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3篇
  免费   746篇
  国内免费   91篇
电工技术   36篇
综合类   1043篇
化学工业   1312篇
金属工艺   56篇
机械仪表   101篇
建筑科学   216篇
矿业工程   23篇
能源动力   34篇
轻工业   7473篇
水利工程   72篇
石油天然气   32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1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55篇
冶金工业   56篇
原子能技术   22篇
自动化技术   2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362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813篇
  2012年   742篇
  2011年   845篇
  2010年   488篇
  2009年   553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815篇
  2006年   830篇
  2005年   713篇
  2004年   497篇
  2003年   424篇
  2002年   365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纯棉织物采用柠檬酸(CA)/丁烷四羧酸(BTCA)/木糖醇免烫整理剂进行免烫整理,探讨柠檬酸质量浓度、丁烷四羧酸质量浓度、木糖醇质量浓度、焙烘时间和焙烘温度对免烫效果的影响,并测试免烫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白度和强力。结果表明:免烫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与丁烷四羧酸或柠檬酸单独作用于棉织物相当,断裂强力优于两者单独作用。优化免烫整理工艺为:柠檬酸质量浓度60 g/L、丁烷四羧酸质量浓度40 g/L、木糖醇质量浓度17.5 g/L、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3 min。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可达267°,白度为54.5,断裂强力为248 N。  相似文献   
2.
针对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中聚酯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线结构紧密缠绕,难以分离而无法加工的问题,采用环境友好的草酸体系选择性水解混纺织物中的棉纤维,从而释放聚酯纤维实现有效分离,并对草酸体系分离工艺进一步优化。研究表明:与无机酸相比,在相同反应条件下,草酸可达到与盐酸相当的分离效果且所得聚酯纤维形态更完整,棉纤维水解程度更低,水解产物分布更窄;在草酸浓度为0.07 mol/L、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3 h的条件下,聚酯/棉混纺织物的分离效果最优;其中棉纤维水解为纤维素材料,得率为91.46%,另有小部分水解为葡萄糖或低聚糖;聚酯纤维回收率高达99.28%,且保留了原有聚酯纤维的性能,可直接生产加工;该反应体系可循环利用多次,实现了废旧聚酯/棉混纺织物的高效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织物使用过程产生黄变的原因,采用角鲨烯、油酸、三油酸甘油酯等皮脂组分对棉织物、涤纶织物、羊毛织物和丝绸织物进行污染和环境老化处理,讨论短期恒温恒湿存储和人造气候老化及短期微环境与长期存储协同作用条件对织物黄变的影响。采用Datacolor650型分光光度测色仪对皮脂污染且环境老化后的织物试样进行黄度系数测试并计算黄度指数,用来表征试样的黄变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在短期特定温湿度和光照条件下,皮脂组分污染不是造成织物黄变的显著因素,在长期存储中,皮脂污染织物会出现肉眼可见的黄变。后续需要进一步研究皮脂污染情形下微生物对织物黄变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活性染料对棉纺织品等亲水性纤维的无盐、高固色率和污水零排放染色加工,首先分析了传统水浴染色体系亟需解决的问题;其次对现有少水/无水染色加工技术进行总结,认为现有的活性染料新型染色加工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耗水量大、污水排放量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硅基非水介质染色关键技术体系的原理和发展现状,并进一步介绍了非水介质染色及其适用性和介质的基本要求,棉纤维在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中的染色性能、产业化推广等;最后,对非水介质染色技术进行总结和展望,认为非水介质染色关键技术不仅解决了棉纺织品染色高污染、高排放的问题,且染色的能耗及成本得到了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扩展聚酰胺6织物的应用领域,采用磺胺作为阻燃整理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浸渍沉积法对聚酰胺6织物进行阻燃防熔滴整理。并对整理后聚酰胺6织物的热稳定性、热释放性能、抗熔滴性能、阻燃性能和阻燃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磺胺阻燃整理后,聚酰胺6织物的极限氧指数达到32.2%,损毁长度和损毁面积均减小,无熔滴产生,达到阻燃B1级的要求,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同时整理后聚酰胺6织物的最大热释放速率下降了16.9%,火灾危害性显著降低;磺胺主要通过气相阻燃机制提高聚酰胺6织物的阻燃性能,且阻燃整理对聚酰胺6织物的强力和手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为研制车船等壳体所用的轻质、高强复合板材,选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短纤维纱,制备成单层经纬为120根/(10 cm)的平纹组织,采用多组经纱持续更替交织层的方法制成2L(1+0)型、4L(2+1)型、6L(3+2)型3种多层角联锁结构织物,采用扦插芯棒、模压成型方法制成菱形蜂窝状的热固性环氧树脂基中空板,并与2块真空吸液法制成的面板组成“三合一”复合板,同时测定了复合板材的结构特征及其平拉、平压和弯曲性能。结果表明:3种类型复合板的密度均远小于水的密度,其中6L(3+2)型最小,为0.48 g/cm3;复合板层数越多,环氧树脂越难渗透尤其是在中空板菱形交叉点处,复合板平拉、平压、抗弯曲强度则呈现递增,制成的6L(3+2)型复合板试样平压强度可达到1.03 MPa。  相似文献   
7.
