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电工技术   10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70篇
化学工业   28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185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7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55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9篇
冶金工业   166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3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72年   2篇
  196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白仁飞  蔡军 《包装工程》2022,43(14):396-402
目的 在新的视角下,提出一种价值创新路径模型,对设计驱动型企业的价值实现方式进行有效补充。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论述了企业关系由价值链到价值网转变的历史趋势;通过比较研究,对价值实现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4种关系进行了类比分析,提出了不同主客体关系状态下设计实践的具体表现方式。结果 在价值网络语境下,以价值论为理论依据,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入手,构建设计价值创新路径模型。结论 通过分析证明:“主客体统一状态”是企业价值创造的理想状态;主客体关系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客体对主体的“意义”也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在这种动态变化的关系网络中,设计驱动方式已经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模式,企业如何捕获并诠释“意义”,成为价值实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王先昌  彭雅莉  孔德强 《包装工程》2022,43(12):332-338, 358
目的 旅游业兴盛的当下,以非物质文化与旅游文创产品的融合为目标,构建基于非遗文化符号的湛江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方法 文章分析了旅游文创产品的属性,筛选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视觉符号特征鲜明、知名度高、感染力强的文化元素,经过打散、简化、形态加减、夸张变形、重构等艺术手法,对其形符和意符进行提炼,并结合旅游产品属性进行转译和编码,构建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结论 通过舞鹰雄非遗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实践,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非遗文化的植入提高了旅游文创产品的个性和品质,实现文化的“变现”和“带走”,还能拓宽非遗视觉元素的活化传承方式,更好地延续其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3.
Meaning making by leadership in a crisis is required to reduce uncertainty. We used analytic criteria for meaning making suggested by crisis management literature to investigate public leaders’ quotations in news coverage of a health crisis. The quotations were examined in terms of the five frame functions, which include offering a credible explanation of what happened, offering guidance, instilling hope, showing empathy, and suggesting that leaders are in control. The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outbreak in South Korea was examined. As a result, the most salient frame function identified was displaying they are in control of the emergency, followed by offering guidance and explaining what happened. The salience of leaders’ meaning making disappeared in coverage by a liberal newspaper.  相似文献   
4.
魏方  朱育帆 《风景园林》2019,26(7):45-50
当代景观设计中价值取向的转变,包括设计行为从创造画面转向塑造场所,从创造新事物转向重现场地本质与原貌。依据景观设计中的空间特征和规划设计应用价值,将文本视角下的当代景观空间特征“复写”(palimpsest)定义为场地中各历史层次与当代层次的结合与共同显现。复写空间利用场地的潜力,实现了景观意义的传达,具有二元性、互文性及透明性的特点。复写既可以作为分析工具,也可以作为设计手段,其核心价值在于:多层空间结构得以平等呈现;历史信息积累而显现场地特质;设计创造诱发新的发展空间与场地产生关联。结合案例论述,研究与复写相关的分析方法与设计路径:呈现自治或在场地介入过程中建立互设关系,相关设计思想可回溯到埃森曼“人工开挖”(artificial excavation)的设计理念,以及文化景观及遗产保护中的“踪迹”(trace)概念。以场地空间特征出发,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进而提出复写空间的多层建构是设计过程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5.
欧阳虹彬 《华中建筑》2007,25(6):155-159
洪江古镇是沅江上一个自发形成的商业性城镇,其"有机形态"的街道空间是反映当地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重要载体.对其街道空间的物质形态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以此为基础挖掘出了隐藏在物质形态背后的"深层因素",希望能为把握古镇特色与本质提供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书院建筑的伦理学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礼平  应四爱 《华中建筑》2006,24(11):82-84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它的组成部分之一的书院建筑,在唐朝已经开始形成.该文通过对书院园林的分析.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书院园林空间所体现出采的“礼乐相成、情理并重、天人争一、以人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因。  相似文献   
7.
张玉新  郑玉亮 《山西建筑》2007,33(18):40-41
通过介绍沾化县行政中心建筑设计方案的基本情况,强调了行政建筑的公众形象,着重论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力求体现文化内涵并不失时代特征,可供类似行政中心建筑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粗浅探讨了存在于建筑之中的登临空间的概念,对其具体形态、存在意义、发展过程加以分析,并由此提出登临空间的一些设计手法,以期对涵纳登临空间的现代建筑物的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周前程  杨瑞华 《山西建筑》2007,33(18):266-267
分析了生态公路产生的背景,深入剖析了生态公路的内涵。从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辩证法的角度,对生态公路建设进行了哲学思考,并从公路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营四个方面提出了实现生态公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shows howarchitecture can be explained through the ideaof the Social World. The social world isan abstract concept defined as a cultural area,the boundaries of which are defined by thelimit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social world there are special norms and valuesand a common outlook towards life. Itencompasses factors like identity, culture,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economic and politicalconditions without being limited to one singlefactor. The paper establishes a link betweenthe contemporary villas of Irbid, the secondlargest city in Jordan, and the social worldsof their inhabitants. The paper focuses onIrbid's University District (UD)differentiating between two groups of socialworlds, the old elite and the new elite. Itshows how the meaning of the house is differentamong the two groups. While the villa among theold elite is treated as a functional object forliving, it is now dealt with as a statusobject – an object for displaying theself – among the new eli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