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9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39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09篇
化学工业   406篇
金属工艺   35篇
机械仪表   42篇
建筑科学   20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23篇
轻工业   1362篇
水利工程   10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无线电   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9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5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叶片垂直分片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劈坏烟箱、纵向移动刀架失控和系统无报警功能等问题,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对其控制系统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2.
以水 -甲醇为流动相和InertsilODS3为固定相 ,系统地研究了银杏萜内酯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上保留行为。研究表明 ,银杏萜内酯容量因子的对数和流动相中甲醇含量呈线形关系 ,其相关系数γ大于 0 .965。  相似文献   
3.
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银杏叶中黄酮类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工艺,并对黄酮类物质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用质量分数70%乙醇回流提取银杏叶,65℃时黄酮的质量浓度高达0.0625μg/mL。黄酮类物质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和抗氧化能力,随着黄酮浓度的增加,溶液的吸光度逐渐减小,即对.OH的清除率逐渐增大,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大。且对人体无毒害作用,可考虑代替合成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乙醇-水体系浸取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的含量并计算它的浸出率。根据黄酮类化合物浸出率的计算结果,选用70%乙醇溶液为提取剂,并通过正交试验给出了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浸出条件:浸取温度70℃,固液比1∶20,浸取剂pH=8,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浸出率可达到92.2%。  相似文献   
5.
Hexane and methanol leaf extracts of sixteen Mediterranean plant species were obtained by percolation. Higher yields were observed for methanol (16.4–47.8%) than for hexane extracts (1.3–13%).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se extracts was determined by a rapid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involving the combined oxidation of beta-carotene and linoleic acid. Leaf extracts were thus characterized by an Antioxidant Activity Coefficient (AAC) ranging from 0 to 1000. Hexane extracts gave much higher AAC values than the corresponding methanol extracts. In both cases, myrtle (Myrtus communis) showed the best antioxidant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6.
基于TACNN的玉露香梨叶虫害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玉露香梨叶虫害种类多、扩散速度快、人工识别梨叶虫害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了能够在自然环境下对玉露香梨叶虫害图像自动识别的Tiny-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Tiny-Alexnet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TACNN)的虫害识别模型。分析了Alexnet模型的网络结构,并将实地采集的玉露香叶片虫害图像进行统一处理,为避免全连接层卷积核参数过大而产生的过拟合现象,通过优化全连接层,设置不同神经元节点和实验参数,得出了Mid-Alexnet、TACNN两种虫害识别模型。实验结果表明:TACNN较Alexnet和Mid-Alexnet模型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提取梨叶虫害特征,类别平均准确率为81.18%,实现了对金龟子、梨木虱、梨瘿蚊三种虫害的准确区分。该模型在玉露香梨叶虫害识别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可实现自然环境下玉露香梨叶虫害的精准识别。  相似文献   
7.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在人工胃液和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的累积释药率,并分别对其释药模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缓释微丸在磷酸盐缓冲液中12h的累积释药率为83.22%,释药模型符合Higuchi方程;在人工胃液中12h的累积释药率为55.42%,释药模型为Higuchi方程.相较于人工胃液,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  相似文献   
8.
人参总皂苷的发酵及其产物的抗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4种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其中菌株YS2能够有效地将人参茎叶总皂苷和人参提取物中的人参皂苷转化为稀有人参皂苷Rg3;菌株YS2和YS7的人参发酵物对结肠癌colon26-M3.1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180μg/mL和170μg/mL.根据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确定菌株YS2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山楂叶中黄酮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山楂叶中黄酮的提取工艺,以黄酮粗提取率为指标,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研究了提取温度、液固比、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时间4个主要因素对山楂叶中黄酮粗提取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液固比29 mL/g ,乙醇体积分数68%,提取温度64℃,提取时间34 min ,在此条件下黄酮粗提取率为3.07%。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因此,该工艺可应用于山楂叶中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
Academic librarians have shared their experiences with tablet computers, but few examine how librarians use tablets in their instruction design. While the education literature provides technology integration models, the nature of library instruction requires adapting these models to the library classroom. After reviewing literature related to tablets in library instruction and a number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 frameworks,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an application of the Substitution, Augmentation, Modification, Redefinition framework to analyze observations of an iPad-equipped classroom at a university library. Demonstrating this use of a framework provides an approach to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continues the discussion about tablets’ potential to promote innovative pedag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