为缩短国内滑雪服研发技术与国外品牌的差距,探讨仿生鸟羽结构对针织织物热湿性能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提升国内滑雪保暖裤的穿着舒适性。首先,通过融合仿生学和提花设计手法改变织针成圈方式,根据羽毛微观结构特征开发了8种不同组织结构的仿生针织运动面料;然后,在热阻、保温率、透湿率、透气率和经纬向芯吸高度等单一指标对比的基础上,建立灰色近优矩阵进一步综合评估面料热湿性能优劣;最后,基于男性下肢局部出汗、热分布特征提出各面料组织的应用建议。结果表明:凹槽Ⅰ类、仿羽片面料吸湿透湿性好,仿羽小枝、仿羽枝、凹槽Ⅱ类面料保暖性优异,空泡状Ⅰ类和空泡状Ⅱ类面料透气性突出。  相似文献   
8.
碳纳米管(CNT)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为了更好地将其应用于纺织品加热领域,采用加捻CNT薄膜的方法制备膜卷纱,并通过预喷涂导电聚合物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 (PEDOT:PSS)溶液的方式进一步优化CNT膜卷纱的电热性能;随后分析PEDOT:PSS喷涂浓度对CNT薄膜及其膜卷纱的结构和导电性能的影响,以及施加不同电压条件下CNT薄膜及其膜卷纱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随着PEDOT:PSS质量分数从0.01%增加至1.4%,所喷涂的CNT薄膜电导率由344.2 S/cm逐渐增大至668.9 S/cm;当PEDOT:PSS质量分数为0.07%时,所制备的CNT复合膜卷纱具有优异的电热性能,当在其两端施加电压时,温度可到达214 ℃,响应时间为5 s,发热温度是其未加捻薄膜的1.6倍,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Yarn-dyed fabric is often woven from warp and weft yarns in the same color depth to ensure a uniform color appearance. The difference in color depth between warp and weft tends to result in the uneven color of the yarn-dyed fabric. This article aims to establish a color tolerance for yarn-dyed fabric that can be woven with a qualified color appearance but from the warp and weft yarns in different color depths. A total of 27 yarn-dyed fabric samples in three color series (red, yellow, and blue)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the yarn-dyed fabric from warp and weft yarns in the same color depth of 2% (on weight of fabric, owf) as the standard. Visual assessment and instrumental measurement of color were carried out to establish the color tolerance ellipse that was defined as CMC (Color Measurement Committee) color differences (2:1) of no more than 1.00.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lor strengths (K/S) and color differences (ΔECMC(2:1)) of these fabric samples for each color series had linear relationships with the color depths of warp and weft yarns. The color tolerance ellipses indicated that, even though the warp and weft yarns had an apparent color difference, they could be woven in fabrics with relatively uniform color appearance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yarn-dyed fabric. This work provided valuable insight into the production of qualified yarn-dyed fabrics from unqualified dyed yarns.  相似文献   
10.
将掺杂了不同含量微米铜粉的聚氨酯(PU)涂料通过涂层工艺涂敷在棉织物上制成吸波涂层织物,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测试了不同铜粉含量聚氨酯涂层的介电常数、磁导率和电磁损耗等电磁性能,同时还探讨不同铜粉含量涂料对涂层织物电磁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8~13 GHz 的频段范围内,随着涂层中铜粉含量增加,涂层介电常数实部与虚部均增大,铜粉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极化,对电磁波产生介电损耗;铜粉不属于磁损耗材料,对电磁波产生磁损耗较小;当铜粉的含量较低(3 %,质量分数,下同)时,涂层材料的吸波与电磁屏蔽性能较弱,当含量由5 %增加至11 %时,在9.0、10.5、12.8 GHz处反射损耗最低分别为-20.4、-28.3、-25.6 dB,有效吸收带宽分别为0.2、1.3、1.1 GHz,电磁屏蔽效能分别由12.24、16.59、21.1 dB增加至25.92 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