀粉在PBAT薄膜中的粒径最小、分散最均匀,且薄膜的拉伸强度、断裂生产率、摆锤冲击强度得到明显提高。PEG200和二甲基甲酰胺与甘油的复合增塑剂对淀粉的塑化未起到作用,但二甲基甲酰胺能与淀粉分子形成较为稳定的氢键,可以大幅度降低薄膜中淀粉的溶出率。薄膜的吸水性主要取决于淀粉的吸水性。熔体流动速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淀粉的塑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便秘(constipation)是一类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研究发现,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失调。通过赋予机体一定量的活性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已然成为治疗便秘的重要手段。因此,该研究选取2株具有不同缓解便秘效果的副干酪乳杆菌进行研究。通过对便秘相关指标的检测,再次证实仅有来源于健康成人粪便中的副干酪乳杆菌LPC-F具有缓解便秘的作用。进一步通过对便秘相关胃肠调节肽、血清中炎症因子、结肠Cajal间质细胞的数量、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等指标进行检测,解析副干酪乳杆菌LPC-F缓解便秘的可能方式。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LPC-F可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提高肠道内乙酸的水平,乙酸则通过刺激肠嗜铬细胞释放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释放入肠腔的5-HT通过与其受体相结合,促进结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CC)的增殖,从而最终增强肠蠕动缓解便秘。  相似文献   
5.
食品中的内酯类物质主要包括γ-内酯、δ-内酯、葫芦巴内酯、威士忌内酯,它们对食品整体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能赋予食品奶香、水果香、坚果香、焦糖香等优良的风味特征,研究食品中内酯类化合物的风味贡献及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综述了食品中常见的内酯类化合物,食品中内酯类化合物的组成及香气贡献,总结了对食品风味贡献较大的内酯类化合物的形成机制包括:δ-内酯和γ-内酯的羟基脂肪酸-内酯生成途径、一步分子内酯交换反应途径、葫芦巴内酯的羟醛缩合反应途径、果实中脂肪酸-酰基CoA-内酯形成途径、果实中不饱和脂肪酸-羟基脂肪酸-内酯形成途径等,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做了归纳与展望。为全面认知食品中内酯类风味化合物及其形成,改善食品风味并提高食品品质,实现食品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乙二醇做萃取剂,150℃加热回流2.5 h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切片试样,再以异丙醇为内标物,采用气相色谱内标工作曲线法测定了PBT切片中游离四氢呋喃(THF)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6.3%~98.6%,相对标准偏差为2.6%~3.5%,均符合国家标准对化学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要求;与现有的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使用昂贵的顶空进样器,试样不需要粉碎剪切等复杂的处理操作,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完全可以应用于PBT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7.
杨林  张锦仙  吕超  马原琳 《金属矿山》2022,51(3):124-128
云南文山某低品位铝土矿Al2O3及SiO2含量分别为44.35%、10.52%,Fe及TiO2含量分别为13.36%、4.64%,属于高铁高钛、低铝低硅型铝土矿;可回收铝矿物主要以一水硬铝石相态存在,铁矿物主要包括赤铁矿与针铁矿,钛矿物主要以锐钛矿相态存在,脉石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对该矿石进行了铝硅浮选分离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捕收剂种类与用量、磨矿细度、调整剂用量、抑制剂种类与用量等条件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确定了以改性组合脂肪酸KYB为捕收剂,硅酸钠+GY 3为组合抑制剂,碳酸钠为调整剂的药剂制度。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0%的条件下,采用“1粗2精1扫”闭路试验可获得铝精矿Al2O3含量为53.34%、铝硅比为9.79、Al2O3回收率为81.62%的技术指标。研究结果可为开发该类铝土矿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及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采收期对毛叶山桐子油脂肪酸的影响,采集2019年9~12月的7批毛叶山桐子果实,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其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毛叶山桐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1%,亚油酸含量达到了67%,其ω-6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与ω-3 PUFA比值约为60∶1远大于世卫组织推荐摄入比例4∶1,更适合用作ω-6 PUFA补充剂;毛叶山桐子果实含油率随采收期的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下降,在10月18日达到最大值(38.83±0.26)%,比最低时提高了13.99%;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相对稳定,变化幅度都<5%,含油率最高时和最低时的脂肪酸组成并无显著差异(置信水平>0.99);双键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含油率相反,在10月18日达到最小值7.93±0.12,变化程度较含油率更小。因此,10月18日前后采收的毛叶山桐子含油率最高且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差异。该研究可为重庆地区毛叶山桐子的推荐采收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十二碳醇酯产品中的杂质对贮存后产品的伯 /仲酯比例的影响,通过在十二碳醇酯中添加杂质异丁醛、 2,2,4-三甲基 -3-羟基戊酸、异丁酸以及三甲基戊二醇,检测杂质对十二碳醇酯伯酯、仲酯及总含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异丁醛、异丁酸及羟基戊酸会对十二碳醇酯伯 /仲酯比例的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加入 3种杂质后均使仲酯的含量明显上升,伯酯明显下降,而总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三甲基戊二醇对十二碳醇酯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众多植物多糖中,阿拉伯半乳聚糖对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模式菌株(DSM 22959)的促生长效果最佳。为进一步探究阿拉伯半乳聚糖对Akk代谢物的影响,本研究将阿拉伯半乳聚糖作为部分碳源对Akk进行体外发酵培养,确定了阿拉伯半乳聚糖的补充量以便于Akk发酵液样本的后续分析,采用高分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Akk发酵液样本中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了检测及分析。研究发现,菌株发酵液中呈显著变化(VIP> 1,P<0.05)的差异代谢物共85种,差异代谢通路共32条。结果表明,阿拉伯半乳聚糖可通过影响新陈代谢通路、氨基酸生物合成通路、2-氧代羧酸代谢通路、ABC转运蛋白通路等代谢途径,促使Akk产生更多具有特殊功效的代谢产物如次黄嘌呤、罗汉松酯酚、丙酸等,分别具有减肥、抗癌及降血压的潜能。本研究结果为未来将阿拉伯半乳聚糖作为Akk的益生元或与Akk联合作为合生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